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餐飲界"立馬關注!
導讀
眾所周知,O2O行業已成為當下移動互聯網領域最火爆的行當,當然,競爭的白熱化也點燃了火藥桶。
除了一線上的短兵相接上,輿論上的怪現象也是頻出。
最近,有關美團“融資困難”消息不斷冒出來,還有人在網上不斷“放料”,透露美團急于融資面臨的窘境,雖消息模糊難以求證,但也側面證明了O2O領域的亂象。而不僅僅美團,O2O另一支的餓了么也掉進“融資疑云”的風波。
亂象橫生,燒錢不休
從來沒有哪個行當,如此受輿論的關注和引發爭議。根據網上媒體各種版本的報道,“機構出逃”、“融資額縮水”等敏感字眼,頻繁出現。言外之意是,美團在新一輪融資中,正遭遇機構難接盤的尷尬。
對此,美團在9月16日發聲明澄清,否認“融資失敗”的消息。
這僅僅是外賣送餐O2O領域激烈交火的“后遺癥”,在另外的電影票戰場上,也是怪現象頻出。根據媒體報道,美團旗下貓眼、百度糯米、大眾點評、微信電影票等O2O售票、在線選座平臺,為了爭奪電影票線上控制權,不僅僅是補貼這么簡單,開始采取更為激烈的包場“獨占”院線資源的方式。網友“一福”就爆料稱,美團旗下貓眼電影一下子將熱門影片的院線座次以非常規手段“包銷”,導致糯米、微信、點評上只能購買到最后一排座位,而實際電影放映后,發現多數座位并未售出——寧愿自己賠錢也絕不讓對手賺錢,貓眼的極端競爭手法引來業界一片唏噓,也讓不少觀影用戶啼笑皆非。
燒不出核心競爭力:高份額卻是“然并卵”
這些怪現象的指向都拜賜于O2O的圈地模式。
熟悉O2O領域的人士都記得,當年滴滴與快的分別背后騰訊、阿里兩大巨頭,展開了一輪補貼大戰,雙方頻頻出手交鋒,補貼額度也一路上漲,最后甚至演變為了“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的一場鬧劇。
萬幸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并宣布“聯姻”,燒錢補貼才罷休。美團、百度糯米、大眾點評、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延續一年多時間的“對峙”和攻防戰,與出行市場的補貼異曲同工。
其實,燒不燒錢并不是關鍵的,盈不盈利也不是關鍵的,最為關鍵的是燒錢之后,如何燒出核心競爭力,并形成競爭壁壘?想想看,當年京東燒錢、虧損的數量,和美團一樣大的嚇人,但是京東的不同在于其最終燒出了中國領先的物流平臺。也正是靠著物流帶來的優質體驗,讓京東對用戶產生了巨大的黏性,從而獲得了不少品牌溢價——京東能在阿里巴巴及蘇寧等前后夾擊下依然高速成長,自主物流平臺絕對是關鍵因素。反觀美團,其現在即使融到資,按照現有的燒錢速度,“缺錢”將會是一個近乎永遠的主題,而且燒錢除了燒出GMV外,對自身平臺黏性和影響力,并沒有多大的實質提高,而這,恐怕才是最要命的。
目前,燒錢游戲之所以不斷演繹著新版本,原因在于百度、阿里、騰訊等BAT巨頭殺了進來。而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等所謂的獨角獸公司,就被拖進了不得不玩下去的游戲中。今年6月,阿里和螞蟻金服合資60億元成立新的口碑公司,已經站穩腳跟的淘點點也更名為“口碑外賣”。而后的7月百度外賣融資2.5億美元,百度宣布剝離外賣獨立發展,而李彥宏此前甚至喊出了200億元加碼百度糯米的口號并兌現,儼然已經把O2O的百度糯米推到了戰略級業務的高度。
這也意味著,高頻的團購、外賣送餐、電影票、酒店等領域,已經成為大佬間分庭抗禮的戰爭。
回歸體驗才是根本
其實,無論是美團、餓了么遭遇的融資上的困擾,還是百度、阿里、騰訊的咄咄逼人,這種“拼錢”的游戲,雖然簡單粗暴,能清洗市場,搶對手用戶和訂單,但卻對行業發展、用戶體驗沒有益處。以補貼為例,用戶得到了實惠,刺激購買和下單,最終產出一個龐大的訂單數據,但本質上,這種依賴燒錢補貼用戶換來的需求很可能只是一場“虛假繁榮”。
試想,如果各方始終停留在燒錢競爭的層面,但卻在用戶體驗、產品提升和物流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一直放松,其結果對于產業長期發展和用戶利益并無好處。電影票上出現的包場、排他、砸錢占座位等做法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直接導致很多用戶的觀影體驗受影響,這就是一個畸形的競爭形態。
本月14日,不滿和美團合作,星美影業控股總裁鄭吉崇向娛樂資本證實,星美已經在9月10日關閉了美團旗下貓眼的全部售票端口,正式放棄和美團合作。這和8月份北京管氏翅吧十多家門店停止與美團合作,何曾相似。而且,除了與商家利益分歧問題外,諸如“服務差”、“外賣送餐慢”等諸多用戶痛點,更在當前O2O行業中屢見不鮮,說白了,當前如火如荼的中國O2O行業,實際在服務和體驗方面,水平還相當初級。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包括美團在內的很多O2O公司,很多業務都是職業經理人在具體打理,即使是創始人、聯合創始人自己操刀,當面臨一種是補貼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另外一種是需要長期投入、短期效果不明顯的自建物流、優化供應鏈——對于這樣的困難選擇,受制于業績驅動、物流高管稀缺等問題,包括美團在內等很多O2O公司都選擇看似“便捷的道路”,畢竟,要不斷找投資人拿錢,市場份額提升總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故事。這么仔細分析后,美團們的燒錢也就不難理解了。只不過,當大家都蜂擁擠入這種便捷道路的時候,路就變得“擁擠”而不是“便捷”了。
當然了,另一方面的問題還在于,不同于美團、餓了么等O2O小巨頭,BAT入局除了資金,必然會帶進來全新的玩法。阿里的支付優勢,百度基于技術優勢在需求入口、配送和分揀等方面的努力,除了帶來不一樣的競爭因素,同時也很有可能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那么,未來燒錢還會是O2O行業唯一管用或者最管用的辦法嗎?
總之說到底,對于互聯網細分領域最火,有著巨大想象空間的O2O行業,我們更希望看到BAT和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能夠回歸到正常軌道中來,彼此心照不宣,停止燒錢模式,或者通過并購、整合的方式,結束軍備競賽,就像滴滴與快的一樣。否則錢燒進去了,可能只是用戶從一個廠商流到另一個廠商,來來回回沒有終點。
歡迎原創投稿 小編微信號:laohekansjihie 郵箱:1499596415@qq.com
▼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