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沉32年:中國奶茶加料史



    奶茶的演化歷程,就是一部小料進化史。


    琳瑯滿目的小料窮盡了飲品人的想象,帶著行業一路狂奔。


    作者國君



    -01-

    1.0時代,珍珠誕生,加料思維初現

     
    1987年,第一杯珍珠奶茶誕生

    1983年,春水堂的泡沫紅茶在臺灣紅火兩年之后,創始人劉漢介開了第二個腦洞——光喝茶沒意思,要是在茶里加點什么吃的就好了。于是召集員工集思廣益。
     
    1987 年,四維店店長林秀慧(現任春水堂商品部副總裁),突發奇想將自己最愛的小吃——粉圓混入冰奶茶中,豈料口感出乎意料地好,她就在店里偷偷試賣了一星期才跟老板劉漢介交代。
     
    珍珠的添加是奶茶加料的開始

    于是,看到顧客反響甚好,劉漢介取“大珠小珠落玉盤”之義,將臺灣傳統甜品粉圓重新命名為“珍珠”。


    1997年,珍珠奶茶涌入大陸市場,在東莞厚街,藍山咖啡的創始人范勝杰從臺灣帶來了“波霸奶茶外賣車”。


    同一年,來自臺灣的上島咖啡成立,也在店內售賣珍珠奶茶。珠三角地區以及上海等沿海發達城市的各大西餐廳、咖啡廳都開始把珍珠奶茶作為引流款產品。

     

    香濃幼滑,還有咀嚼感,特別是珍珠這種Q彈的口感,迅速俘獲了當時的年輕人,第一批奶茶女孩誕生。


    無所不加的時代

    珍珠的加入,為奶茶開啟了加料的思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奶茶加料加什么?當時的臺灣茶飲人把眼光放在了冰果室。
     
    據《遙遠的冰果室》里記載,冰果室是臺灣“茶飲店”的雛形,不僅僅是吃冰的地方,也是一個聊天和交際的地方。

    臺灣冰果室,圖片來自百度

    冰果室的產品類似于雪花酪,冰沙打底,以芋圓、寒天、椰果、布丁、仙草、紅豆、紫米等小料覆頂,50多年前,在臺灣風靡一時。

    劉漢介介紹,臺灣甜品杯裝化在30多年前就開始了,冰果室的小料被大面積運用到奶茶里。

    不僅如此,當時的加料可謂是百花齊放,無所不加,光春水堂就經歷過這幾個階段:

    • 中草藥的加入:菊花、決明子以及各種明目、祛火、養肝的中草藥被陸續引入奶茶。
    • 谷物豆類的加入:大米、紫米、紅豆、綠豆、花豆,甚至蛋黃被一一在奶茶中試驗。
    • 水果類的加入:香蕉、蘋果、蜜桃、檸檬等水果也在奶茶中得到新生。

    這個時期,各種跨界而來的群演在奶茶里成了主角,并在市場篩選中,留下了一批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經典款,如珍珠、椰果、紅豆、布丁、寒天等。

     

    從“草根”到專業演員

    有了小料的神助攻,奶茶在臺灣迅速流行起來,很多品牌都加快了擴張的腳步,問題也隨之而來。
     
    粉圓是菜市場的小吃、寒天蒟蒻是植物汁液提取的、布丁紅豆都是走街串巷的甜品,這些產品大都是小散戶在家中或作坊里生產的,產能、標準化難以保證,食品安全問題也存在隱患。
     
    而隨著茶飲品牌的連鎖發展,標準化問題迫在眉睫,市場的需求倒逼了小料的工業化。
     
    那時的市場亂象叢生,從農作物到專業的流水線產品之間,為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小料被加入了大量的香精、色素、防腐劑,品質參差不齊。

    但正因為如此,小料變成了食品工業化產物,才有了流通的基礎,逐步流入國內。
     
    奶茶加料“百花齊放”,圖片來自網絡

    據無一精選茶飲創始人汪東曉回憶,13年前,隨著休閑小站、大臺北,綠島村、大口九、大卡司等品牌相繼開店,奶茶里的加料也逐漸豐富起來:珍珠、椰果、布丁等小料大受歡迎。
     
    “當時的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盡管當時的小料,主要靠香精、色素來調味調色,但這種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奶茶在他們眼里就是時尚的象征,就如同現在年輕人喜歡喜茶一樣。”汪東曉說。
     
    一定時期內,這些飽受詬病的小料,卻滿足了茶飲對供貨量和穩定性的需求。

    珍珠被“封殺”

