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廣偉
原文刊載:《烹飪藝術家》
自從1978年邁入中餐這個行業,由不喜歡到熱愛,再到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已經整整40年了。40年來,中餐在我的心中有過許多定位,我曾從不同角度寫過多篇文章,例如:中餐是第一國粹、中餐是國家的軟實力、中餐是中國創造、中餐是影響世界的文化、中餐的兩個優勢、中餐的兩個污點、中餐的2.0升級等。今天,我們再從商業的角度透視一下中餐,我認為,中餐是一個品牌。
首先,中餐是國家品牌。說中餐是國家品牌,可能會有許多人不理解,只有走出國門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一觀點。它如同歷史上的絲綢,它如同今天的高鐵,它如同美國的大片、日本的動漫、法國的香水,中餐是響鐺鐺的國家品牌。中餐走出國門的歷史并不長,始于19世紀中葉,但在海外傳播速度非常快,200年間,海外中餐已近30萬家,遍布在世界各個角落,至今沒有任何一項中國文化或產品有如此廣泛的傳播速度和深度。中餐是足以令國人驕傲的國家品牌。
第二,中餐是文化品牌。中餐的文化屬性獨具特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多樣性的選料觀,蘊含天人合一的和諧文化;二是菜肴背后的典故,蘊含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文化;三是進食方式的講究,蘊含儒家傳統的禮儀文化;四是食療的飲食理念,蘊含東方獨有的養生文化。其實,中餐不僅具有濃郁的文化稟賦,而且在這個文化里面有我們民族的價值觀。中餐是極具感染力的文化品牌。
第三,中餐是公用品牌。公用品牌也稱公共品牌,它是中華民族的共有品牌,品牌的權益不屬于某個機構、企業和個人,公用品牌的打造需要廣泛協同,需要積土成山。中餐誕生于中國境內,傳播服務于全球。它不僅是一個惠及國人的公用品牌,還是一個正在惠及人類的公用品牌。中餐品牌的內涵是菜肴,中餐品牌的外延是食材(包括主料、調料、水、茶、酒等特色食物)。
中餐品牌的核心內容是數以萬計的菜肴品牌,以及支撐著菜肴品牌的食材品牌。中餐品牌的體系,主要可分為六個層級:國家品牌、菜系品牌、流派品牌、門派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國家品牌只有一個,這就是中餐,它是中國的國家名片;菜系品牌有34個,即川菜、魯菜……等,每個省級行政區都有一個菜系品牌;流派品牌有92個,是指菜系下面不同的風味流派,如蘇菜系中的淮揚菜、金陵菜、蘇錫菜等;門派品牌是指掌握某種產品風格的廚藝師門,當代知名的門派品牌在500個以上。
企業品牌包括餐飲企業品牌和食材企業品牌,走出國門的餐飲企業品牌如鼎泰豐、海底撈等,食材企業品牌如李錦記、老干媽等;中餐品牌的基礎是產品品牌,包括菜肴品牌和食材品牌。菜肴品牌如宮保雞丁、糖醋鯉魚;食材品牌如馬家溝芹菜、郫縣豆瓣等。菜肴品牌大多是公用品牌,食材品牌既有公用品牌,也有私用品牌。
上述是從空間維度對中餐品牌體系的認知,其他維度也有許多中餐品牌,如從食者維度看,有孔府菜、譚家菜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中餐品牌的價值是什么?對內可以拉動農食產業的發展,推動食業正循環,提高食物質量,保障國民健康;對外可以帶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傳播民族的價值觀。中餐品牌還有很多不足,在具有兩個優勢的同時,還有兩個污點。尤其是海外中餐,還處于散小弱差難的1.0階段。
樹立中餐品牌概念,建立中餐品牌體系,目的是把中餐品牌擦得更亮,讓它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刊載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未經書面許可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019年雜志已經開始訂閱,咨詢訂閱請聯系:13331083961小北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