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完差評,血壓飆升
掛耳包沒撕開,直接泡了……
-02-
沒進店也給差評,老板真的太難了
-03-
差評背后,我們應該看到什么?
點評網站的用戶畫像還在吃喝玩樂范圍內,而且重心還是線下,適合新店啟動階段。
推薦有一定的精準性。我天天搜索咖啡館,所以我的首頁推薦基本上都是咖啡館。目前來說,點評網站的搜索功能還是最完善的,關鍵詞、距離、榜單,首頁推薦,周邊類似商家推薦……
數據留存量大。記錄的數據越多,用戶黏性也越大。
一些細節,看似不起眼,但往往是招差評的“小能手”。
比方說紙杯的味道就需要重視。咖啡館可以挑選的打包杯材質和種類并不多,但保證沒有異味是最起碼的。
必須認識到,咖啡對普通消費者仍有一定門檻
有人花了錢喝不明白、不懂欣賞酸質、奶泡消了以為店家偷工減料……從這些誤解身上,我們應該看到“普通消費者對咖啡仍然認知不足”。
你可能有個疑問:包裝上不是寫了使用方法嗎?
請回想一下,你現在買東西還看說明書嗎?不用看說明書就知道如何使用,已經成為現在產品設計的一項原則。
小孩子“天生”就會玩手機,也是因為現代手機操作符合天性,所以消費者不看使用說明也很容易理解。
精品咖啡的器具、咖啡豆、沖煮方法對于消費者仍存在一定門檻。最近這段時間里,忙于做直播的咖啡品牌們應該都深有體會。
直播間里的問題常常讓人哭笑不得,能不能直接用牛奶沖掛耳?咖啡粉能不能速溶?消費者不懂的遠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
還好直播這種新形式,可以演示講解、實時互動,降低了門檻。對于咖啡了解多了,以后給差評的客人應該就更少了。
總之,除了那些只有消費者本人才能知道為什么給的“奇葩差評”,大部分差評,還是來自咖啡服務、出品速度、物料質量、衛生問題,以及門店規定的爭議、對咖啡的認知誤區等等。
更多的顧客,沒有想象中那么懂行,咖啡受眾群的培養才剛剛起步。
沒有捷徑,只能一個個細節去提升,一個個知識點去普及,不厭其煩、面帶微笑——就像老母親再怎么崩潰,孩子的網課還是得上。
喝杯咖啡壓壓驚,然后繼續和差評奮戰到底吧。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