    2012年,如日中天的珍珠,在國內攤上大事兒了。

    據汪東曉回憶,在青島,一個喝完奶茶的年輕人去醫院拍了個CT,在影像里,他的胃里有很多顆粒狀的陰影。
     
    在一些媒體的渲染下,“珍珠含有塑化劑,能吃死人”這樣駭人聽聞的文章大肆傳播。實際上,“當時的珍珠只是有添加劑,并不含有塑化劑。Q彈的口感、存放久了會變硬并不是有塑料,但消費者已經被誤導了。”
     
    “談珍珠色變”已成為事實,讓從事珍珠銷售的汪東曉對“塑化劑事件”印象深刻, 很多客戶不再訂貨,甚至要求退貨,“我沒有當時具體的銷售數據統計,但印象中,至少有一半的奶茶店下架了珍珠。” 
     
    珍珠從此被“封殺”。


    -02-

    2.0時代,復配成就奶茶經典款


    2007年進入大陸發展的CoCo都可,將茶葉和小料的原料都做了健康化升級,憑借一款“奶茶三兄弟”圈粉。

    這款產品創造性地把珍珠、布丁、仙草三種單一小料復配到一起,很快成為品牌的招牌產品,火爆至今。
     
    CoCo的招牌產品“奶茶三兄弟”,圖片來自東莞新一線

    據CoCo都可行銷總監洪嘉謙分享:“三兄弟的來源其實很簡單,靈感來自豆花。我們發現豆花里面會加很多不同的料,比如三色豆花。
     
    過去在奶茶里加珍珠、椰果等單一材料,是奶茶加料的概念。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為什么豆花可以加這么多料,奶茶不可以。所以就推出了奶茶三兄弟這個產品。”
     
    同一年的上海,尋著記憶中的味道,大學畢業不久的吳斌開出第一家叫悸動燒仙草的門店。2000公里外,湖南人王斌帶著一腔創業熱血,跑到四川成都,開出第一家飲品店,門頭上也寫了“燒仙草”三個字。
     
    書亦燒仙草,憑借著“半杯都是料”的小料復配思維,讓產品價值感飆升,迅速崛起,門店數量超過2000家,成為近兩年最大的品類黑馬。

     

    書亦燒仙草slogan“半杯都是料”記憶點明確


    而在小料復配領域,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品牌就是一點點。2011年,一點點在上海開店,開創性地開啟了免費加料的時代。在一點點買奶茶后,可以免費加珍珠、波霸、紅豆、仙草,不限量,甚至可以加滿一杯。
     
    這種帶有小料DIY性質的售賣方式,一下子引發了第一波奶茶的排隊風潮,一點點迅速攻城略地。


    -03-

    3.0時代,“頂料思維”從萌芽到火爆


    2000年,還是珍珠奶茶如火如荼的時候。劉漢介注意到一個很雅皮的年輕人,他一反常態,在臺中成立了一家名為“白色戀人”的飲品店,店里不賣珍珠奶茶,只賣起司奶茶,當時店里的產品有:起司紅茶、綠茶、鐵觀音等。
     
    “品質很不錯,但生意馬馬虎虎,到目前為止還是2家店營業。”劉漢介說。
     
    當時看起來很可能是無心插柳的起司茶,開啟了奶茶加頂料的時代,也是后來芝士奶蓋茶的前身,只是當時時機未到,并沒有火起來。
     
    2009年,快樂檸檬的創始人吳伯超在門店推出巖鹽芝士系列,比較早地在內地引進奶茶頂料。
     
    快樂檸檬巖鹽芝士奶茶,圖片來自@芒小醬

    真正讓這種有頂料的奶茶火起來的是喜茶。就在塑化劑風波的同一年,喜茶在江門成立,創始人聶云宸因為最初生意不好,埋頭研發室調整產品,最終因為芝士茗茶系列一炮而紅,憑借天然的原物料,在國內掀起了奶蓋茶的熱潮。
     
    2013年在長沙成立的茶顏悅色,也沒有采用奶茶底料的思維開店。而是從第一家店開始用了一種“茶+奶+奶油+堅果碎”的頂料產品形式,與星巴克的星冰樂有相通之處,已成為長沙的標志性品牌。
     
    “頂料思維”在奶茶界流行起來之后,逐步形成了和底料奶茶兩分天下的局勢,甚至隨著新茶飲的發展,一度風頭蓋過珍珠奶茶。
     

    -04-

    4.0時代,小料帶著“健康本色”回歸


    更健康

    近兩年,伴隨著消費升級,健康訴求日益凸顯,天然本味的食材正在回歸。
     
    2015年,在珍珠持續低迷了三年后,汪東曉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們聯合一個工廠生產了一款小型的珍珠機,可以擺放在吧臺,讓消費者直白地看到珍珠的原料和制作過程,減輕對珍珠的誤解。

