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最近,餐飲業的一些抄底現狀
2、餐飲人要不要抄底?又該如何抄底?
◎某社區附近
?

?
?
?

這個時候談抄底,多少有點“趁其病,要其命”的意思,若反過來想,盡管意難平,但對于急招接盤俠的門店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火鍋餐見與不少火鍋老板聊過關于“抄底”的話題,多數老板持保守態度,不過,其中也不乏“激進分子”,幾個月前就已籌備,解封后,一路高歌,連連拿下好幾個門店。
作為前輩,海底撈去年抄底擴張,損失慘重,根據財報計算,幾百家店捆一起,平均一天要虧一千多萬,后來啟動啄木鳥計劃,斷尾求生,這才止點損。
海底撈的經歷,讓想抄底的人不禁望而卻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環境與去年大不相同,那時候的疫情尚未明朗,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
采訪了幾個抄底的“激進老板”后,我們總結了這么幾個共通點——有錢、有糧、有人。
“有錢”,自不必提,他們的門店雖受疫情影響,但整體而言還算掙錢,三年下來,盡管增速緩慢,但一直在掙,資金上還是有盈余的。
重點說說“有糧”。
很多人都有這么個認知,“我掙不到錢或者無法用錢生錢,是因為沒有第一桶金”。
在他們看來,只要擁有第一桶金(或者擁有大量啟動資金),就能成功。
但現實卻是,“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成功人士幾乎都屬于“幸存者效應”——人們看到的,都是活著的幸存者,而不成功的遇難者,他們根本看不到。
第一桶金,對創業者來說,確實很重要,但沒那么重要,至少沒有想象中的重要。
那,什么重要?答案是:掙第一桶金的過程最重要。
這個從0到1的過程,是一場地獄式的磨煉,考驗了創業者的領導力、決策力、資源整合力、戰略格局、眼光胸襟、人情世故……這種摸爬滾打出來的生存技能,遠超第一桶金的價值。
舉個例子,王思聰的啟動資金是5個億,這可是絕大多數人窮極一生都得不到的數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估計也不行,后來,王校長拿5個億,賺了60億,又用兩年時間賠光,再負債20億。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太過刺激。
再看王健林,沉寂數年后,王者歸來,四處抄底,又重回地產首富寶座。
父子倆最大的不同,就是兒子沒有經歷過從0到1的過程,老爹卻經歷過。
火鍋餐見采訪的抄底的火鍋老板,做的品牌基本是連鎖店,也都經歷過從0到1的過程,是不折不扣的“老兵”,肚子里除了火鍋,還有思想觀念、行業認知、經營技巧、品牌規劃等等。
從0到1的磨煉,就是他們的糧。
餐飲小白想抄底,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評估失敗帶來的風險、自己能否承擔;如果執意要做,那就啟動“地獄模式”吧。
再說“有人”,餐飲業的人員流動,出名的大,如果你想抄底,必須提前搖人。
甘肅一位火鍋老板,為了抄底,提前了5個月做人員籌備,誰在哪個店、誰在哪個崗,早已安排得明明白白,剩下的,就是等好日子開業。
最后
?
無論何時,抄底,只對一部分人合適,在沒有經過從0到1的情況下,去抄任何行業的底,都免不了被社會和對手毒打。
只要不被打死,就有機會,接下來考驗你的,是看你還有沒有勇氣和能力站起來,接受再一次的毒打。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