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底撈一上市就千億市值,資本也鼓動有300多家直營店的西貝上市,西貝是如何選擇的?
2、西貝為什么不上市,而是要把利分給奮斗者?
3、把利分給奮斗者后,未來企業會是什么樣子?
一個餐飲品牌,究竟靠什么成功?
除了上市的海底撈,有300多家直營店,2萬多名員工,50多億營收的西貝,是中國餐飲的另一面旗幟。
我零距離觀察和陪伴了西貝3年,“把利分給奮斗者,永遠不上市”或許是中國餐飲,另一條值得探究的成功路徑。
老板是公司最大食利者,所以要帶頭分錢
兩年前,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和高管們探討一個問題:西貝作為餐飲企業,到底人對企業發展的貢獻更大?還是資本更大?
結論是:人的作用更大。
西貝的愿景是: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隨時隨地為顧客提供一頓好飯,因為西貝,人生喜悅。
賈國龍在內部講,“要實現西貝的愿景,必須調動更多的人積極參與!”
“草根階層上升通道受阻,是今天中國一大社會問題”,賈國龍說:“我們不是找一個有錢人開一家店,而是要找那些肯奮斗、誠實、有生意感覺的普通人,給他們多分利,培養他們從無產者變有產者。”
所以,西貝要玩奮斗者的游戲,而不是資本的游戲。
相對于靠勞動獲取回報的奮斗者,公司里還有一種人,他們一次入股永遠分紅,靠投資就可以坐享其成,賈國龍稱之為“食利者”。
賈國龍說:“公司里最大的食利者是誰?其實是創始人,在西貝就是我,所以我要帶頭把錢分下去。”
西貝實行創業合伙人制,每家門店分部占40%股份,總部占60%股份,作為總部絕對大股東的賈國龍夫婦在西貝公開承諾帶頭向下分利,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分紅發獎金。
“只有把他們的收入欲望節制住,不產生新的食利階層,激勵一線奮斗者,才能保證西貝長盛不衰。”賈國龍說。
善于分錢,才能越賺越多
都說西貝掙錢能力強,背后是西貝分錢能力強。西貝分錢的藝術,在我看來有幾條經驗值得總結。
第一條叫“先分錢,再賺錢”。善于分錢,才能越賺越多。
先講個小故事。濟南恒隆廣場是西貝山東首店所在,500平米,開業8天營收80萬,季度營收750萬,怎么做到的?
一早崗會,店長李陽鼓勵A、B、C三個區的部長挑戰一個高目標:當天“阿克蘇蘋果烤雞+澆汁莜面套餐”賣出180份。
行業慣例都是閉餐后統計銷售,第二天發提成,李陽不,早崗會先發,每份提成10元,平均每人銷售12份,每人手舉120元鈔票先拍照。
然后規定,三個區PK,第一名獎勵100元,第二名獎勵5毛錢鋼镚一枚,最后一名負責買奶茶。結果那天創紀錄地賣出192份。
賈國龍創業30年,有一點想得通透,就是用價值分配拉動價值創造。“先把分利規則定下來,作為老板,你不能跟員工說,你先干,干出來我再給你錢。”
“先分錢,再賺錢”的本質,其實是用分利的方式分權、分責,通過做成事最終成就一批人。
但分錢有一個麻煩,很難做到絕對公平,怎么辦?就得老大自己留的也不多。“如果老板學不了任正非舍得分錢,企業學華為就是白學。”
第二條叫“要想好,大讓小”。分錢,千萬別陷入精算邏輯。
湖畔大學同學有一次和賈國龍爭辯:一名基層員工市場價月薪5000,你為什么非要給6000?賈國龍回應,給他6000,首先他肯定高興,然后給他賦能,讓他干出7000的活來。“等到他能力漲上來再提高收入。”
為西貝菜品標準化做出重大貢獻的高級副總裁張慧,早年是西貝一家大店的總經理,六年奮斗,張慧顯著提升了門店業績,其間賈國龍送給張慧該店15%股份,但因前期項目投資過大,始終不賺錢。
2011年總部回購股份時,張慧萬萬沒想到,公司一次性把600萬現金打到自己賬戶。
“我沒那么高大上,也沒有我照顧他一說,就是公道地回購股份。”在這些事情上,賈國龍堅持的原則是:你算的500萬,我多給你100萬都行。
西貝有一條領導力原則:“要想好,大讓小”,賈國龍解釋說:“跟下邊人算賬,壓在中線上的利,給你;壓在中線上的害,我攬回來。當領導的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下邊人就服氣。”
西貝為什么“永遠”不上市?
