4.06.2020
導讀:小吃行業確實有大機會,特別是在疫情后。但是這個品類要想做好非常不簡單,越是“小”,事兒越多:產品選擇,運營管理,品牌宣傳,都的跟上。
本文2001字;需6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小吃的難度越來越大,單純的以小吃這個品類的呈現方式去打入市場,肯定是不行的。” 當億康餐飲創始人張寬,這樣回復我們的時候,我們難免有些吃驚。畢竟小吃這個品類被餐飲人寄予厚望。餐飲江湖曾流傳:“如果說未來最有增長空間的餐飲業態非小吃莫屬。”那么,小吃行業2020年將會有哪些變化?我們和張氏寬窄巷的創始人張寬聊了聊。44歲的張寬,已經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做過餐飲多個品類,他所領導的張氏寬窄巷目前在全國已經開出117家直營店。小吃品類的打造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專業的階段了,不光是要把產品做到極致,管理也要做到極致。以及品牌的宣傳與推廣等等因素。在張寬看來,消費升級的今天,小吃品類已經發生了幾大變化:消費者已經不滿足吃飽。而且還必須要吃好,這也意味著小吃品類必須向滿足消費者的休閑需求升級;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升級小吃品類的休閑需求的同時,不能脫離小吃品類的本來屬性。“他是精致的,還是平價的,還是時尚的,都必須要滿足消費者對于這個品類本來的認知。”張寬說道。億康餐飲旗下另外一個品牌:白鹿原。是以陜西特色的油潑面、涼皮、肉夾饃等為主打產品的餐飲品牌。但到了上海后,為了創新,推出過手剝蝦仁扯面、海參面和鮑魚面等,但是效果并不好,還是傳統的最受歡迎。因為顧客來店除了要吃飽吃好,更是為了感受陜西文化和體驗關中特色,所以只會點他心中印象最深刻的菜品”。所以,創新不能脫離品牌文化的根源,進行無序創新。
因為消費者對于地方特色小吃的認同,本質上是對地方文化屬性的認同。還有就是,對文化體驗感的打造,和一些場景消費式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小吃不小,原因在于,這些體驗要想做好,就都是得需要花錢的。但是,這背后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小吃客單價,與人員,店面成本的之間的關系。這之間需要平衡:平衡品類的多少、門店運營效率的體現,等等因素。這些都要通過管理來體現,也就是管理的精細化和標準化。“2020年,我們會收縮,能盈利的我們就繼續,不能盈利的我們就關掉。”張寬說。張寬認為,小吃品類做單品還是多品類集合店,一定是因地制宜,也就是依據門店周邊的客群來決定。寬窄巷在全國一共有117家店,90%以上的店在購物中心shoppingmall。每個的城市體量不盡相同,消費價格,比如上海消費個60-70消費者都不覺得貴,一樣有市場;但是重慶可能就不一樣。但小吃品類的天然難點也就在于此:它的客單價不高,做單品,客單價低,受眾面也窄。多品類集合店呢,對經營面積要求也就大了,相對應的人工也就增多了,人員成本也上來了。還有一個就是,市場競爭加大后,無形當中,市場份額也被攤薄了。以前的辦法是:一個招牌兩套模式:第一種,人均20-30元,定位于小吃集合店。2.產品上做小吃集合店,75%的小吃+15%的熱菜+10%的其它。1.面積為250平以上,店面內部環境裝飾體現寬窄巷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更注重用餐氛圍體驗。2.聚焦產品被放大,50%的熱菜+25%的小吃+25%的其它。3、增強消費體驗,會不定期在門店及商場舉辦具有成都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動。隨著市場的變化,這套模式已經走不動了,得重新依據市場行情制定新的打法。1. 把成都特色小吃品類中最具代表性的、消費者認知最強的產品,重新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以及以往的運營數據作為依據,重新搭一個產品結構體系出來,并且做小吃就專做小吃,連熱菜也不加。2. “因為市場被攤薄以后,以前那種集合模式,會給運營的壓力很大:店面面積也大,人工也多”,通過這樣的調整,店面面積和人工都會有所精簡。調整后基本每個門店面積控制在150平米以內。100平米最佳。” 張寬說。而購物中心本身人流量的大小,也就是俗稱的“旺場”。是億康餐飲選址的關鍵性指標。小吃行業確實有著大機會,但是這個品類要想做好非常不簡單,越是“小”,事兒越多:產品選擇,運營管理,品牌宣傳,都的跟上。“在接下來的一年,開出來的店能盈利的就繼續,加強他的現場管理和產品管理。要盈利不好的,那就關掉它,暫時一兩年不準備大規模開店了。因為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規范,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管理跟不上的話,開多了店其實是給自己在找麻煩。也可以說什么慢性自殺。我們接下來一兩年的規劃就是。
你怎么看待目前國內的小吃市場?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讀sir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