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受歡迎的肉制品公司,是如何靠一個塑料餐盒起死回生的。 本文1857字;需6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我的產品明明很好,
為什么就是火不起來?”
開火鍋店的老李在刷過N篇批判網紅餐廳的文章后,義憤填膺地質問老天爺。
老天爺打了個雷,表示你問我我問誰?
相信很多餐飲人在說起自己產品時,都頭頭是道,味道如何好,食材如何棒,性價比如何高……
但為什么這么好的東西卻少有人能欣賞?實打實的美味卻比不過徒有其表的“網紅店”呢?
其實這種憂慮是很普遍的,就連世界級的食品巨頭,也曾遇到過。
02
靠一個塑料餐盒,
瀕臨破產的食品巨頭轉危為安
1.肉制品公司被逼上絕路
上世紀末,被譽為“最受美國人喜愛的肉制品公司”的奧斯卡·梅爾(Oscar Mayer)遇到了嚴重的經營問題——大量優質的產品,正在喪失市場以及消費者們的喜愛。
原因有二:
首先是美國肥胖病問題的愈演愈烈。
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美國有超過半數的成年人超重,還有近1/4的人,也就是近4000萬的成人身體中脂肪含量過高。
在兒童中,肥胖的比例比1980年多出了近一倍,從1980年開始,肥胖人數統計表上的線就開始從同一個角度直線上升。
孩子們的肥胖人數已經超過1200萬人。
嚴峻的社會問題讓消費者們不得不重視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人們開始對含有過多鹽分、糖分和脂肪的產品產生抵觸情緒。
▲本圖片由深圳市華空間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專業的餐飲室內設計公司。
奧斯卡·梅爾公司的大部分產品,轉眼就從天堂跌到了地獄,其中包括了曾經消費者們熱愛的博洛尼亞紅腸。
其次就是來自同類產品之間的激烈競爭。
當時就任奧斯卡·梅爾公司的副總裁鮑勃·杜蘭(Bob Drane)是這樣描述市場競爭的:
“在加工食品銷售情況低迷時期,每年有14000種新產品涌入各地的雜貨店,每家雜貨店平均經營15000~60000種產品;
每三種產品中就有兩種產品連續幾個月賣不出去。
幸存下來的1/10的產品也收效甚微,年銷售額只有2500萬美元左右。”
2.靠午餐盒重整公司雄風
在這種幾乎絕境的情況下,鮑勃·杜蘭臨危受命。
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以博洛尼亞紅腸為突破口,改變過去的銷售方式,更正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誤解。
他帶領團隊發明了一款名為Lunchables的塑料午餐盒,這些盒子在現在看來十分普通,就像便利店里的便當盒一樣普通。
讓奧斯卡·梅爾起死回生的當然不是午餐盒本盒,而是其中的產品搭配。
杜蘭精心劃分了這款“新產品”的成分比例:
將以前成捆出售的紅腸切分開,8片紅腸搭配8片奶酪、8片黃油餅干,以及一張餐巾紙,成套出售。
▲早期的Lunchables午餐盒
這種可以通過雜貨店直接購買、且不用通過微波爐加熱的套餐,比麥當勞、漢堡王等連鎖快餐更加方便,一經上市,立馬就被人們搶購一空。
前12個月的銷售額更是高達驚人的2.17億美元。
雜貨店主們努力地在自己的冰箱里,為這款受消費者熱捧的方便午餐騰出更多的空間。
而且那些最初拒絕推銷這款餐盒的推銷員們,在看到利益后也匆匆趕到公司搶購更多的托盤。
流水線上的工人剛剛將產品生產出來,就被他們買走了。
自此,Lunchables午餐盒開創了美國的“冷藏即食食品”先河。
03
關注消費者的需求,精準地解決痛點
午餐盒成功的秘訣,在于其足夠便利。
這在1988年的美國,是一個足夠打動所有家庭女性的要點。
午餐盒在推出之前,杜蘭曾經找到了奧斯卡·梅爾過去的忠誠用戶——媽媽們,與她們進行小組座談,了解她們的真實想法。
這些媽媽們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脂肪含量過高的確是問題,但比脂肪問題更讓人頭疼的,是時間。隨著女性獨立思維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們開始回歸社會,參加工作。
隨之而來的,就是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問題。
上班族媽媽們雖然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吃一些健康的食品,但她們實在是太忙了。
尤其是早晨:匆忙把早餐端上桌、把午餐裝進餐盒、幫孩子系好鞋帶再把他們送出門……
杜蘭把她們的話加以總結道:“糟透了。”
▲在職媽媽們抓狂時的真實寫照
杜蘭和他的團隊根據他們所了解的情況,最后總結出,他們要推出一款“更快、更新鮮、更完美、更堅固、更美味、更有彈性、更好玩、更適合我。”的產品。
于是Lunchables午餐盒應運而生。
04
如果你對自己的產品很自信,
那就多想想消費者吧
1960年,被稱為營銷學核武器的西奧多·萊維特發表了他的成名作《營銷短視癥》,在學界和商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文中他這樣指出:企業衰退的原因在于它們所重視的是“產品”,而不是“顧客”。
我們都聽過閉門造車的故事,也知道一切脫離消費者需求談產品的行為,都是自嗨。
消費者并不缺產品,因為今天是一個產品大爆炸的年代。
想吃什么,一進商場、一搜點餐平臺,要啥啥都有。
▲本圖片由深圳市華空間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專業的餐飲室內設計公司。
對餐飲企業來說,僅僅把產品生產出來,然后大肆宣傳自己怎么怎么好是不夠的。
你必須首先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產品能夠打動他們掏錢包,以及他們購買產品時的真實訴求究竟是什么。
有句話叫,越缺什么越爭什么。
既然對自己的產品有著足夠的信心,那又何必繼續在這一點上死磕?而不是多花精力去觀察消費者的需求呢?
你覺得那些產品一般,卻很受消費者歡迎的店做對了什么?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刷不出讀sir為您提供的第一手干貨怎么辦?
沒關系,打開餐飲人必讀公眾號主頁面,
點擊右上方的“…”按鈕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迷路啦~
————–End—–———-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