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的口頭語都變成了“我太難了!我太不容易了!”忙碌奔波、日夜操勞,有時候不易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內心。
11月5日,據中國養豬網豬價系統監測全國外三元均價為39.78元/公斤。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11月4日普通大蒜每斤平均價為4.2元,較9月28日的3.7元,累計上漲13.51%。
隨著豬肉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各位老板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價格售賣的話,可能就要面對賣的越多虧的越多的情況。
漲價?怕一些顧客接受不了,其實應該:
明確告知漲價:“真誠”是第一法寶
可以明確告知消費者,因成本上漲等因素,需要漲價,當然,這話必須說的有技巧,說明漲價原因,為何要漲,等等因素,“真誠”是第一法寶。
避免給消費者留下一副“奸商”老板的形象,其實,大多數消費還是能夠理解的。
原材料漲價,首當其沖的就是小本經營、受原材料價格影響較大的小店了。
其次就是以豬肉為主要原料的連鎖餐飲品牌。
以主營肉夾饃的西少爺為例,其經典臘汁肉夾饃這款產品每年豬肉用量超過1000噸,“此次豬肉漲價對我們影響較大,預計今年會增加600~800萬的原材料成本”,其創始人兼CEO孟兵透露。
中餐對食材的味道和品質要求較高,豬肉必須是新鮮的,因為凍肉水分升華較多,口感會干一些,而進口豬肉多為凍肉,所以從國外進口豬肉凍品來抵御漲價風險的方式在大多數中餐企業那里都是行不通的。
西少爺目前在做的是加大雞肉等產品的研發力度,緩解成本上漲的壓力,未來可能會引入期貨來對沖波動。
即便不以豬肉為主要食材,大多數餐飲企業也在食材上漲的壓力下尋求新的出路。
1.優化產品結構
餐飲往往是被一些“僵尸產品”抵消了利潤,也就是銷量很小,但是還占據庫存,以及備貨,這樣的產品可以取消,其實大部分消費者選擇一家餐廳都是沖著幾個核心菜品來的。少了幾個菜品,并不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2.夯實團隊能力
吉祥餛飩曾在2008年的豬肉漲價潮中,上海門店關閉了1/3,單純的提價又造成門店銷售額大幅下降,創始人張彪思考認為,這是因為品牌到達一定體量后,組織團隊沒有跟上導致,這也加大了張彪對組織流程再造的決心,從而打造高的抗風險能力。
3.創新菜品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激發創意的時候,餐飲企業可以其他替代產品,豐富產品結構,增加利潤。
如今豬肉價格插上了翅膀,價格看起來仍未到最高點。
業內專家預測,元旦、春節前豬肉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走勢。豬肉價格上漲行情可能持續到2020年年中,這意味著未來一年多時間,“二師兄”的價格在短時間內的下浮波動不會太大。
呷哺呷哺在一季報中表明,“公司計劃加快新品研發力度,同時將進行全球采購以此對沖國內食材成本上漲。另外,公司將取消供應鏈中間方,由供貨商或本集團配送中心直接運送到餐廳,這也可以降低成本。”
事實上,對于持續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很多餐飲企業及供應鏈端都在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收效甚微。
餐飲品牌最終比拼的其實是供應鏈的管理能力,這也是對餐飲行業的一次洗牌。
總體而言,豬肉價格上漲是對餐飲企業一個不小的考驗,但同時這也是餐企的新機會,“吹盡狂沙始到金”,誰能迅速地降低成本平抑沖擊,誰就能在未來占據先勢。
經營中的不易早已讓我們透支了體力和心力,一句“我太難了”似乎也不能表達全我們苦澀的心聲~但這就是屬于商業世界的游戲規則啊!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