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代表為餐飲行業發聲,破解當下餐飲難題的時候到了


    兩會代表為餐飲行業發聲,破解當下餐飲難題的時候到了




    2017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如火如荼進行中,來自各界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也紛紛建言獻策,將自己的議案和提案上會提交,這其中當然少不了咱們餐飲業的“代表”。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許菊云、千喜鶴董事長劉延云重慶陶然居董事長嚴琦、嘉禾一品董事長劉京京都是奮戰在餐飲業一線企業家。
      這4位餐飲界的“兩會”代表、委員聚焦在7個議題,其中,熱點議題在人力成本上,餐飲O2O君將四位代表的建議進行了整理。

     關于如何降低勞動密集型企業

    人力成本負擔的提案


         當前勞動密集型行業解決了大批基層勞動者生存問題,為安置勞動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企業人工成本負擔卻越來越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從業人員拿到手的收入也不多。
      以餐飲業為例說明:餐飲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早已超過10%,成為第三產業中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來餐飲企業“高房租”“高能源”“高人工”“高物料”“低利潤”的“四高一低”,卻讓餐飲企業舉步維艱,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壓力,逐年上升并沒有緩解的趨勢。
      在兩會代表提出議案建議的同時,我們餐飲人共同呼吁降低人力社保負擔,提倡尚德守法,促進行業健康、蓬勃發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心優質的美食、貼心周到的服務!


    餐飲業現狀如何



    一、餐飲業發達,是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之一。

      從政府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來看,2016年,全國餐飲服務提供者有371.25萬戶,全國餐飲收入額35799億元,餐飲企業從業人數2000多萬人。

      未來五年,我國餐飲業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餐飲行業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會超過4.5萬億元,邁向5萬億元的規模。

      可見,餐飲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消費、促進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餐飲企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所負擔的人工成本與作出的社會貢獻不匹配。

      餐飲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是餐飲企業的主要開支,而餐飲企業所負擔的人力成本之高,與其為社會做出的貢獻,無法匹配。

      以一名月基本工資為3000元的基層員工為例,如下,是餐飲企業需要負擔的一個月的人力成本:

      可見,不包括一次性的費用支出,餐飲企業實際為一名基層員工支出的人力成本是6796.02元,遠遠高于員工實際領到的3433.55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元,加班費827.59元,獎金300元,減去個人負擔的五險一金694.04元),多支出的3362.47元,占了企業實際支付成本的49.5%。

      其中,社保費用,公積金費用,殘保金費用,工會費用和職工教育經費等費用的比例占到了48.7%。試想,如果一家餐廳有20名員工,餐飲企業支出人工費用13592.04元,但員工實際領到手的僅有68671元,占比50.5%。

      三、部分費用按照人頭繳納,規模越大的餐飲企業負擔越大。

      按理說,規模越大的餐飲企業,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越大;但因很多費用都是按人頭繳納,因此其安排的就業人數多,反而負擔越重,進而制約了其創新發展的步伐。

      比如:社保費(約工資35%)、公積金(工資12%)、殘保金(按照總人數的1.7%安置,)和工會經費(工資總額2%)及教育經費(工資總額1.5%)。

      這就造成了,餐飲企業規模越大,貢獻越大,人數越多,發放的工資金額越大,繳納的費用也越多,負擔也會越重,這顯然不符合發展的基本原則。

      四、餐飲企業的員工,作為 基層的勞動者,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

      還是拿一個月基本工資為3000元的基層員工為例,算上加班費和獎金,一個月的應發是4127.59,他需要支付的五險一金合計694.04元,扣除了這部分費用之后,他拿到手的工資是3433.55元。

      為這一個基層員工,企業實際支付的人力成本是6769.02元,而員工 終拿到手里的,是3433.55元,還不到51%。3433.55元的收入,這個基層的餐飲勞動者到手工資連個稅起征點都不到;

      這些在北京打工,奮斗多年,靠自己勤勞雙手養活自己和家人,為市民提供餐飲服務的人員,滿足眼前生活剛需都有些捉襟見肘。

      如果政府能適當降低社保公積金繳費的比例,讓企業能夠有能力給員工增長部分薪資,讓員工能夠繳納個稅,為員工在北京生活,孩子上學,享受市民待遇,提供 基本的基礎,這對穩定基層勞動者隊伍將會是很有益處的。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2011年以前,餐飲企業為企業員工提供的社會福利保障以繳納“兩險”為主。

      2011年《社保法》實施之后,國家社保繳納實行強制“五險”,非城鎮戶口人員由原來的“兩險”變成“五險”。

      對于勞動密集型的餐飲企業,由于安排了大批的農民工就業,強制“五險”造成了人工成本急劇上漲,這意味著越規范經營的餐飲企業經營壓力越大。

      與此同時,強制“五險”也給餐飲企業員工的現實利益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據中國烹飪協會會員調查,餐飲業從業人員絕大多數為外地農民工,知識水平不高,勞動技能比較弱,普遍工資水平不高,目前繳納的“五險一金”占其工資的10%以上。

      90%的員工年齡均在18-28歲之間,十五年后為33-43歲,正值青壯年,離退休年齡還有近20年。絕大多數員工需要現錢娶妻生子、養家糊口,不愿繳納“五險”費用,而是更愿意企業為其提供由企業全額負擔的農民工保險,保障其基本醫療、工傷權益即可。

      此外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員工只有在其十五年中所工作的企業都是在同一省內的情況下,才能 享受養老保險福利。


    如何解決?



    針對社保等費高居不下的問題,兩會代表建議:

      一、降低政府征收的各項費用比例,企業受益,員工受益。

      2016年,北京市的養老企業繳納比例由20%下降到19%,這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節省的比例才僅僅是1%。

      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延續這個思路,加大力度,出臺針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社保比例,并且,對安置就業人數多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就業安置補貼,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不是會因為人力的負擔影響企業的發展。

      二、從提供基本社會保障入手,分階段逐步推進“五險”實施。

      餐飲企業員工自主選擇參加“兩險”或者“五險”,逐漸過渡。

      即:企業至少要給員工提供“兩險”,對要求提供“五險”的員工,企業和個人可按比例承擔“五險”費用。

      這樣員工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所需的醫療及工傷保障。同時,要求所有餐飲企業至少要為員工尤其是農民工繳納“兩險”,使其獲得醫療、工傷保障,享受基本的社會福利。

      三、針對人員流動性大的行業特點,允許其試用期間按 低標準繳納社保。

      如餐飲業的人員流動率平均都在60%以上,如此高的人員流動率,當月入職,當月繳納社保,很多時候就是無用支出。

      建議可否在員工試用期內,或者固定一個時間段,以一個 基本標準繳納社保,試用期過后,或者固定時段過后,再按照正常基數繳納社保。

      這樣,不僅更加適合行業的實際情況,緩解了企業的壓力,也從另一個方面制約了人員的非正常流動,可謂一舉多得。

      四、區別不同行業標準,勞動密集型企業基層員工按照自己的實際工資基數繳費,而不是被動的被社平工資拉高基數。

      根據規定,參加“五險”的職工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確定繳費基數。

      但對于收入過低的人群,還相應地設定了繳費基數的下限,即職工工資低于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下限的,以下限作為繳費基數。

      建議政府部門:區別不同行業標準,勞動密集型企業基層員工按照自己的實際工資基數繳費,而不是被動的被社平工資拉高基數。

     




    沒學夠?不要緊!

    東方美食·《餐飲經理人》

    每日給你干貨好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096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3月22日 22:12
    下一篇 2018年3月22日 22:2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