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小創新,讓餐飲小白開出千家門店!

    作 者  彭 景

       轉 載&商務 VX 丨 181 3739 5180

       核 心 看 點  





    1. 餐飲寒冬中,那些一年開幾百家的餐企有什么法寶?

    2. “大變小”就夠了嗎?

    3. 餐飲人都能從哪些方面嘗試“小創新”、“小改變”?


    一入餐飲深似海,從此早睡成路人。

    許多創業者抱著美好的愿望進入餐飲,才發現曾經的休閑時光沒有了,曾經幻想的開門迎客賺錢環游世界的夢想漸漸遠去了,餐廳能活著已是不易,更別提享受生活了。

    但同時,卻有另外一批人,他們短短兩三年內,開了幾十家幾百家上千家門店,在餐飲的寒冬中仿佛享受著特有的熱帶季風。他們有什么獨特法寶嗎?與掙扎在生死線上的普通餐飲人有哪些不一樣?

    原來,他們都做了一點點“小改變”——把正餐大菜,變成小單品,小消費。


    “大變小”鼻祖:渝是乎酸菜小魚


    說起“大變小”的浪潮,不得不提到曾經紅透半邊天的酸菜魚。

    渝是乎是餐飲圈公認的第一家開始做酸菜小魚的餐飲企業。創始人王勇深耕川菜十幾年,在渝是乎之前,已經做了“辣尚癮”、“金渝川菜”等多個品牌。

    辣尚癮做烤魚、香鍋,金渝川菜以酸菜魚為招牌做正餐川菜,當時這幾個品牌加起來已經開了近百家門店了,對川菜情有獨鐘的王勇發現了酸菜魚的接受廣度和吸客能力,就在2015年趁著酸菜魚的大熱,他開始著手策劃一個細分酸菜魚的新品牌。

    同時王勇發現,在他這十幾年做的所有門店中,其中有幾個面積在100-200平之間的餐廳都賺錢了,而且還發展得很好,而幾家中大型餐廳卻賠了錢。

    他自己的實踐經歷剛好符合了當時最熱的“小而美”理念,所以本來在2015年王勇的團隊已經確定了酸菜魚這個品牌項目,到了2016年真正開業的時候,除了口味上的創新,還做了個大膽的嘗試,把傳統的酸菜魚變成了一人食的小份酸菜魚。

    小份的酸菜魚一經面世,就在餐飲圈引起了轟動,不但消費者沒有想到,餐飲同行也驚訝:原來酸菜魚還可以這么玩兒?

    于是一眾酸菜小魚品牌如雨后春筍起來,后來者“魚你在一起”更是一年內強勢開店一千多家。

    如果2015年是酸菜魚元年,那隨后的兩年就是酸菜小魚之年,創業者一部分爭相入局酸菜小魚,另一部分開始思考:還有哪些品類,可以這么變?


    大盤雞不再大,變成“小盤雞”


    曾幾何時,三五好友圍坐分享一盤分量十足的大盤雞,最后再配上浸潤了大盤雞湯汁的勁道面條,是聚會中歡愉氛圍的最高潮。

    也許是大盤雞給人帶來的愉悅記憶太過深刻,許多人在一個人的時候也總想點一份大盤雞,回味那份美味和記憶。但那分量實在太大了,就算餐廳已經分了大小份,最小份也是至少兩三個人吃的。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大盤雞就是用來聚會和分享的。

    直到以“阿拉提大盤雞@米飯”為代表的大盤雞快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

    憑借著異域風情和輕簡的裝修,阿拉提大盤雞@米飯吸引了無數年輕女性顧客去打卡。大盤雞不再是聚會模式的大菜,而是變成了簡餐和快餐的一人食小盤雞。單人套餐中,一碗大盤雞配米飯或者皮帶面,再加上特色飲品,足夠碾壓其他的工作餐。

    把聚會色彩濃厚的大盤雞變小,打造一人食的快餐屬性,讓大盤雞由西北地方大菜變身都市白領日常的簡餐,收割了一大批有大盤雞情結的人心。

    “做了幾十年的正餐菜品,大家沒吃膩,這就是大盤雞做快餐的優勢。而且從正餐廳出來的菜品,來做快餐,大家對它的認知會高一些,有高維打低維的意思。”同樣做大盤雞快餐的業內人士說。


    一個快被遺忘的品類,通過“變小”復興


    在“變小”的思路上,除了把當年大熱的正菜變小,把人們有美好印象的聚餐屬性的大菜變小,還能把什么樣的菜變小呢?

