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2018年度怡安“中國最佳雇主”評選結果揭曉,星巴克中國第四次摘得這一榮譽稱號。
身處2018這個咖啡市場“劍拔弩張”的年份,提出門店拓展提速20%。星巴克如何在高強度的市場競爭中,又一次得到了員工的認可?
星巴克快速開店背后
2018年,平地驚雷,國內咖啡市場被加速激活了。
把這個市場視作戰略要地的星巴克,動作從未如此頻繁——
空間上,繼上海烘焙工坊后,又在北京坊開出三層獨棟、總面積達1040平方米的旗艦店;
星巴克北京坊旗艦店
業務上,推出4款口味的Chilled Cup冷藏即飲飲品,想方設法拓寬市場銷售渠道;
服務上,依托餓了么配送體系,宣布上線外送,并打造進駐盒馬鮮生的零售品牌外送廚房……
而最受關注又常被拿來比對的,依舊是門店數量這個容易“見效”的數據。
今年5月份,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在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宣布:星巴克將在華門店拓展提速20%,由原本每年500家門店提升至600家。
快速開店背后,對人才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月14日,2018年度怡安“中國最佳雇主”評選結果揭曉,星巴克中國從今年參選的110家企業中脫穎而出,第四次榮膺這一榮譽稱號。
而體現其含金量的關鍵之一是,這是由員工參與問卷調研、自己投出來的,據了解,怡安收到了上萬份星巴克伙伴的調研問卷。
星巴克中國首席運營官蔡德粦與伙伴代表一起領獎
外界看來,這似乎已不能算是新聞了。2013年、2015年、2017年,星巴克都曾經斬獲這個獎項。
但身處2018這個咖啡市場“劍拔弩張”的年份,再次受到全球領先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機構的認可,并不容易。除了企業足具規模、受到雇員認可外,還需體現創新能力的建設和組織能力的提升。
《咖門》了解到,出于對求職者開放性、多元化的考量,星巴克對咖啡師幾乎沒什么專業限制,而往往更強調陽光、人文精神與有愛。
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許多人剛剛加入星巴克時,在咖啡技藝和管理方面往往是一張白紙,星巴克需要強大的培訓體系持續吸納、消化和培養這些員工。
星巴克對員工的培訓
3400余家門店,員工數已經接近5萬,按照星巴克每年新開600家門店的計劃,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星巴克需要每15個小時提升一位新門店經理,每周提升一位新區經理,每季度提升一位區域總監——
如何讓拓店速度和顧客體驗兼顧?如何讓伙伴留得下來又滿足快速成長的要求?
與商業無關的“伙伴投資計劃”
“升級打怪”中的硬實力提升
在餐飲這個傳統行業,師父帶徒弟的“傳幫帶”此前一直是培養人才的主流。
但當員工數量擴展到“萬”的量級,“師帶徒”方式的溝通成本、環境要求之高就容易拉低效率,很難達到現代化企業的實際需求。
星巴克的做法是:建一個自己的大學。
打造一個連接彼此相互鼓勵的學習空間
事實上,這所“星巴克(中國)大學”在2011年就已建立,由零售學院,領導力學院,咖啡與文化學院,專業職能學院構成,經過7年間的數次迭代,形成了普適性與個性化能力培養于一身的綜合學習平臺。
最近的這一次升級,目標是更適宜年輕人的數字化、趣味性線上培訓體驗。
比如,長得就很像模擬經營游戲的“飲料配方制作”系統,是星巴克大學的一次探索性嘗試。
游戲化的線上飲料配方制作關卡
在這個應用中,門店伙伴可以模擬一杯星巴克飲品制作的全過程,熟悉飲品配方和操作,通過可視化的界面加深記憶。
而更深層的設計是,星巴克伙伴的培訓課程并非一次性開放,而是分難易程度、分部門和崗位的——比如入職三個月內,要先具備做基礎濃縮咖啡飲品的能力,通過“打怪升級”才能開啟難度更高的下一關。而辦公室伙伴的培訓雖同樣由星巴克大學負責,但既有咖啡沖煮、拿鐵藝術等“全員覆蓋”的課程,也有不同的另一套職場必須的課程設計。
游戲關卡設置為什么吸引人?屢次失敗的“不甘”和進化變強的“成就”。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星巴克“90后”的伙伴已經占78%以上,95后占50%以上。
對于年輕人來說,游戲機制增添了工作樂趣,從而調動積極性,通過升級通關攻略,提升工作的熟練度,也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關注。
同樣數字化的還有“咖啡大師重認證”,筆試部分通過在線答題模式進行,題型設計和問答邏輯都與線下有別。通過線上測試,打破了地域限制,得以在線實時得到分數反饋;同時,可以不同維度抓取數據分析,以便通過分析和歸納性總結再次運用。
而“師帶徒”的方式,星巴克也并未丟下,比如“星光計劃”、MCM(店經理導師)培訓,DCM(區級咖啡大師教練)培訓。不同的是,這并非傳統意義“自上而下”的教導,而是伙伴之間知識與經驗的共享。
