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在商超的利潤被榨干了嗎?


    現如今,MALL餐飲已經成為餐飲業不可小覷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商業地產與餐飲業“情投意合”,雙方的合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是,北京每月有10%的餐飲商家開業大吉,也有8%的餐飲店關門停業,究其根源,選址不當是一大忌。因此,餐飲企業掌握選址規律,按照自身要求找到合適的商業項目,是選址成功的關鍵因素。

    開發商對餐飲行業越來越重視,歸根結底在于業態本身具備的若干優勢。餐飲面積往往是一個商業項目最容易出手的部分。能做餐飲的鋪位空間利用率比較高,技術標準也最高,投資客非常喜歡購買餐飲商鋪,一般來說,能做餐飲的商鋪比不能做餐飲的價格每平米貴500元甚至更高。如果是持有型物業,餐飲也是很適合的業態,它招租比較容易,承租面積大,生存能力強,租金相對來說也并不低。

    更重要的是,對于商業項目來說,生存的關鍵就是留住人氣,不僅要吸引大量的客流,更要最大限度地延長每位客戶的駐留時間。餐飲、娛樂業無疑是讓顧客留下來的法寶。

    業態要求各不同

    餐飲業態不同,各自的選址原則和標準也不盡相同。

    1、商務餐飲最看重地段

    順峰、湘鄂情、俏江南等商務餐飲,選址標準是最高的。商務餐飲一般有三條選址原則:第一,必須地處商務氛圍非常濃厚的區域,周邊寫字樓、酒店多;第二,面積要求大,至少在2000平米以上;第三,裝修檔次比較豪華。

    因此,商務正餐一般選擇在高檔的酒店、寫字樓等商務區或者少數高檔社區,一般消費為商務宴請或者宴客,每客單消費較高在200元以上甚至上千元,以高收入人群和商務消費人群為主要消費對象。一般裝修豪華、一般凈高在4.5米以上。單層面積都要求比較大,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上。

    一般說來,商務餐飲進入購物中心的物業要求很高,購物中心必須為這家餐飲安排單獨的通道、電梯,單獨的交通組織。否則要穿過商場才能到達餐廳,會影響商務宴請所需要的高檔形象。

    2、洋快餐不肯進社區

    漢堡王、賽百味、吉野家等“洋快餐”是不肯進入社區的。這些品牌快餐選址一般為商務區、繁華商業街區、車站碼頭和一些購物中心,最好是臨近大型賣場(百貨/超市/家電/家居等)的出入口位置和十字街口。另外一般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店門口附近要求能停放一部貨柜車以方便配送。

    3、正餐商家對于偏遠社區心存顧慮

    與商務餐飲相比,大眾餐飲的選址比較多元,要求也不是那么苛刻。商業區、商務區、比較集中的住宅區都可以。它們往往成為大型購物中心餐飲業態的主力構成,也常常進駐一些成熟的大型社區。一般來說,大型社區與大眾餐飲是比較和諧的搭配,但類似天通苑、通州這樣距離市區較遠的社區,所有的正餐商家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餐飲要計算營業時間的,地處通州的餐館中午那一頓基本沒有生意,因為大家都在市區上班,只能靠晚上。但人們從市里回到通州,一般也要晚上7、8點鐘,如果晚餐營業高峰期到10點鐘,那么最多只能翻兩臺。而在市中心區,晚餐高峰時間從5點半持續到10點左右,可以翻5臺,營業額等于翻了幾倍。

    4、異國風情餐飲選址傾向“國際化”

    如蕉葉、巴西烤肉、日韓料理等異國風情餐廳在很多方面與中餐的物業要求比較相近,一部分的國外餐廳就是中國人開的,而且在出品和口味上作了改良,不僅僅針對特定的外國客人,有很多的時尚和白領階層也開始進入異國餐廳。這類餐廳的選址上會選取外國人比較集中的商務區、工業園區或者口岸區以及其他一些外國人聚集的區域或者主題街區。

    5、咖啡、茶樓愛“扎堆”

    咖啡、茶樓、酒吧有喜歡“集中經營”的傾向,也就是所謂的咖啡/茶樓/酒吧一條街,或者是附近的地方。因為這里有群體的優勢和氛圍,顧客云集,吞吐量很大。但此類地方往往競爭太強,只要富有個性和品牌特點的商家才有生存空間。此外,咖啡茶樓等還通常在旅游區、商務區、高檔住宅區附近的選址。

    6、企業自身的發展計劃

    餐飲企業會根據個體的資金周期、人員周期規劃其選址布局,這里面有很多屬于“商業機密”。肯德基和麥當勞兩家最知名的快餐連鎖企業,目前的發展策略就很不一樣:肯德基在2005、2006年飛速擴張,開店數量比麥當勞多了一倍不止,急劇的擴張帶來的一種后果是,許多新店的利潤率下降,甚至到了商家不能承受的地步。因此,2007年以后,肯德基擴張速度減緩,保證開新店的成功率。相反,麥當勞在很多地方單店的收益高于肯德基,但發展步驟則遠遠落后,因此目前正在致力于快速擴張。

    地產項目要“合身”

