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2019
導讀:有一些觀念,了解與不了解,實踐與不實踐,對人生造成的影響可謂是千差萬別。
本文2492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后來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便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稱為“馬太效應”:任何群體、個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或進步,產生積累優勢,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也就是說成功是有倍增效應的。十一長假的第三天,讀sir就真情實感地見識到了餐飲行業馬太效應的可怕。同一座商場,樓上的海底撈下午四點半就開始大排長龍,而樓下的同類型某火鍋店,一直到飯點將過,也依舊空空蕩蕩。▲同一時間段的海底撈和其他品牌火鍋店
而與它同層的米線店,生意雖算不上火爆,但也客來客往。有的店大排長龍,有的店卻成了“風暴眼”,任你外圈多熱鬧,我這兒永遠都是靜悄悄。古代德國有一名叫米夏爾·亨特的劍士,他編撰了一本劍技教學書叫做《劍術100招》,書中介紹了100種刺劍使用技巧,并且每種技巧都配有一張圖和一段描述。非常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招的配圖上,左側擊劍的公爵手中出現了火槍。這種冷兵器被火藥徹底顛覆的場景,被很多網友打趣并傳出了一個有名梗:大人,時代變了。四十一年前,中國餐飲行業剛剛起步時,所有餐飲經營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也許沒有人會想到,餐飲行業的輪換是如此的迅速,且徹底。2013年,八項規定把曾經的一批高端餐飲企業打得落花流水,餐飲市場上的從業者紛紛摸不著頭腦找不到方向。直到一批使用社交網絡作為工具的“互聯網餐飲”打破瓶頸。2013年,曾經從事媒體工作的柳鷙進入餐飲行業,當時,微博微信正在以可怕的速度顛覆傳統社交。柳鷙十分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趁勢創立了大龍燚火鍋,并利用微博平臺的火爆推廣品牌,大龍燚很快成了成都屈指可數的火鍋品牌之一。開業當天,200平方、17張桌子的小火鍋店,招牌還沒掛上,就已經有顧客排隊。生意最旺的時候,單日最高營業額超5萬,翻臺率達13輪。▲如今的大龍燚甚至已經把店開到了紐約、洛杉磯、墨爾本等海外城市
但像柳鷙一樣,意識到“時代”變了的人,終究只是少數。普通的餐飲老板,能接觸到的學習機會少,時間也少,每天要應對店內各種繁瑣的事務,所以日積月累的,差距就會更大。一個行業的進步,往往是伴隨著犧牲的,更殘酷的是,犧牲者有時候還沒有意識到變化的發生,就已經被時代所淘汰。簡單來說,最初的餐飲,是產品與產品之間的競爭,接著是品牌與品牌的競爭,發展到后來,演變為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在二十世紀的前十年,諾基亞作為通信行業的巨頭,在市場上占據絕對的優勢,當時的市場是以產品層面的競爭為主。但當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一出現,諾基亞的龐大帝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傾塌。不僅是顛覆手機類產品這一項,重新定義顧客價值,重視人性價值,重視品牌傳播等等,都是智能手機打敗諾基亞的關鍵要素。當時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微軟收購時,最后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行業被顛覆,而部分人意識不到,這是他們所在行業出現馬太效應的又一重要因素。一個人的成長,是從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固有觀念開始的。就像戒煙一樣,很多人在戒煙初期,會找替代品,一個人要想拋棄一個觀念,也必須要以另一個觀念取而代之。前段時間,趙薇上了熱搜,原因是她參與李湘的直播,宣傳自家酒莊釀的紅酒。
但相關消息的評論區卻不太友好,很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是不是混不下去了?怎么跑去做直播”?這已經不是大家第一次對“明星化身網紅,直播帶貨”產生質疑了。
早些時候,曾被稱為性感化身的女星柳巖,在快手與一眾網紅直播賣貨。消息傳出后,網上一片惋惜之聲,紛紛猜測柳巖是不是真的“很缺錢”。殊不知,李湘做直播,每周一次,直播時長大概3小時,每次銷售額都能突破千萬。從護膚品到母嬰用品,從50元的通鼻貼到2萬元的牛排刀叉,甚至還直播賣衛生巾。柳巖快手直播首秀,50%的商品訂單過萬,最高進店轉化率達47.2%,預估總銷售額超1000萬;
郭富城和快手主播一起直播,有110萬人實時觀看,5萬件限量商品5秒售空,銷售額近400萬;王祖藍直播銷售了7款商品,其中66元/盒的進口品牌面膜,在12分鐘內賣出了10萬件,成交額高達660萬元…..在餐飲行業亦是如此,很多餐飲老板看不起“網紅餐廳”,覺得這些靠著抖音小紅書火起來的品牌,都是虛有其表的繡花枕頭。甚至有的老板一被說是網紅,立馬就會義正言辭得懟回去:我不是!讀sir也曾就這個問題問過“網紅餐廳”集漁泰式海鮮火鍋的創始人陳偉,是否會因為自己被大家叫做“網紅”而感到厭煩焦慮。陳偉卻表示,“網紅”和“老字號”、“草根店”一樣,只是定義某種現象的一個詞語,不該帶有額外的情緒。“網紅餐廳”這個詞,作為一個對顏值高、客流量大、生意火爆餐廳的高度概括,是一種能讓消費者快速識別的標簽,是營銷推廣的方式之一,而不是評判餐廳好壞的標準。消費者能看到的,微博也好抖音也好,都是屬于傳播端范疇。但傳播必須要在有價值的基礎上去進行,才會有意義。也就是說,成為網紅,與其優質的消費體驗,以及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以維持消費者新鮮感的舉措一樣,都是集漁將自己加入消費者決策清單的方法。▲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對大部分人而言,馬太效應是個十分令人掃興的概念,因為我們都無法底氣十足地說自己就是會“越來越好”的那一部分。但如果你周圍、或是你所在的行業中,有馬太效應中的“強者”,而自己卻只是一個無名小輩,那你也許是時候自查一下自己的觀念、思維方式,以及那些遺漏的可利用的工具。只有跨出艱難的一步,才有進入馬太效應良性循環的機會。也就是說,你必須足夠努力,積累到第一個大的成功,才能進入成功孕育成功的良性軌道,越來越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你身邊有哪些體現馬太效應的現象?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