線下共同交流共同學習
“我們有任聘的伙伴教授,只要你是這方面的專家,星巴克就提供這個舞臺,讓你做講師。星巴克大學是培養中國零售管理精英的地方,不管你是什么層級,都可以在這里找到你的位置。”2017年,星巴克中國人力資源副總裁余華在一次公開場合發言中表示。
“一個員工如果能在掌握自己的知識之外,還可以用另外的能力分享傳播他的職業發展。這對他自己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學習生態系統是快速發展的根基。”
將心比心的生活關懷
大學的設立僅僅是星巴克對于伙伴投資的一部分,而這個計劃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伙伴生活上將心比心的關懷。
員工們發自內心感到開心
比如《咖門》曾經介紹過的“助房津貼計劃”,2016年1月推出,面向中國自營市場所有全職星級咖啡師和值班主管。
據了解,這份福利大約能覆蓋伙伴所在城市平均房租支出的50%。星巴克方面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已有約12,000名伙伴享受到這項津貼福利。
比如,你可能知道星巴克為想要“去遠方”的中國門店伙伴設計的人才交流項目“伙伴識天下”。與之對應的,還有為想回家鄉發展的伙伴設計的“伙伴回家”計劃——隨著星巴克拓展新城市的步伐,已有數百名伙伴申請回到自己的家鄉繼續發展。
此外,星巴克還專門為長期服務的伙伴設計了“星享假期計劃”。
2016年1月起,所有連續服務超過10年的星巴克中國自營市場伙伴,可以申請享受長達12個月的無薪假期,如同一個“間隔年”的概念,幫助伙伴實現在工作以外的追求,也有時間陪伴家人。
雖然“星享假期”期間沒有薪水,但星巴克將為伙伴保留社會保障及公司其他福利。假期結束后,伙伴可以回到原來的崗位或其他同級崗位。
更有特色的,要數“伙伴及家屬交流會”,靈感就源自中國傳統的家長會。自2012年起每年在中國召開,在這個會議上,對員工的關心及對員工家人的感謝是最重要的主題。
2017年星巴克舉辦的“伙伴及家屬交流會”
通過星巴克高層與員工、員工家屬面對面的對話,加強伙伴之間的連接,營造有歸屬感的“家文化”體驗。
“柔性力量”凸顯
“這份榮譽,屬于星巴克中國的五萬名伙伴,源于每一位伙伴的愛、熱情和專注,歸功于他們每一天的用心付出和每一次與顧客之間的情感連接。在此,我要由衷感謝每一位伙伴。”
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表示,“深耕中國市場近20年,星巴克始終踐行著‘在中國、為中國’的承諾。星巴克中國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共同創造并一起分享更大的成功。”
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
星巴克對伙伴的關懷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與融合,是其獲得員工認可的關鍵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最佳雇主中,女性CEO的比例為33%,遠高于中國市場平均比例7%。而在星巴克,女性員工比例達到62%。
《智能機器時代》一書中提及,具備“女性大腦”的領導者更有可能發揮優勢的領域:減低自我,減輕我執;連接他人;管理自性;開放傾聽。
今天看來,對于星巴克中國,女性管理者恰恰是營造“家文化”背后推動的一個關鍵點。
她們往往能夠更好地從管理中自我抽離,平衡到更多聲音,且具備敏銳的直覺和想象力,在根據發展需求締造有機組織的同時,兼顧到員工體驗與心理感受——
所展現出來一種溫暖、能與多樣事物(個性)相融,而不具有壓迫感的“柔性力量”。
結語
在如今一個充滿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的VUCA時代,對于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多維度的競爭中,“組織力”是一個門檻更高、也更易形成真正核心競爭力的塔尖。
而背后歸向的,依舊是那個最基本又最關鍵的要素:人才。
就在獲獎當天,星巴克在自己的企業號上,發出了一篇題為《伙伴們,謝謝》的推送,把這份榮譽歸功給近5萬名伙伴。
除了表示感謝,文中還寫到:“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為你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同時更好地照顧你們及你們的家人。”
當“90后”“95后”新生代員工登上舞臺,現有KPI管理體系遭遇挑戰。如何調動年輕人的力量,是每個丈量未來的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們發自內心熱愛你的企業。
— END —
統籌:啡姐 | 編輯:政雨 | 視覺:JIRFEI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