    按照餐飲商家出現的地方,可以分成三大類:商業街、食街或者特色街區、大型賣場或者購物中心、一般住宅或者寫字樓底商。

    1、商業街不適合正餐廳

    商業街或者特色街區的特點是人群流動量大,但駐留時間短。因此,最合適的餐飲類型也是快捷、方便、大眾化的,以宴請聚會為主題的正餐廳不適合生存,這也是為什么王府井、西單商業街上都沒有大規模的中餐廳。一般來說,這里的餐飲招商的對象最為復雜和零亂,一般為中低檔,以各種地方特色餐飲或者特色小吃為主,消費對象以普通大眾和外來人員為主。

    從招商策略上,最好先招一兩家有一定知名度和實力的快餐品牌商家,大的商家有一定的帶動作用,同時也是這條街的標桿企業,是檔次和顧客定位的象征。

    2、購物中心要有好的餐飲品類組合

    大型賣場或者購物中心的餐飲商家招商的任務量比較大,特別是購物中心,餐飲的比例一般在16%-18%,而且要求商家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能夠帶動商場的人氣和消費。

    購物中心一定要有一個大眾中餐的組合,其面積要大于西餐和快餐,以家庭型和宴請型為主。其中,一定要引入一家當地最有影響力、規模最大、發展得最好的中餐。開發商可以犧牲部分租金,并通過一些有力的招商策略,吸引這一“最好”的餐飲主力店,它的品牌知名度帶給項目的支持,它的影響力對招商工作的推進,都是非常大的。其余幾家店應該拉開檔次、風味的差距,實現差異化競爭。

    除中餐外,火鍋類餐飲必不可少,小天鵝、海底撈、豆撈坊等深受消費者喜愛,川湘菜餐廳則有一些地域限制,麻辣誘惑、青年餐廳、沸騰魚鄉、望湘園、湘樂匯等也很受顧客歡迎,還需要一些商務茶餐廳、快餐廳,可以根據周邊環境調整其配比。

    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永和大王是快餐類商戶的標準配備,星巴克、COSTA、哈根達斯是連鎖咖啡類的首選品牌。一茶一座、仙蹤林、巴西烤肉、韓國燒烤、日本料理等等加以補充,再加上一些地方特色的商家進駐。

    餐飲是需要扎堆的,不同品類、不同檔次、不同風味的餐飲聚合在一起,越是豐富多樣,越是容易紅火。

    但是,在“扎堆”之中,也要有效避免同類之間的惡性競爭。各家餐飲盡量在口味上不要重復,比如在一家購物中心里面,同時引入兩家川菜或韓國燒烤,就一定會造成對有效客流的爭奪。

    目前,購物中心餐飲比例都獲得了大幅度的增加,為了給不同客群提供有效的引導,就需要在商場內部按主題設置不同的購物餐飲動線。

    傳統的百貨商場,例如百盛所有的餐飲都在一條街,而像東方新天地,它有大食代這樣的排檔,也有獨立的餐廳,商務餐、茶餐廳、特色餐飲都有。

    這就利于將不同的人群分開,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餐飲。

    在規劃餐飲商家的位置時,應該讓他們貫穿于整個項目的各個樓層和角落,盡量是人流分布達到平衡,一般是在人流主動線的起止和拐點,起到人氣中心的作用。同樣,對于商家,進駐一個位置、檔次都很好的購物中心對商家本身也是一個檔次和實力的體現,他們也是很樂意接受你的招商邀請的,有時條件高一點他們也能接受,關鍵是購物中心自身的規劃及其他零售大商家的進駐情況,要讓商家感受到品牌扎堆以及商場長期繁榮的景象。

    3、底商餐飲需要細致的客群分析

    相對前面兩者來講,寫字樓和裙樓底商的餐飲招商難度最大,特別是新建小區的底商,一是商家沒有太多的想象空間,顧客群體基本是可以確定的,就是本物業小區的住戶和租戶;二是商家菜系和價格定位難,再加上各種物業條件的制約,交通和停車不便利的更不敢輕易在社區開店。這類物業的招商,要先做一下顧客群體的分析,找準定位,然后再找相應檔次的目標商家。

    對于社區內餐飲來說,考慮的問題更多:餐飲是供應社區內部,還是面向外部?社區本身的人群結構和消費能力怎樣?龍灣別墅和外交公寓兩個項目附屬的商業部分,餐飲類型就很不一樣。外交公寓周邊是使館區,于是招商者從美國芝加哥引入一個扒房,因為這家扒房在使館人員中具有很好的口碑。

    而在龍灣別墅,更受客戶歡迎的是類似咖啡吧、簡餐等餐飲。

    公共設施要健全

    餐飲業態對于物業條件的要求是最苛刻的,硬件達不到要求,一家餐飲企業就無法正常經營。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南城某個商業項目,因為挑高不夠,所有的餐飲商家都拒絕進入;俏江南、四川會館曾經想進駐和平新城,但因為項目沒有化油池,最終只能作罷。

