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陶居,廚師長一定要45歲以上的香港人。他們身上有一些品質、經驗,是年輕人不具備的。
一個品牌,依賴傳統手作、依賴廚師技術,并不是壞事。尊重、延續傳統,認認真真做本質,即是最好的發展。
不要低估傳統的力量,中華飲食幾千年,能流傳下來的,都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正餐的壁壘就是技術,當別人模仿不了的時候,就有藍海。每個人都想走捷徑,走的人多了,反而就沒有捷徑了。
麥肯模式,把很多中餐都帶溝里去了。陶陶居堅持正餐,拒絕半成品,“手作”正是這個品牌最大的魅力和核心競爭力。
很多人在開店之前,就想“模式”。而我想的是“傳統”,不要老想著做大、復制多少家店,而做適合的就好。
采訪尹江波的時候,他剛剛跑完一場42公里的馬拉松。在很多人眼里,他是赫赫有名的“百馬王子”,勵志要用20年跑完100個馬拉松;他也是廣州田徑協會馬拉松俱樂部會長,帶領員工參與全民健身。然而,當聊到擁有137年歷史的陶陶居,談及自己“拿下”了廣州現存最老的餐飲品牌,他更希望得到的評價是——扎扎實實的正餐經營者,老字號傳統品牌的發揚者。
他很喜歡“正餐”二字,在他看來,正餐是骨子里追求的東西。“正餐”和“手作”相連,雖然沒有一本萬利的“模式”,也沒有一炮而紅的“網紅命”,然而,這正是“正餐”不可比擬的魅力。
食尚陶陶居董事長尹江波
壯士斷臂,堅定不移
尹江波:不做餐飲古董店
2015年7月,尹江波掌舵的食尚國味集團,競拍下廣州歷史最老的餐飲“陶陶居”的品牌使用權,談及此事,尹江波坦言:一個老物件放在倉庫里,日久生灰,可能并不引起重視,然而一旦打掃出來,放在眾人面前,會立刻引發關注和熱議。
接手后,尹江波選擇在廣州地標性商業中心——正佳廣場開第一家店。當天前來的人如潮水般擁擠,商場10點開門,9點左右門口已有了不少人等待,甚至擠壞了店內一些裝修,大家都想一睹新的陶陶居變成了啥樣。這其中既有“老廣”,也有很多年輕人,更有媒體記者和業內人。
“有個老爺子拉著我,說了半個小時,批評我們‘不倫不類’。記憶里的陶陶居是圓桌,怎么變成了方桌?粵菜酒樓一定有廁所,為什么你們沒有,需要用商場公用的?”尹江波好一通解釋,依然無法平復老爺子的情緒。這類的場面,在尹江波心中早已預想過多次,在他看來,很多老廣記憶里的陶陶居,是老式的、屬于那個時代,如果完全照搬和復制,就做成古董了,沒有任何意義。“從接手時起,我對于陶陶居的定位,就不只是局限在傳統老廣,我希望年輕人也能喜歡。一個品牌想要長久,就要從發展的眼光來塑造,對于餐飲來說什么是發展?就是客戶群體的良性更迭。”尹江波說。
堅持正餐,發揚手作
別人模仿不了的才具價值
尹江波:餐廳那么多,好吃的太少
尹江波坦言,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明,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老祖宗早已研究透了,能流傳下來的一定是好的,不好的早就被淘汰了。做餐飲,把傳統的東西篩選出來,老老實實做出本味,就可以。
他一直相信傳統的力量,并認為“手作”是品牌做出差異的核心。“陶陶居依賴手作,依賴廚師技術,這不是壞事。現在很多單品店、網紅店,做的人太多了,都想走快速開店的標準化捷徑,似乎一旦慢了,就會被時代遺忘。然而,從長遠來說,快和長久很難兼得。”尹江波說。他給陶陶居的定位,是“中式正餐”,而且是堅持傳統手作的正餐。
合格的“中式正餐”,在尹江波心中,首先要有技術,有師傅,既然做了菜系里的正餐,就要把主要的代表出品做到極致,這是最基本的。陶陶居的四大主打產品是點心、老火靚湯、燒臘、小炒,這些都是粵菜的精髓。說到“專業”,尹江波認為,很多跨界、很多彎道超車,看似繁華,然而一旦專業的出手,就容易改變局面。“如果餐飲那么容易介入,還需要專業的人才干什么?”尹江波笑著說。
很多人評價陶陶居是創新式的發展。然而他認為自己更多的是堅守傳統。“做正餐門檻很高,因為壁壘是在技術上。很多品牌還沒開始,就想著短跑沖刺,而我,想做的是一場馬拉松。”尹江波說。
三個結合
老字號開進核心商圈
尹江波:做品牌,要考慮可持續發展
接手陶陶居這個品牌,尹江波腦海中最早的概念是三個結合——傳統與時尚結合,傳統與文化結合,傳統與科技結合。他走訪了諸多老字號經典品牌,臺灣、香港、日本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跡,用他的話說“滿世界尋找靈感”。目前的陶陶居有7家店,全部都在人流密集的核心商圈,這個選址也代表著尹江波對品牌的期望:不僅僅是賣經典的記憶,更是年輕化、國際化、潮流化、現代化。
走進陶陶居,既有西關文化中諸多經典元素,又不乏時尚感。他在門店里設立專門的茶點展臺,讓面點師“走上臺面”,希望能把經典百年品牌的茶點文化推廣出去;他還引入餐飲科技,實現手機排號、下單、買單等功能,在門店運營管理方面實現全面信息化。
