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地攤火鍋





◎圖片來源肖四女樂山蹺腳牛肉官微
?


港式地攤打邊爐也是近年來比較火的一個細分火鍋品類,雖然和地攤火鍋、蹺腳牛肉的熱度無法相提并論,但上升的趨勢比較明顯,巨量算數的抖音搜索指數從去年起至今逐漸上升至峰值。
顧名思義,港式地攤打邊爐相比大家熟悉的港式打邊爐,多了一個“地攤風”,與此同時,每張桌子上都放一個小泥爐,坐上一口砂鍋,還原了圍爐而坐、把酒言歡的場景。這與一眾采用精鋼鍋的打邊爐一比,接地氣的氛圍感立即就出來了。
價格上,港式地攤打邊爐人均普遍在80~100元左右,相比中高端港式打邊爐動輒人均200元出頭,“低配版”的地攤打邊爐吸引了不少想花少點錢體驗港式打邊爐的消費者。
經過去年一波跟風開店,目前市場上有林記、通記、春幸記、廣生記等港式地攤打邊爐品牌,其中林記門店最多,目前有約180家,而其他品牌都只有十幾家或幾家店。
?

據了解,林記港式地攤打邊爐首店于2020年誕生于沈陽,2021年全年新增了150余家,遍布河北、河南、遼寧、江蘇等地,大部分集中在長江以北。
“最近一兩年餐飲業特別流行地攤文化,給顧客的感覺就是消費不高,能吸引他們進店品嘗。”林記的一位招商經理介紹道,這個模式的人均不高,產品也非常豐富。
他們目前有六個系列的菜品,除了主打的牛腩煲、花膠雞煲、牛雜煲等炭火砂煲,還搭配了東北特色“老街炭火小串”,讓顧客有種吃地攤燒烤的感覺。除此之外還引進了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比如北京的脆皮乳鴿、長沙的臭豆腐等,夏天又增加了生腌小海鮮和地攤小冷串。
雖然產品很多,但該招商經理表示,菜品都是標準化操作流程,有料包調味,完全不需要大廚,三四天就能全部學會。
而且這種地攤模式門店的投資成本也不高。這位經理說,加盟費(單店代理和區域代理)7~10萬,“地攤風”的裝修費用每平米300元就能搞定,設備桌椅板凳2萬,100平的店面前期投資在12萬~15萬之間,加上租金也不超過20萬。
上述因素或許是吸引眾多創業者跟風的原因,但并不意味著做了就能賺錢。
南方市場的一位加盟商說,2021年冬天她就是看中了某港式打邊爐品牌的產品特色才決定加盟的,但大半年來它的生意一直是勉強維持。
“因為是炭火的原因,夏天客流較少”,該加盟商說,為了應對夏天淡季,品牌方設計了豐富的產品,但產品多也會導致沒特色,為了引流她去做抖音團購,可抖音太卷了,能賣出去的都是利潤率極低的產品,再加上品牌方提供的料包價格過高,她自稱很難賺錢。
任何餐飲項目都有風險,是否賺錢是多方面的結果。并且,也在這里提醒有意向的創業者,打算開店之前一定要多方考察。