    因此,開發商必須在建設之前,就規劃好餐飲的位置,并按照相應的物業標準建造。一般來說,下面幾個問題是必須考慮的。

    1、給排水:一般按餐廳面積配備合理的進水管徑大小并保證供水水壓;

    2、電源:一般中等以上餐廳要求必須配有380V三相動力電源,主要是招牌和照明、廚房設備和空調等用電;一般要求約在每平方200瓦左右;

    3、管道煤氣:一般大型餐廳都要求接通商業管道煤氣;

    4、排煙煙道:一般餐飲要求設立專用的煙道,深圳環保局對餐飲企業排煙的硬性規定;

    5、排污設施:一般要求有專用的隔油池和化糞池;

    6、隔熱和隔音設施:一般與住宅或者寫字樓相鄰的樓層不得經營餐飲和娛樂設施,主要是要考慮噪音和熱量污染,通常在餐飲娛樂項目相鄰的樓層要求設置架空層,實在無法設置的,要在樓頂和煙道內作隔音隔熱防護;

    7、停車場和御貨場和專用電梯:為了保證顧客用餐方便必須配備專用的停車場和上樓電梯,此外針對大型餐飲商家還得配備專用的貨物通道、御貨場和貨梯;

    8、層高:餐飲一般要求層高4.5米以上或者凈空3米以上;

    要想餐飲的招商順利,一般應該先按照以上的基本要求來規劃和建設,才會在后期的商務談判中加快進度,減少不必要的工程改動帶來的投入增加和談判周期的延長。

    新店經營要穩定

    大中型餐飲商家與商業項目簽訂的租約一般在5年以上,“如果租期在5年以下,餐飲商家一般收不回成本。”因此,餐飲商家在選址時,最關心的就是“能否保證未來3-5年穩定的經營期”。

    目前阻礙餐飲商家發展最主要的瓶頸就是:租金成本。一般餐飲業正常的生命周期是:裝修期三個月(一般也是商業物業提供的免租期),養店期三個月到半年,此后才能進入正常運轉。如果在養店期承付不起高額租金,商家往往只能關門了事。自然,這也是開發商不愿意看到的。

    與降低租金相比,餐飲商家更關心未來的投資回報,因此,商業項目的開發者必須增加自身項目的吸引力,通過餐飲業態的布局、設計、品牌組合讓商戶認可。

     


    貼士

    商場頂層的租金價格往往較低,挨近電梯的位置依然客流不斷;又如,選擇餐飲名店旁邊的店面,采取差異化經營方式,利用名店的號召力和自身特色吸引顧客;再如,多家有共同意向的餐飲企業抱團行動,通過集體談判的方式與商場方協商降低租金。

    另外,商場收取租金方式一般有租金式、抽成式、租金+抽成式三種,餐飲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眾人紛說MALL餐飲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再強調“吃”的重要性。他表示,萬達選擇非零售業態,更強調體驗式消費。

    他要求,每一個萬達廣場中餐飲比重在整個租賃面積中要超過20%,餐飲數量原則上要超過30家。“我很早就提出要做大餐飲,而且還要把餐飲放在最頂樓。中國的購物中心不是賣出去的,而是吃出來的,民以食為天。”他不止一次這么說。

        據了解,萬達有一個明確規定,體驗式消費要大于50%,尤其是文化娛樂和餐飲。

    “很多人覺得服裝店的租金高于餐飲,但如果10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全賣服裝,租金肯定會下降,如果搭配了各種各樣的餐飲、美食、文化、娛樂等,服飾店的租金會更大。不同的業態搭配會促進比較效益,對整個商場的收益提升更好。”王健林說。

        外婆家餐廳董事長吳國平:客流量大是選擇進入商場的主要原因。雖然相同一家店,小區店的房租會比商場店便宜,但投入的人力成本是一樣的,目前人力成本已經是門店最大的一個開銷,而商場店的客流量會比小區店大很多,這樣商場店的營業額就很有保證。

        據悉,外婆家門店的選址是從小區店、寫字樓店再到商場店。

    “2004年以前,杭州沒有合適的綜合性的購物商場,所以我們就選擇小區比較集中的地段開設門店,如蘭桂花園店,這樣能保證客源。”后來,外婆家開始進入寫字樓,如公元大廈店、諾西店和聯合大廈店等,都是針對年輕白領。

    同時,在寫字樓還增加了針對商務人士的指福門餐廳。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商場呈現組合型消費是一種趨勢。從商場里餐飲的占地面積和品牌數量上都呈現越來越高的狀態,不少商場內的餐飲占比已超過1/3,餐飲在商場里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強化,餐飲企業和百貨業的合作空間也已經打開。

    因為商場和餐飲的關系日趨緊密,入駐商場的餐飲企業一定要和商場的定位相匹配。

    更多詳情請參閱《餐飲經理人》雜志、長按二維碼,直接購買:

    《烹飪藝術家》雜志,長按二維碼,直接購買:

    【日本KTP】精益化管理游學考察,長按二維碼,直接購買:

    訂購雜志、稿件發布、網廚卡、2018采購大會展位、中國吃網廣告,撥打電話(微信同步) 13331083197。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2671.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7日 23:40
    下一篇 2017年12月8日 07:2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