    “犟骨頭”創始人王藝偉找到了另外一種思路。

    在犟骨頭出現之前,大眾對醬骨這種食物的認知可以這樣概括:東北的、一大盆、年紀大的人才吃……

    年輕食客都對醬骨這個品類不感興趣,甚至很多餐廳都不再賣醬骨,眼看著這個品類日漸沒落,被年輕一代拋棄。

    王藝偉思考:年輕人不再愛吃醬骨,是這個東西不好吃嗎?是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品類了嗎?

    發現并不是,只是它太大份了,只能人多聚會時點;而追求精致的年輕豬豬女孩和豬豬男孩們,并不愿意在眾人面前豪邁地啃一個比半邊臉還大的醬骨。

    但人們喜愛大口吃肉,大口啃骨頭的本性不會變呀,那為何不做一個滿足年輕人大口吃肉的一個人吃的醬骨呢?

    于是有了快餐品牌“犟骨頭”的誕生,犟骨頭不但把醬骨變成一人的小份,價格降到十幾元,并且順勢把東北大份菜中的配菜酸菜、土豆、豆角等拆分出來,也做成更小份的配菜,給顧客多種選擇的同時又提高了客單價。

    犟骨頭一路強勁發展,兩年多便開出了三百多家門店,并且帶動了醬骨這個沒落品類的復興,讓大眾重新認識醬骨,把吃醬骨變成日常。


    他們只是把菜品“大變小”這么簡單嗎?


    從2014年左右,餐飲圈流行“小而美”模式開始,這些年餐飲人就沒有停止過對小餐飲的探索。

    類似渝是乎、阿拉提、犟骨頭等餐飲企業的品類創新,從表面看是把菜品由大變小了,實際上是餐飲管理理念的變革,后續跟著的,是裝修環境、營銷手段、客群定位、供應鏈等一系列的改變。

    酸菜魚、大盤雞和醬骨,曾經都是正餐聚會中的一道足以壓軸的大菜,他們可能會出現在一個中高端宴請餐廳,也可能會出現在街邊一個最常見的家常菜館,點單情況基本跟廚師的個人水平呈正相關。

    而當它們變成一個快餐店的主打,還要復制出幾百家幾千家門店,曾經的大廚就需要轉變成研發工程師,在中央工廠研發標準化的菜品之后,由中央工廠預制,將調料做成料包,再到門店煮

    談到為什么鎖定把酸菜魚變小,渝是乎創始人王勇說,首先魚在中國寓意吉祥,請客和自吃都合適;其次魚沒有疫情危險,很安全,市場供應也足夠充裕;再者,酸菜魚廣譜度非常高,大部分人都知道并且接受,同時又適合標準化烹飪和管理。

    而阿拉提大盤雞@米飯創始人樊榮談到對“大變小”的理解時說:

    傳統大盤雞主打的是特色菜,而大盤雞快餐,則是一頓飯,將大盤雞做“小”,就是把聚會時才能吃到的“大菜”則變成了上班族的日常“剛需”;一道菜只需要一兩種原料,而一段飯則需要更為豐富的搭配。

    “大變小”看起來像是天馬行空的暢想和嘗試,其實背后都有它的一套標準邏輯,選擇怎樣的品類,怎樣的時機去做,都是一場天時地利的把握。


    世界正在獎勵勇于探索的餐飲人


    除了“大變小”,餐飲創業者還在做著哪些小創新、小改變呢?

    蝦吃蝦涮把火鍋變成先吃蝦后涮火鍋的模式,不但改變了當年24歲的創始人牛艷的生活軌跡,后來開出了一千多家店,還影響了許多餐廳的產品形態,開了火鍋界先吃后涮的先河;

    樂凱撒披薩創造性地將榴蓮與披薩結合,改寫了源自國外的披薩的口味史,讓一眾吃貨覺得沒有榴蓮的披薩是沒有靈魂的;

    手心的你飯團將傳統的飯團變大,讓米飯有了走食的場景,把正餐轉變為類小吃,給了餐飲另一種想象;

    西貝是餐飲圈“最能折騰”“最愛變”的餐飲企業,把常見的肉夾饃變成了三角形,并且是五個人分食的超大個“超級肉夾饃”,項目沒有成功,也恰恰說明了創新這種東西,并沒有主角光環。

    世界正在獎賞勇于探索的餐飲人,即使不全都成功,但他們都給餐飲人帶來了思考。

    別再提起餐飲創業,就盲目去開一家毫無特色的餐館,在動手做之前,先多思考一下,從品類上、形式上、味道上……可以有哪些小創新、小改變,也許,那就是你沖破紅海廝殺的利刃!


    想要提升外賣單量怎么做創新?

    點擊圖片立即學習

    ↓↓↓

       E N D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588.html

    (0)
    上一篇 2019年8月22日 20:50
    下一篇 2019年8月22日 21:1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