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飲品消費者逐漸被強勢品牌劫持的時候,普通飲品店如今也就到了洗牌階段,下面幾年幾多歡喜幾多愁。
這經過大半年的思考,經過幾次反復,最終在上個月5號,老李把開了5年整的奶茶店關了。這一個多月來,他時常會念叨當初開業時的風光——當天賣了9000多元。
開業是2012年10月1日,國慶節。地點在一個大型商圈地下一層的入口處。這個地段無敵好,一是商圈人流量旺盛,二是公交車站和整個商圈的入口位置。
當時這個商圈地下一層加上地面三層,一共也就8家奶茶店,包括coco、A咖、泡沫劇、大卡司等,還有幾家自創的品牌。
開業當天做活動,半價,當天賣出了1600杯,四個員工根本忙不過來,臨時老李叫來了老婆和這個商圈的一個朋友,營業到晚上11點多,關門時全都累癱了。
現在哪家奶茶店一天賣出去1000多杯是件很嚇人的事情。放在5年前,這種事也不算稀罕。當然這不是常態,常態是經常一天賣出五六百杯。
老李的奶茶店是自創的牌子,之前他加盟了一家品牌,加盟后那家公司總部垮了,沒地方進貨。
他對面是一家叫摩婭咖啡的飲品店,天天羨慕別人家生意好,羨慕沒多久,自己的店就關門了——沒地方進貨,就沒有貨賣。
后來他在這個城市飲品原料批發集散地學會了進原料,就自己鼓搗出一個品牌來。但是害怕做不好,就一邊在一家公司上班,一邊兼職開出了自己的奶茶店。
自從國慶節開業后,他的店周一至周五基本維持在4000多元的營業額,到了周末就在7000-8000元打轉,這種好日子竟然持續了3年,一直到2015年年底。
老李算了一筆賬,這家店正常情況下,一年可以給他60-70萬左右的純利潤。他的店杯單價約在9元錢,房租是每月1.4萬元,8個員工輪班。
當然,從開業開始往后,營業額總體是逐漸降低的,只是這個數據比較緩慢,直至2016年情況急轉直下。
在2015年年底前,這個商圈奶茶店數量每年逐步遞增。每一層都會有五六個,甚至七八個。
Coco開了幾家店,蜜雪冰城開了幾家。當然,他的店也逐步增加到了5家,僅僅這三個品牌就在這個商圈達到了十幾家。
數量增加必然平分蛋糕。老李的地下一層這家店逐漸降到平時3000多,周末5、6千元。
不過值得慶賀的是,由于生意好,陸陸續續他開出了20多家加盟店。并且在2015年,他從公司出來,專門開設了自己的品牌總部,慢慢走向了規模化。
情況急轉直下在2016年。這一年,地鐵開建,入口被打圍,商圈新增了三個入口,公交車也換了停靠點,地下一層整個商圈瞬間失去了活力。
靠近這個位置的coco也有當初年營業額300萬急轉直下成百萬店。而經過幾年的惡性競爭,該地段的房租每年呈精神分裂式上漲,某品牌店年租金竟然高達100萬,這里面還有一些狗血故事。
不過,老李地下一層的房租卻降低到了1.1萬元,但是他的店2016年平均日營業額已經降低到1500元,6個員工輪班,每個月虧損幾百元或者上千元。
這種情況在2017年繼續惡化。今年營業額已經降低至每月2萬元甚至不到,員工數并沒有減少。
去年開始,老李就一直盤算要不要關店,好在開設總部后,總體盈利還不錯,用來反哺這家創始店。
但是今年虧損繼續擴大后,逐漸呈現每個月凈虧損達到1.3萬元,在堅持10個月后,上個月5號,經過與其他人商議,最終決定關店撤退。
老李說,他忍不住要哭。盡管他已經不再依靠這家店賺錢,但是作為起家的根據地,這種情感讓他難以釋懷。
如今這個商圈及周邊的奶茶店數量已經到50多家了,每走幾步就是一家飲品店。老李介紹,生意最好的是1點點、coco和蜜雪冰城,他們分走了70%的營業額,余下的30%被幾十家奶茶店分食。
客觀地說,多數奶茶店都是在維持,根本談不上賺錢,只是烘托出了這個行業虛假繁榮的泡沫而已。
“逛街的人也沒有以前多了,下班后都回家抱著手機玩,餓了就點個外賣,飲品這種業態屬于寄生業態,只有街面繁榮才會導流消費,逛街的人少了,店面卻倍增,生意怎么會好得起來?”老李指著不遠處一家1點點奶茶店說。
為數不多的飲品消費者又被這種強勢品牌劫持了,普通飲品店如今到了洗牌階段,下面幾年歡喜的少,悲傷的多。
不過,老李的品牌目前也成了氣候,面對競爭,多少還是有一些勝算,“最可憐的是,那些外行被一些不負責任的公司哄騙著加盟了,最后虧得認不得爹媽。”
老李關下卷簾門的時候,他身后的其他品牌奶茶店正按部就班地做著買一送一的國慶節活動。
兩家新開業的奶茶店請來了促銷人員穿著笨重的熊大熊二的外套,做著搖擺的動作見人就發宣傳單,路過的人加緊走幾步,像是見了瘟神一般。
江湖見紅,殺聲一片。
– END –
來源 | 中國飲品快報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