為什么陶陶居的盈利能力好?很大一個原因在于定位的精準,敢于避開當下餐飲的白熱化競爭。別人都做半成品配送,陶陶居堅持不做;別人在商場里開店都求快,而陶陶居求質;別人都做小店做單品,而陶陶居做中式正餐。
舍得環境投資
精致背后,盈利是底氣
尹江波:透過環境才能看品質
環境、出品、服務,這三個老生常談的餐飲元素,在尹江波心中,環境是最不可忽視的。他舉了一個例子:很多路邊攤口味做得很地道,但是我們不想進去,環境就像敲門磚,沒有這個,就等于沒給顧客走進門的理由。為什么要吃飯?對大部分人來說,是社交需求。尹江波相信“顏值”的力量,這就像男女朋友談戀愛,“有感”才能進一步了解。
陶陶居的裝修成本不低,比如800平方米的正佳店前后共投資了930萬。尹江波請來的設計師,是地道的西關人。“他對于這個品牌有不一樣的情懷,你在我們餐廳里,看到的滿洲窗、西關紅色角門,這些都是廣府文化的縮影。我想把這種‘經典’的感覺,結合都市的時尚,尤其是和都市年輕人進行匹配。”尹江波說。
兩倍工資,
請45歲以上的香港師傅
尹江波:一切為了更好的傳承
在陶陶居,各店的廚師長一定是45歲以上的香港人,尹江波以高于香港本地2倍的工資,將他們聘請到陶陶居。尹江波坦言,這樣看似較真的條件,其實背后是他對于品質的嚴苛。在接手陶陶居以后,他耗時數月,尋找有經驗的粵菜大廚,一方面希望做出真正的老廣經典味道,另一方面他對于大廚的“匠心”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我請的并不是一個身份,或一個噱頭,或者所謂的‘大師’,我請的是真正能理解陶陶居、并和我一樣想把這個品牌做好的合伙人。”尹江波說。
他向記者介紹了現在的總廚,近 60 歲的人,仍在一線親自掌勺,不僅經驗老道,更是有年輕人不具備的匠人精神。
現在很多老板都在談“去廚師化”,其背后的原因是怕被廚師“綁架”,問及這一點,尹江波笑著回應記者:做企業,最需要考慮的是是否有未來,是否可持續。其他的問題,都不是要害。技術、人才在陶陶居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不會在這方面節省,反而會投入更多。我舍得花高薪,其實是我在篩選人。
一天5市坪效高
全天候營業走流量
尹江波:到我這里吃飯,要限時
普通餐廳一天做2市,而陶陶居發揮出經典粵菜酒樓的茶點優勢,可以做5個飯市,盈利能力非常強。尹江波認為,在商場這樣高房租的地方,提高坪效非常重要。陶陶居的毛利并不算高,但因為原材料好、又是傳統手作,依靠性價比拿下顧客口碑,最終靠流量取勝。
比如正佳店,單日最高等位記錄是 1886 個號(不是人數),平時輕松超過 1000 個,翻臺率可達到 7 次以上。這在傳統正餐中實屬難得。由于提前布局了更好的人才儲備,陶陶居的出品一直很穩定,菜品和服務都讓顧客好評,沒有因為人多而陷入不好的局面。
廣式茶樓很多都收取茶位費,三五顧客圍坐在桌子旁,一邊喝茶,一邊吃點心,是廣州飲食非常普遍的場景。一般的餐廳,茶位費都在10元甚至更高,很多快時尚的茶位費也在8元以上。而陶陶居只收取6元錢,用“驚喜”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環境很時尚,消費又不高,適合各類聚會,自然受到顧客的青睞。大蝦餃、天鵝酥、一口酥豆腐等,都是茶點時光的好伴侶。
由于排隊較多,在陶陶居很多門店就餐,是需要限時的,有的是限時2小時,有的限時1.5小時。市場的反饋,也證明了尹江波的“堅持”是市場所需。
全員健身
年終獎和馬拉松獎牌綁定
尹江波:每個重大事件,老板和員工永遠在一起
在陶陶居用餐,總能在服務員中發現氣質不凡的“俊男靚女”。不僅狀態很好,服務也專業細致。尹江波告訴記者,由于自己熱愛跑馬拉松,他也要求全員共同參與健身,針對基層員工,每半個月組織一次戶外團建活動,比如爬山、騎行、跑步;針對經理級以上的員工,甚至連年終獎,都和馬拉松獎牌的數量所關聯。這是尹江波獨特的管理方式,健康分為身體和心靈,尹江波希望從身體素質的提升入手。
此外,每個高管,每周必須去店內完整地工作一天,這個“完整”,指的是從早晨收貨到晚上收市。他認為,這是了解一線和員工最直接的辦法。“和員工站在一條線上,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尹江波說。其實,每家店開業之初,尹江波自己也會變身“咨客”,親自為顧客服務,這對于很多身家過億的老板來說,很難做到。
這就是尹江波,畢業于中國人民警官大學、中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也是陶陶居的掌門人。他說話不緊不慢,語氣中帶有馬拉松“老炮兒”的堅韌氣質。問及未來,他說“堅持做正餐”,并關注專門的菜系,比如近期發展的新品牌“漁工”就是專注順德菜。他說:“未來一定屬于‘專業’人士。這個道理不僅適用于餐飲行業,而適合各行各業。”
東方美食近期好課
總有一個
適合愛學習的你
咨詢:13331083197
沒學夠?不要緊!
東方美食·《餐飲經理人》
每日給你干貨好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