“西貝不上市,非要加上‘永遠’兩個字嗎?”我問。
“加上‘永遠’兩個字是必須的,就是要把話說絕,斷了人們的念想。”賈國龍說。
骨子里,賈國龍是一個極在乎掌控權的人,精明的生意人本色外又有寫意和“任性”的藝術家氣質。西貝這場大游戲,他稱自己是編劇、導演兼總設計師,他不想被一張財務報表束縛。
他說上市與否并無對錯,西貝選擇不上市,只是組織的一種選擇。
多年來,西貝一直把錢投在人的學習培訓,讓人試錯成長。
2015年至今,從西貝莜麥工坊到西貝燕麥面,從西貝燕麥面到麥香村,西貝快餐項目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耗時三年多,花了好幾千萬,調動了組織極大資源。
走到今天,西貝超級肉夾饃的模型才剛剛在市場立足。
在外人看來,西貝有錢、任性、亂來,但賈國龍篤信“彎路也是路”,“試錯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成功地知道此路不通”。
往小處講,上市公司往往費用利潤化,比如團建吃頓飯1萬塊,假如10倍市盈率,報表上10萬利潤就被“吃”掉了,于是通常省著不吃。
西貝不上市,要利潤費用化,“花錢,是我們的目的”,平時西貝人就要過有滋有味的生活。“先我們自己要過美好生活,如果自己不能過上美好生活,我不相信能給別人提供美好生活。”
如何讓兩萬多員工自我驅動?
電影《喬布斯》中有一句臺詞,沃茲尼亞克問喬布斯:“你不是工程師,不是做產品的,也不是程序員,那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喬布斯說:“我指揮樂隊。”
對于賈國龍而言,西貝的終極產品同樣是整個組織。如何讓2萬多人,未來也許20萬、200萬人的西貝大組織實現自我驅動?賈國龍創造了幾樣“產品”。
a)西貝藍圖
西貝藍圖是西貝的頂層設計,西貝人遇到問題首先要和藍圖對接,是時時刻刻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
b) 西貝賽場
西貝賽場是西貝獨特的績效考核體系,它不是簡單的上級評價,而是從店長、廚師長到洗碗阿姨、撤餐大叔,每個人都被卷進賽場,為創造極致顧客體驗而努力,處于和同店乃至全國其他門店同崗位的競爭之中,成績實時可見。
賽場上爭的是工資、福利、年底雙薪之外的增量獎金。西貝激勵的魅力也正在于此,比如一位年薪18萬的店長,如果全年四個季度都得A+,收入可以翻番到36萬。
賽,是西貝管理的底層邏輯。賈國龍說:“人性都是求舒服,我也是。但人性還有另一面,就是爭強好勝,想贏怕輸,打麻將是,工作中也一樣。”西貝賽場的真正作用是“前邊有肉,后邊有狼”,導向員工自我驅動,做到“無須揚鞭自奮蹄”。
c) 夢想工程
自上而下、一級一級覆蓋全員的夢想工程,是激發每一個西貝人內心渴望的動力系統。
賈國龍說:
首先,在西貝談夢想一定要非常實在,得是非常具體的目標;
第二,夢想要公開表達,要對你的伙伴尤其是上級說出來,每位西貝干部都是部下的“助夢人”,有責任幫助部下實現夢想;
第三,夢想最好是描述一個具體場景,表達得要有美感和詩意。
“用夢想驅動組織,本身就簡潔而優美。人們為夢想而活,才不累!”
d) 好漢工程
一個組織里,相對于激活基層,激活身為既得利益者的高層往往更難,只有把高層領導者激活,讓他們有動力裂變出新的領導者,組織才能生生不息。
賈國龍推出 “西貝好漢”。何為西貝好漢?可以理解為西貝的最高榮譽——西貝卓越領導者。
“不是你簡單的擁有1000名員工,而是你幫助1000名員工創造了喜悅人生,他們收到了你的愛并由衷的感激你,那你就是一條西貝好漢。”
賈國龍說:“西貝的領導力,就是你幫助別人的能力。你能幫助10個人你就領導10個人,你能幫助1萬人你就領導1萬人。”
怎么激勵西貝好漢? “每人每年100萬津貼,但不直接給錢,從父母到孫輩,上下管四代,教育、醫療、旅游、保險費用,全報!直到見上帝。”
未來十年,西貝要成就100條好漢。賈國龍算了筆賬,“一個人100萬,100條好漢就是一個億。可你不知道,100條好漢帶來的能量有多大!”
來源:正和島
30臺收款音箱免費送!!!
點擊圖片參與活動
↓ ↓ ↓
戳原文,參與年度勵志餐飲人評比,傳播正能量!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