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獨角獸清理風潮,正由歐美,刮至印度、中國。諸多跡象顯示,科技初創公司的高估值泡沫即將破滅,越來越多的人力圖在泡沫破滅前抽身。
作為培育了多個獨角獸公司的熱門行業,外賣O2O領域曾經的輝煌朝不保夕,產品和服務質量難持續提升,找不到盈利模式,嚴重依賴靠燒錢驅動,令投資人逐漸失去信心。
歐美市場遇冷
在線外賣行業起源于線下服務相對完善的歐美市場,目前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Just Eat、GrubHub等。但是這些公司上市后業務發展乏善可陳,市值遠沒有體現出他們所面對的“萬億級”市場規模。
以代表企業GrubHub為例,它在美國擁有3萬多商戶、布局數600個城市。在2014年上市后,股價一度從34美元漲到46美元。
遺憾的是,GrubHub自身業務發展乏力很難支撐其銷售額持續高速增長。從2015年4月開始,GrubHub的股價開始不斷走低,目前市值已蒸發過半。據投資人士分析,2016年GrubHub的估值會相應下調,不排除被亞馬遜等巨頭收購。
一些科技初創獨角獸的處境更加不容樂觀。外媒報道,美國送餐公司DoorDash 在最新一輪1.27億美元融資中,公司估值由10億美元大幅縮水到7億美元。而食品雜貨配送公司Instacart在獲得20億美元估值后,卻開始裁減內部招聘人員。
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表示,外賣市場已經有些過度擁擠,很多投資人已經開始擔心這種狀況而退出。
進一步分析外賣O2O在歐美遇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傳統產業過于成熟和發達,科技企業并不比傳統企業更有優勢。另一方面,是美國資本市場對“以虧損換份額”的不盈利模式并不認可,投資者不愿意為持續虧損買單。
印度市場裁員潮
獨角獸清理風潮也引起了印度美食科技領域的巨大變動。多家外賣平臺開始裁員、減少擴張,甚至直接關門。
送餐公司TinyOwl、印度餐廳搜索網站Zomato都減少了遞送方面的員工數量,兩家一共裁去了650名員工。Tiny Owl雖然在去年11月獲得了新一筆融資,但考慮到全球形勢,還是選擇大規模重組,以控制燒錢速度。
甚至連國際外賣品牌FoodPanda也開啟了裁員。FoodPanda起家于德國,現已覆蓋了超過12個國家,印度是其關鍵市場。即便2015年FoodPanda已經完成了10倍的增長,卻依舊難逃裁員的厄運。FoodPanda印度市場裁員15%、約300名員工,同時部分業務外包,減少了市場營銷開支,暫停了現金返利活動。
“估值泡沫隨時可能破裂。目前,互聯網公司估值高得荒謬,是完全不合理的”,新德里零售業咨詢公司Technopak董事長辛格哈爾說道。
“投資者并沒有對這個領域進行客觀的分析。他們只看到少數的成功例子,忽視了其他失敗的例子,就像當年互聯網泡沫一樣”,孟買投資公司Capital Portfolio Advisors分析師亞丁瓦拉評價。
中國燒不出希望
中國的外賣O2O市場形勢不比歐美、印度樂觀。去年百度宣布投資200億轉型O2O,就遭到了投資界、分析師的一致唱衰,股價跌至最低點。
投資人要的是盈利的確定性,但是中國的外賣O2O嚴重依賴燒錢,既燒不出用戶習慣,也燒不出盈利模式。投資人難以理解所謂的“中國模式”,對于重模式、燒錢補貼等持反對態度。
GrubHub、JustEat等上市公司采取的都是輕模式運營方式。然而國內很多平臺都搭建了龐大的物流配送團隊,人員成本過高,加重了外賣O2O的盈利負擔。
另一方面,國外外賣O2O領域的競爭雖然也很激烈,但是他們并沒有把燒錢當作打敗對手、搶奪市場的武器,而是發力服務來培養用戶忠誠度。國內外賣平臺的補貼燒錢風卻從未停過,成交一單虧一單。這種粗放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近日媒體報道稱,零號線、派樂趣等外賣公司面臨資金鏈斷裂,已停止了補貼,正在縮減城市、清算裁員。這兩家公司的舉動釋放出了強烈的信號,靠資本輸血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外賣O2O是時候反思了。
“許多創業公司已變得毫無畏懼之心、瘋狂燒錢、不關注客戶。資本收縮之后,估值虛高的外賣公司將一落千丈,獨角獸之死不可避免”,一些風投開始感嘆。
附圖:歐美主流外賣公司發展情況
來源:O2O一姐 | 編輯:eddy | 統籌:鶴九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