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王剛是餐飲界少有的學者型經理人,人稱“餐飲界哲學家”。
他深耕區域發展,大力建設供應鏈體系,將“眉州東坡”打造成全產業鏈的餐飲企業,是國內較早建立中央廚房的正餐企業,為川菜“出川”“出國”夯實了基礎,將川菜規模化推向海外,眉州東坡走到了前頭。
王剛是正餐直營連鎖第一人,也是區域連鎖的領頭羊。
標準化生產線擴大企業產能
16歲進京,王剛白手起家,從洗碗摘菜的學徒到川菜品牌的老板,他經歷了從傳統經驗式經營到現代標準化、產業化經營的思想蛻變,將傳統做菜經驗和現代商業模式相結合,帶領眉州東坡走出了一條現代餐飲發展之路。眉州東坡從一家小小的酒樓,發展成為旗下擁有眉州東坡酒樓、眉州小吃、王家渡火鍋3個子品牌的大企業,是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奧運村(殘奧村)運行團隊餐飲服務商,并于2015年讓中國川菜首次登上外國國宴。
1999年,王剛開始打造企業的供應鏈,涉及農業、飯店管理、餐飲服務、食品加工及銷售等環節,由農業公司、中央廚房、食品加工廠這三部分組成生產線,從源頭到加工生產、再到成品輸出,眉州東坡進行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農業公司是標準化的基石,從源頭上統一采購食材,從根本上解決供應商的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在眉山,王剛投了1.2億元建立了四川王家渡食品公司,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對眉州東坡的核心產品和原輔料進行批量生產,從東坡肘子、眉州東坡香腸再到眉州小籠包,越來越多的菜品實現了模擬手工的標準化作業生產線,同時保證了菜品的品質和口感。王剛提出中式正餐的標準化的概念為“模擬手工,國標生產”,為此他請來了國內外的專家進行研究,將西式的技術運用到中式產品制作上。
他認為,供應鏈體系是支撐眉州東坡業務發展的基石,要想做產業,就必須要推進標準化,標準化意味著品質保證,意味著企業產能的擴大。標準化作業帶來的是眉州東坡的餐廳店面復制和擴張,2016年,眉州東坡僅有7家店面,但到了2017年,就有16家。目前,眉州東坡集團在中國和美國一共約有150家門店,年產值達20多億元。
區域發展的領頭羊
中國的餐飲市場,各地有各地的獨特性,因為跨度大,企業在進行擴張時會遇到很大困難,高昂的運營成本、人員成本、供應鏈保障、門店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帶來的壓力,導致餐飲企業難以用統一的模式進行管控。在應對這一難題時,王剛采取了多業態集中于一定區域范圍內發展的路徑。
眉州東坡的主體集中在北京,以北京為中心向全國輻射,旗下一共擁有三個子品牌,分別為眉州東坡酒樓、王家渡火鍋和眉州小吃,對應業態細分為正餐、火鍋和小吃。與其他擁有正餐或者火鍋的品牌相比,經歷近22年發展的眉州東坡集團似乎并不急于擴大門店數量,發展速度也一直趨于平緩,對此王剛表示,此前將很大一部分精力及資金放在建設供應鏈體系上,而完備的供應鏈體系才是眉州東坡品牌的支撐。
除了在國內進行區域化發展,眉州東坡同時也是中餐“走出去”的代表。2013年,眉州東坡集團與美國零售物業集團實行戰略合作,在美國洛杉磯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分店。之后經過三年的籌備,2016年洛杉磯亞凱迪亞店和好萊塢環球影城店也相繼開業。在2017年,眉州東坡集團的海外版圖持續擴大,又在美國開了第四和第五家餐廳。
心懷天下的廚者
王剛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其實商業環境的變化也好,市場需求的改變也罷,變化是運動的辯證,也是一種趨勢。適者生存,否則就遭淘汰。能夠順應潮流,緊跟變化已屬不易,如果能引導拉動變化則是高手中的高手。相對于變化來說,有條件的永恒則如“一招鮮,吃遍天”,是每個想長久發展的企業必須練就的基本功。既要夯實長久基業,又要永葆青春活力;既要體現集團路線,又要以個性化出牌;既要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又要在創新中前進;既要嚴格管理要求,又要訴求情感力量,其難度可想而知。但王剛并沒有感到畏懼,反而樂在其中。指點餐飲江山,需要睿智、膽識、堅毅和魄力,正確的方向離不開正確的理念指引。
歷程
1967年?王剛出生于四川眉山,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省眉山市政協常委,眉山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眉山北京商會會長。
1996年?王剛創建北京眉州東坡酒樓。
2002年10月?王剛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全國優秀餐飲企業家”。
2003年王剛被北京市評為“優秀進京創業青年”。
2005年?王剛獲得由四川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頒發的“弘揚川菜文化突出貢獻獎”。
2006年?王剛被評為“2005年度京城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
看趨勢、站風口 2月份訂閱,驚喜多!
《餐飲經理人》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