雞火鍋
普及度廣,品類缺乏品牌引領
雞火鍋持續受追捧,繼前幾年豬肚雞、椰子雞流行之后,最近一年,市場上的地鍋雞/柴火雞、火鍋雞火鍋越來越多,而且多個品牌擴張較快。
比如劉記光大火鍋雞,2018年在長春開出首店后一直發展緩慢,2021年開始快速擴張,一年新增150多家門店,目前門店超過了200家。
地鍋根據地在2020年疫情之前僅有二三十家店,現在已經擴張至220+家,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此外,小V家秘制火鍋雞等品牌發展也較快,2021年新開門店都在70多家。
雖然都屬于雞火鍋,地鍋雞和柴火雞的制作方式、就餐形式大體一樣,只是叫法不同,有些地方叫地鍋雞,有些地方習慣叫柴火雞。但火鍋雞和二者有較為明顯的區別。
地鍋雞起源于山東、江蘇、安徽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過去,湖上作息的漁民常常吃地鍋飯,因為船上不方便烹飪,漁民們就在小泥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用干柴生火煮上一鍋菜,再貼上面餅,便形成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式。
演化到現在,地鍋雞升級了鍋具和灶臺,保留了現炒現燜的形式,服務員先炒雞然后加水燉煮,同時在鍋沿內壁貼一圈玉米餅,吃完雞肉的湯汁可繼續涮菜,就著軟滑干香的面餅,滿滿的農家樂風格。
地鍋雞的另一個特點是價格實惠、分量足。這類餐廳的人均基本上在50~70元,比豬肚雞、椰子雞的人均都低一些,性價比更高。
◎地鍋傳奇總部官方微信公眾號
雖是鄉土風情,但從規模較大的品牌門店分布上來看,一二線城市的門店數還不少。比如地鍋傳奇70%的門店都位于一二線城市;柴火記憶柴火雞70%的門店都位于一線、新一線城市。
這或由于當下的都市人,大多對傳統的農家土灶,柴火現炒現燉的煙火氣比較向往。據觀察君了解,地鍋雞既滿足了他們對“鮮”和“農家場景”的需求,又便宜實惠,所以受到歡迎。
再來說說火鍋雞,起源于河北滄州,是一個有點“混搭”的品類:鍋具用的是老北京涮肉的銅鍋,做法則是將川菜中紅燒雞與麻辣火鍋結合創新而成。和地鍋雞一樣,都是以雞為主料,流程上也是先吃雞再涮菜。
火鍋雞的出品形式比較有特色,雞肉塊堆得滿滿當當,給消費者視覺刺激,十分誘人。除了雞肉食材外,有的品牌還推出豬扒鍋、大蝦鍋等。
另外,市場上火鍋雞的普遍人均只有四五十元,經濟實惠,契合當下的消費趨勢。大眾點評上,熱門火鍋雞店鋪的網友評價多集中在“分量大、性價比高”等層面。劉記光大火鍋雞的門頭上就直接打出“所有青菜免費不限量”的口號。
◎小V家火鍋雞鄭州總店
火鍋雞已經流行兩三年了,小V家火鍋雞鄭州總店的老板閆磊說,在他經營的這四年間,眼看著市場上火鍋雞店越來越多,山寨店也層出不窮。在他看來,這個項目被跟風有幾點原因:
其一,性價比高,人流量大;其次,屬于重口味美食,比如他家主打醬香、微辣、麻辣,口味具有一定的成癮性;第三,標準化操作,“不會做飯也能炒火鍋雞,3分鐘搞定”;第四,淡旺季不明顯;第五,投入不高。
但能不能賺錢還是看經營者,閆磊說,受疫情影響,他的店也是賺賺賠賠,目前經營還算穩定,都是他天天在店里守出來的。觀察君發現,火鍋雞門店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南各省份很少有火鍋雞。
比如劉記光大盤踞在東三省,超越、余樂圈、0317火鍋雞主要以河北為根據地,小V家秘制火鍋雞門店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東。
同時,火鍋雞在下沉市場較受歡迎,比如小V家秘制火鍋雞70%以上的門店在三四五線城市;劉記光大火鍋雞超過50%的門店位于三四五線城市;而超越火鍋雞在三線城市的門店數占比超過一半。或是因為火鍋雞的性價比較高,裝修風格也較時尚化,對小鎮青年比較有吸引力。
總的來說,“價格便宜實惠、聚焦于中低端市場”是地鍋雞/柴火雞和火鍋雞的主要標簽,但觀察君發現,雖然這類雞火鍋的門店數很多,但卻暫時沒有全國性品牌出現,或許跟這類火鍋的低客單價和聚焦下沉市場有關。
正是缺乏頭部品牌的引領,地鍋雞還未形成成熟的品類認知,常常被視為一道菜,認知較為分散,而這又進一步阻礙了品牌知名度的打造。
深入剖析上述幾個火鍋細分品類,我們能發現,疫情之下活得好的火鍋有幾個共同特點:
第一,環境上凸顯市井風、煙火氣、地攤感。具體來說即接地氣,讓消費者沒有距離感,更愿意進店嘗試。
第二,都屬于有料火鍋,鍋底有料,性價比高。受疫情及經濟環境的影響,消費者收緊了錢袋子,外出就餐的頻次和預算都有下調的趨勢,消費者的普遍訴求是,能吃到更多高蛋白的健康菜品,但又不需要花太多錢,所以性價比高的餐廳更受青睞。而上述細分火鍋都有此特點。
第三,以社區店為主。地攤風天然適合開在社區及街邊,可以以外擺的形式招攬顧客,距離消費者更近,本文探討這幾個細分品類幾乎都主打社區店,經營形式較為靈活。
第四,投資較低。相比大火鍋動輒五六十、七八十萬的加盟費,上述幾個火鍋項目的投資基本都在十幾萬左右,最多也不超過30萬。在疫情不確定環境下,投資低對創業者來說風險相對較小,品牌更容易發展連鎖。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品類火不代表生意就一定好做,每個細分品類也都有各自的痛點。
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要根據自己的條件謹慎選擇,而對于從業者來說,還是那句話,火鍋品類開店不論規模、不論速度、不論網紅,產品品質與用戶口碑才是王道,最重要的還是開一家要成一家。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深觀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