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讀趣聞:真實VS虛假,盤點餐飲巨頭們的黑歷史和冷知識(一)

    餐飲巨頭總是以積極正面的形象示人,殊不知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這些巨頭背地里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真實”的一面。


    本文2061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虛假的麥當勞VS真實的麥當勞

    1.關于商業模式

    我們看到的:

    成立于1955年,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大的連鎖快餐公司之一。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超過37,000家麥當勞餐廳,每天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900萬名顧客提供高品質的食品與服務。

    ▲圖片來源:麥當勞官網

    實際上:

    雖然做快餐,但麥當勞其實是一家靠地產賺錢的公司。

    數據顯示:2016 年麥當勞 50% 的運營利潤來自地產出租,40% 來自品牌授權,只有 10% 來自自有餐廳的運營。

    ▲數據來源:知乎

    時,麥當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經銷商。

    據統計,麥當勞每年通過全球 3.5萬家門店,向外輸出了大約15 億只玩具。

    ▲麥當勞與“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聯名推出的托馬斯小火車玩具(圖源:麥當勞官網)

    麥當勞用玩具創造了一種區別于其它快餐的品牌形象,甚至讓有些人和麥當勞之間產生有關成長的情感維系,因為玩具,麥當勞成為了全美小朋友最喜歡的餐廳之一。

    2.關于產品

    我們看到的:

    產品以漢堡、炸雞小食、土豆制品為主,沒有雜亂的SKU。

    ▲圖片來源:麥當勞官網

    實際上:

    麥當勞最初時,店內的主食產品其實是熱狗,而不是漢堡,后來還嘗試過賣燒烤,不過都未取得成功。

    1989年,麥當勞嘗試增加新產品,于是在菜單中加入了披薩,但由于此項產品制作時間過長,最終被又被踢了出去。

    3.關于員工

    我們看到的:

    在很多人看來,麥當勞有著高標準化、高機械化的產品加工程序,因此對工作人員的要求并不高。

    實際上:

    麥當勞不僅擁有一所專屬的“漢堡大學”,而且這所大學已經連續開出7所了。

    從創立至今,麥當勞漢堡大學一共已經培訓了超過340000名員工,每年大約有80,000人擁有漢堡學學士學位。

    ▲麥當勞漢堡大學(圖源:麥當勞官網)

    另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也是麥當勞的“合伙人”之一。

    她擁有英國牛津郡一家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在位于倫敦以西60英里處的班伯里門戶購物公園,開了一家完全符合皇室風格的麥當勞店。

    食客可以選擇坐毛絨皮沙發或時尚的復制椅,可以在免費的平板電腦上上網,幸運的話,還可以見到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人形立牌

     02

     虛假的可口可樂VS真實的可口可樂

    1.關于產品創新

    我們看到的:

    133歲高齡的可口可樂一直以來都熱衷于創新,據不完全統計,可口可樂每年創造出來的新產品有超過100款。

    實際上:

    這些新產品大部分無緣市場。

    有些堆積起來的產品變成僵尸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市場表現不達預期,同時還在不斷地消耗公司的資源。

    “新可樂”(New Coke)是可口可樂歷史上最致命的僵尸產品

    2018年,可口可樂的中東和北非市場已經篩選出了125個計劃消除的SKU。

    并且還制定了詳細的規劃,以幫助不同市場通過嚴格的程序甄別并清除表現不好的產品。

    公司CEO詹鯤杰(James Quincey)要求,未來各個市場需要將“僵尸分析”作為總體業務匯報的一部分。

    2.關于社會形象

    我們看到的:

    可口可樂對外的社會形象總是給人一種充滿正能量的感覺,他們不僅積極地創造優質產品,且熱衷于投身公益事業。

    ▲可口可樂官網首頁上有一個專門關注公益項目的頁面

    在反戰、關愛婦女兒童、環境保護等公益項目上,可口可樂不僅在全球發布了眾多的公益廣告,還在2012年時,與壹基金合作,開展“凈水計劃”。

    截至2015年,該計劃已經為全國26個省的696所農村學校提供751臺凈水設備、配套專用水瓶以及校園安全飲水衛生教育,幫助30多萬兒童改善飲水質量,提升飲水安全意識。

    同時,還有40多家公益組織及400多位志愿者共同參與。

    實際上:

    可口可樂的過去可不像現在這樣純良。

    很多人不知道,可口可樂公司的第二罐飲料不是健怡可樂,也不是雪碧,而是芬達。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納粹黨衛軍急需一種清甜可口的飲品。

    可口可樂德國有限公司與希特勒達成一致,開始在德占區修建瓶裝廠,可口可樂在德國非常暢銷,1939年已有43個裝瓶廠和600多家分銷商。

    到了1940年代,美國與納粹德國的關系開始緊張,貿易禁運導致德國可口可樂公司失去了與本部的聯系。

    當時德國可口可樂公司負責人馬克斯·凱斯只得利用當時能獲取的原料重新配方,最后,芬達便在歷史的舞臺上閃亮登場。

    戰爭結束后,芬達因其敏感性被可口可樂總公司雪藏,直到1950年可口可樂面臨競爭危機時,芬達才重新面市。

    除了芬達這個“納粹遺孤”外,可口可樂還曾因“白人的薪水比黑人高”這樣的種族歧視行為,被著名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公開diss。

    馬丁在演講上表示“我們請求你今晚告訴親朋好友們,不要在曼非斯買可樂”。

    后來可口可樂公司為了洗清種族歧視的指控,花了一億九千兩百五十萬的訴訟費。

    并且在2006年,可口可樂公司還把位于亞特蘭大市的,一處價格昂貴的地皮捐獻出來,用以建造馬丁·路德·金博物館。

    3.關于品牌競爭

    我們看到的: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是一對斗了近百年的老冤家。

    遙想當初,百事可樂依靠低價、對標年輕消費群體等騷操作,生生把可口可樂擠下了碳酸飲料界的神壇,雖然后來可口可樂也做了很多反抗,但在營銷上似乎都不如百事放得開。

    實際上:

    可口可樂可不是什么軟柿子,在上世紀90年代,也曾悄悄陰了百事一把。

    1993年, 百事可樂公司推出了一款無色可樂,名為“水晶百事”。

    幾乎是前后腳的功夫,可口可樂也推出了一款類似的無色可樂。

    只不過可口可樂這款名為“Tab Clear”的產品,不僅包裝難看,而且味道也是一言難盡。

    這款失敗的無色可樂在市場上不受消費者待見,連帶著,百事的“水晶百事”也銷量慘淡。

    這背后正是可口可樂的“陰謀”搗鬼。

    可口可樂利用消費者的“羊群效應”,讓大家以為所有的無色可樂都一樣難喝,從而打敗百事可樂。

    就連可口可樂當時的COO也表示:雖然把Tab Clear玩死了,但我們還是成功干掉了水晶百事,反正百事錢花的更多,更吃虧。


    由于篇幅有限,本次“黑歷史&冷知識”只盤點了兩個品牌,

    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們將陸續為大家呈現更多餐飲巨頭不為人知的一面!

    本文作者:小白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刷不出讀sir為您提供的第一手干貨怎么辦?

    沒關系,打開餐飲人必讀公眾號主頁面,

    點擊右上方的“…”按鈕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迷路啦~

      ————–End—–———-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點這里!點這里!點這里!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55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26日 20:15
    下一篇 2019年6月26日 20: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