    健康的小料開始回歸,圖片來自百度


    不少打著手作珍珠的品牌爭相訂購這個機器,但受限于產能,很多大品牌還是選擇使用大貨珍珠,但此時的珍珠,已經在原料上盡量接近天然。
     
    1997年就投身茶飲行業的倍格食品創始人王勇岐,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變化。
     
    他通過種植方式的改良,讓紅豆、燕麥等食材品質回歸,在后期工業化處理環節,盡量減少添加劑的使用,讓食材經過加工還能保持原來的本味。
     
    王勇岐的產品比市場價貴不少,但常常供不應求,整個市場的健康訴求日益旺盛。
     
    在品牌端,寒天蒟蒻寒天的頻繁使用,青稞燕麥芋頭紫米的逐漸上位,也透露了消費對于天然食材的青睞程度。


    2018年5月,喜茶出乎意料地上了一款黑糖珍珠鮮奶產品,售價19元。“新茶飲品牌放下身段賣奶茶”,一時間引發熱議。
     
    今年3月,喜茶重新將珍珠奶茶命名為波波茶。隨后圍繞著把珍珠改良后的波波,喜茶出了布甸波波冰、奶糖波波、阿華田波波冰、持續加深波波標簽。
     
    喜茶阿華田波波冰系列產品


    奈雪的茶、樂樂茶等品牌也開始上新有底料的奶茶,水晶、寒天、蒟蒻、仙草等相對天然的原料,相繼被新茶飲加入。
     
    奶茶底料重新在新茶飲中回歸,以一種更天然、更健康的姿態。

    更多變

    在不管什么飲品,都“讓相機先喝”的當下,小料也越來越戲精了:珍珠加入了火龍果汁變得紅潤誘人;芋圓加入了櫻花,顏值倍增;茶凍里有了玫瑰花,讓人不忍下口。
     
    原料的形態也一直在變,光珍珠的大小就有很多種不同的規格,命名上也大有改進:黑珍珠、白珍珠、黑糖珍珠、琥珀珍珠、櫻花珍珠等等。
     
    在原料上,除了淀粉之外,珍珠的加料更加天然,比如加了黑糖糖漿熬制的黑糖珍珠;加入了果汁和蔬菜汁的水果珍珠、蔬菜珍珠;加入了芋頭、地瓜、紫薯的珍珠層出不窮。
     
    小料不斷豐富和創新,圖片來自百度

    通過新的承載形勢,新的組合方法,新的概念營造,奶茶小料的新款不斷。
     
    但無論怎么加都是盡可能用天然原料,健康已然成為大趨勢。
     

    -05-

    未來,小料是“個性化”的靈魂


    未來,要想在標準化和個性化中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小料是其中的靈魂角色,為什么這么說?
     
    我們把眼光放到飲品之外的中餐領域,中餐標準化一直是一個未被很好解決的問題,但中餐里的面類除外。
     
    和府撈面、重慶小面都做的不錯,因為面類產品,主料單一,只需要變換鹵料或制作方式,就能變成炸醬面、牛肉面、肥腸面、熗鍋面等上百種產品。
     
    在王勇岐的經驗里,奶茶和小料的原理與面食類似,奶茶的標準化中,茶作為農產品,是最難搞定的一個。茶葉的品類、產地、采摘時間、沖泡溫度、茶水比例、儲存時間、空氣溫度濕度等等變化,都會讓茶湯變得不穩定。

    標準化兼顧個性化,圖片來自東莞新一線

    所以“要想讓標準化提高,茶的種類一定要盡可能的少,每一個茶類選擇一款就足夠,主料固定,類少量大,這樣茶湯的流轉就會加快,極大減少風味損失的不穩定因素。
     
    把個性化交給小料。一點點的紅茶,加了奶霜就是紅茶瑪奇朵,加了冰淇淋就是冰淇淋紅茶;蜜雪冰城的全套奶茶、CoCo都可新上的奶茶五小福,茶和奶負責“賺錢養家”,小料負責“貌美如花”。
     
    除了小料的復配之外,小料形式的改變也會帶來存在感,比如把紅豆做到茶凍里,黑芝麻加到芋圓里。
     
    茶湯是舞臺,小料是演員。演員換個妝容,換個人設,或者加個女二號、女三號,只要把握好尺度,設計好“三觀”和“五官”,很可能就是下一個爆款。
     
     


    8月28日,創飲Talk第4站將在成都舉行,書亦燒仙草、茶百道、小龍坎龍小茶等負責人,將現場分享其品牌的發展邏輯。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報名:


    政雨  編輯孫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識別圖片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6張表格,幫你“設計”出好產品:
    從茶葉選型到口味設計,解密一杯好喝的奶茶:
    新手開奶茶店,你需要避開的7個大坑: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7744612803(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7622.html

    (0)
    上一篇 2019年8月20日 07:00
    下一篇 2019年8月20日 07: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