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選址主要有兩種:商圈店和社區店,而美食街則是兩者的結合,既有一定的人流也有獨立門面,但目前許多美食街受限于商業綜合體,人流日漸稀少,有的甚至關停!而杭州后街的餐飲通過業態轉型和小而美的大眾化餐飲模式,再度紅火起來!其實消費者都還在那,變的只是對顧客的消費理解和消費體驗!
當前餐飲的消費主力已是8090后,他們去一家餐廳除了吃食物本身外,更多的是吃情懷一種感覺,并且單價大眾化的,符合他們多頻次在外用餐而單價低的消費需求,只有掌握了這個趨勢,想不火都難!
走在余英坊,細心的你可以看到新餐館多了。這不,在豪尚豪牛排店與一縷炊煙餐館隔壁,又有兩家餐館在緊張地裝修了。一家叫70后烤魚,專門做烤魚生意;另一家叫知牛,專門做牛肉生意。兩家店的距離甚至不到50米。
扎堆開出的新餐館,向我們印證著曾經冷清了一陣的杭州后街餐飲業再度紅火了起來。
向清新小資的平民化轉型
自從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不少前幾年頗為成功的酒店悄然歇業或易主了。華福樓港式餐廳前幾年車水馬龍,以接待較高規格消費群體為主業,曾因其獨特的粵式風味一度人頭簇擁。還有川味館,也曾因其特殊的川菜風格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可是,它們都已經易主數次了。
在華福樓港式餐廳原址,現在開著一家叫憶往事的新餐館,其裝修風格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為了營造一種懷舊的氣息,該店光銹跡斑斑的鐵材就用了900多個平方。此外,還有大量的民間舊木料,墻上掛著很多上世紀的德清老照片,走進去宛如一間舊式老宅。
“我們的目標就是大眾、平民消費,針對有點消費實力,且喜歡懷舊情調的70后、80后,帶有點小資品位的消費群體。”憶往事餐廳店長戴眾杰說,店內的平均消費在每位六七十元。這樣的價格在前幾年武康的餐飲消費陣營中實在不算什么,但就目前的武康,卻可以吃得有品位了。
其實,憶往事在三個月前剛推出那會,就有一款名為“鋼管上的鳳姐”的產品在微信上悄然走紅。戴眾杰說,為了加工出這樣讓人印象深刻的菜品,餐廳籌建團隊走遍全國各地,借鑒各種菜肴才制出如今的招牌菜。餐館最忙碌的時候是晚上六點半左右,廚房必須要有20個廚師不停忙碌才能“對付”過來。
不僅僅是憶往事,70后餐館也已熱鬧了有段時間。一年前它取代了價格較貴的桃花渡餐廳后,常常爆滿,一席難求。這家人均花上50元左右就能吃得挺舒坦的大眾餐飲店,就是瞄準了講求實惠的70后人士,其目標客戶精準有效。隨后在原南方嘉木足浴店址新裝修而成的一縷炊煙茶餐廳,也以這樣的價位吸引著我們的70后、80后群體,除了吃,餐館還增加了茶與咖啡等消費。甚至還打出了新型小清新風格——縣內第一家民謠歌手駐唱的茶餐廳。
晚上6點半,音樂系畢業的北京歌手彈著吉他,用柔情、慵懶的歌聲,和著餐廳里的杯盤筷聲,輕且有韻律地響起。正是這樣的小資風格,讓武康的餐飲主流悄然轉變,成為年輕一代的平民時尚。
往精益求精的高端餐飲走
知魚餐廳,可以說是杭州后街商業圈里,價格處于高端的餐廳之一。不過,這個說法,并沒有獲得知魚餐廳總經理夏天的認同。知魚的人均消費在100元左右,在杭州要吃到這里的主打菜,這樣的消費根本不貴。
在知魚餐廳的廚房,一條100斤左右的石斑魚臥在冰沙中“等待”被分割。“這樣的魚一般是深海里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派專車去杭州機場‘接’,成本高昂。人均一百塊來吃一次石斑魚,貴在哪里呢?”夏天說出了“貴”的其中一個理由。康城絕大多數海鮮,都是去杭州近江水產市場進貨,派專車每天去機場拿的確實沒聽說過。
為了拉住一批固定的中高端客戶,還有大量的后道工序:所有的菜不加味精、雞精一類調味料,蔬菜都選有機品牌;湯料選用老母雞燉骨湯。夏天還明確,海鮮質量不好了一定作降價處理,這就是有時會在這吃到較便宜海鮮的原因。
人均消費一百元當然不是余英坊里最貴的。在開業不久的牛味日式料理店,牛味的人均消費在150元左右,主打海鮮、壽司、日式烤肉等料理,其三文魚、刺貝、金槍魚等都是從上海或香港進口,店里的牛肉則是日本過來的。
這樣的價位,客戶流量有保證嗎?小華說,店內有固定的消費群體,在德工作的日本企業員工就已經養成了來這里消費的習慣,甚至在安吉、湖州、杭州的回頭客也成了會員。
高品質的原料,純正的風味,精準的目標客戶群定位,這是知魚、牛味這樣級別的餐廳之所以吸引中高端商務人士的根本原因。為了保證知魚的高品位,又能讓中低價位消費者享受到更多的美味,形成關聯品牌,知魚老板又在對岸新開了一家叫“知牛”的牛肉火鍋餐廳。
杭州后街商圈經營企業——杭州開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德清分公司招商部經理劉顯清統計,余英坊內與開元有直接租賃關系的84家商鋪中餐館只占24家,但在去年商圈總體營業額中卻占到了40%,貢獻巨大。營業額的多少,直接體現出市民的喜好程度,說杭州后街餐飲再度紅火的確不為過。(來源:搜狐自媒體)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