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部分企業來說,不過是崩盤加速器,把本就所剩無幾的企業壽命猛地壓縮到1個月,來不及翻身就早早下場。
但疫情對有些企業來說卻是進化器,誰夠靈敏,誰極速變革,誰就能搶先一步,拿到保命符。
在新京報“我們視頻”的采訪中,云海肴CEO朱海琴說:“疫情發生之后,(營業額)迅速跌到了0,營業額基本上是沒了,22號掉了30%,23號掉了一半,24號就停業了”。
疫情期間,全行業都在面臨巨大考驗,云海肴也是一樣。
雖然云海肴有針對疫情的預案,但營業額冰點來的實在太快。“以前大家認為疫情可能一個月就控制住了,但是我覺得不要等,一等可能就等死了,必須要求變”,于是,云海肴開啟了自救,也是品牌的“重啟計劃”。
01
自我瘦身 員工派遣調整
經過了一系列的整體評估工作后,趙晗和幾位合伙人一致決定關停這幾年一直盈利欠佳的10家店面,用“斷腕”實現了部分節流目標。
疫情爆發以來,云海肴仍有大量員工處于待崗狀態,為解決他們的收入問題,云海肴與美團買菜一拍即合,開啟了餐飲行業與商超合作用工的新模式,及時緩解了員工的生活困境,讓員工在基本工資之上再增加一些可觀收入。
02
設社群服務站 重新建立客戶聯系
在門店營業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云海肴探索以門店三公里范圍內的小區為半徑建立社群服務站,服務站充分利用云海肴現有的供應鏈和物流優勢,幫助周圍三公里范圍內的居民進行采購,包括原材料、新鮮食材以及半成品,通過社區團購送貨上門,以服務帶銷售。
這項業務一推出,得到了居民的喜愛,并且積攢了一部分忠實客戶。
云海肴表示,即便庫存已經銷售完了,但這種模式還會繼續下去。不僅為品牌帶來一定的聲量,也能產生效益。
03
小程序上線
疫情期間,云海肴上線外賣小程序,共49家門店提供外送服務,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三座城市。
除了云海肴的招牌菜式之外,在外賣平臺上還售賣特惠一人餐/半成品/禽肉類/水產類和蔬果類的分欄。蔬果大部分為云南的特產水果,價格與市場上售賣的優質蔬果價格持平。
半成品部分菜式非常豐富,從湯煲類到小炒類,從主食到火鍋類,一應俱全。
雖然,不論是半成品還是招牌菜,銷量并不可觀。但足以看出,云海肴下一步的戰略,就是要打造一個線上線下聯動的消費場景。
除此之外,云海肴還發動員工進行直播,并與豆果美食合作,在線教學云南汽鍋雞做法;開展吃貨帶貨直播,讓消費者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菜品的制作過程和價格,拓寬了銷路。
04
打造非接觸餐廳
面對各地陸續迎來的返工潮和持續低迷的門店營業額,云海肴將整個用餐過程都改造成了“無接觸環境”。
從食材進貨環節開始就采用“無接觸”方式,送菜的變成了“送餐機器人”, 取餐處單獨設立“無接觸取餐”騎手專區,外賣騎手嚴格按照“無接觸配送”標準送餐等,這讓云海肴的外賣和企業團餐業務有了一定的回升。
“這些措施其實只能解一時之急,但至少讓我們還活著。”
05
入局新零售
趙晗說,“誰能夠打通線上線下的、全品類、全場景的消費平臺,誰能幫助年輕人找到平衡味道、時間、效率的解決方案,誰才能成為這次疫情后真正活下來的人。”
所以趙晗開始重新為云海肴畫了“新跑道”。
“以前的云海肴,是一家專注于提供線下用餐體驗的傳統餐飲公司,未來的云海肴將是一家專注于提供云南美食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綜合食品企業。
其中傳統的線下堂食餐飲占比50%,其他線上消費的場景占比50%,包括菜品、生鮮果蔬等。讓消費者無論在什么生活場景中,只要觸發云南美食的關鍵詞,都能在云海肴找到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怨聲載道的2020,不少企業家小老板正在不知不覺掉進“不是我不行,是大家都不行”的情感陷阱里。忘記去反思“為什么我不行”“為什么我要跟他們一樣不行”“為什么有人行”。
從品牌初創到現在,云海肴在爆品孵化上一直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在這次疫情當中,云海肴同樣承受著巨大的虧損和員工壓力,更是在危機中找到了更好的賽道。
所有執著的餐飲人,都不應被辜負,愿我們今后越來越好。
內容精選
↓↓↓
點擊圖片 即可閱讀
編輯 | 是八角呀 霍東
合作交流/轉載 13331083197
部分文字圖片選自網絡,侵刪請聯系
2020年一帆風順,趕緊點個“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