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O2O國慶中秋推出的《餐飲七日談》:從選址、定位、產品、營銷、運營、組織、外賣七個緯度解讀新餐飲。
在昨天首篇文章選址定生死!星巴克、西貝、樂凱撒等大牌們的“選址術”你也學得會!有一個觀點:餐廳的生意80%以上取決于位置+定位。
某種程度上說:定位定天下,今天繼續聊聊餐飲定位與品類方面的話題,歡迎餐友們一起探討。
關于定位的理論體系,在餐飲界其實并沒有共識,這就導致每個餐飲人都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追求那個“好的定位”。
一邊狂熱的追求定位,另一邊又簡單粗暴的理解定位,只會讓我們在定位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如何做好餐飲業的定位呢?
01
定位理論與品類戰略
在營銷領域,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和王老吉的成功案例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讓很多人產生一種錯覺:只要定位定的好,餐廳就能火遍全國。
“定位理論”認為:品牌就是某個品類的代表,建立品牌要實現品牌對某個品類的主導,成為品類第一。當消費者想到消費某個品類時,立即想到某個品牌,這就是真正建立了品牌。
而品類戰略是里斯先生從競爭出發搶占心智。但占據顧客心智的推廣成本是巨大的,哪個成功的品牌沒有準備上千萬的市場費用?光這一點絕大多數餐飲老板就只能呵呵了。
首先,餐廳的服務半徑有限,絕大多數的顧客來自周邊3公里,如果你的餐廳沒有遍布整個城市,對沒法到店用餐的顧客打廣告,純粹是浪費錢。
第二,餐飲業的規模優勢沒有那么明顯,也無法短期快速開店(像快消品那樣快速鋪開渠道)。
就算你成功的成為了品類第一,你也無法立即把店鋪開到千里之外滿足遠處的消費者;而對于快消品,不論你身在何處,萬能的快遞都能把商品送到你身邊。
“中國第一網紅餐飲”喜茶90后創始人聶云宸,認為定位理論并不是萬能的,如果你要挑戰某個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品類細分是一種很好的挑戰方式。
而如果你已經是細分行業老大,品類細分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品類細分是一個挑戰策略,并不是統治的策略。
而三只松鼠章燎原認為“定位理論”的核心基礎是——挖掘自己獨特的價值,調配一切資源,建立跟消費者有效的溝通,達成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有關定位的最新理念,請參見:
02
定位=選品類+消費場景
說到餐飲定位,其實我們是在聊:品類和消費場景。
品類決定業態,品類決定規模,品類決定邊界。在品類選擇方面,一要看市場大小,競爭強度;二要看口味適應面。
在消費場景方面,要知道同樣的顧客,在不同的消費場景中,核心需求是不一樣的。
對消費場景進行定位,有利于指導餐廳選擇競爭優勢。
▲消費場景分析模型
有關消費場景與定位,詳見:餐飲定位就是品類+客群?錯!還要看消費場景
西貝三次更名,表面上是在選擇產品定位,但實質上是在對消費場景進行探索和轉型。
從西貝莜面村到西貝西北菜,西貝在嘗試從一家家常菜館向綜合性酒樓轉型。而從烹羊專家回歸莜面村,是西貝向購物中心店轉型的結果。
開創音樂酒館品類的胡桃里,創新地將音樂、文藝、川菜館、紅酒吧融合于一體,比酒吧更具文化氛圍的夜生活方式,成為文藝青年的打卡圣地。
打造“酒吧+餐飲+咖啡的文藝混血兒”,就是餐后喝酒不轉場的消費場景,而背后是母集團合縱文化3000多名藝人資源打造的品牌護城河。
可能你想看:3年300+店,看胡桃里如何締造“新深圳速度”?
阿五黃河大鯉魚、楊記興臭鱖魚、云味館云南米線、西少爺肉夾饃都在運用品類戰略獲得了可喜的增長,而喜家德蝦仁水餃、巴奴毛肚火鍋正在運用品類戰略挑戰龍頭企業的霸主地位。
當然,品類戰略也不是萬能的靈丹,在實際運用中同樣也需要根據不同市場、不同的競爭階段和競爭對手動態調整,但相較于一學就會,一用就錯的定位理論,品類戰略在餐飲領域里有更好的土壤。
03
餐飲定位方法論
彼得-德魯克曾說:企業就是創造顧客。如果沒有顧客,企業和產品其實都沒有存在的意義和緣由。因此,一個好的定位應該能回答德魯克提出的四個經典命題:
第一、 誰是我們的顧客?
第二、 顧客重視的價值是什么?
第三、 我們怎么從這項生意中賺錢?
第四、 我們以適當的成本向顧客提供價值的內在模式是什么?
而打造一個品牌,首先要對市場定位、產品定位、品牌定位,分別定的內容其實非常簡單:
市場定位定的是:賣給誰?
產品定位定的是:賣什么?
品牌定位定的是:你是誰?
那么,品牌定位的方法論,詳見:如何做餐飲品牌定位?史上最全的15種方法!
如今,餐飲市場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情勢下,許多餐飲老板開始走“小而精”路線,小門店、小經營、精設計、精菜品,成為餐飲發展的重要趨勢。
詳情請參見:單品小餐飲品牌定位的五個法則,你知道嗎?
04
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階段論!
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是喜新厭舊的物種,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餐飲品牌升級迭代是必然趨勢。
但我們一定要明白,品牌升級的意義和方向:升級不是取悅自己,而是討好、你的顧客!
比如,“I?莜”是西貝莜面村的超級符號,推動了西貝莜面村品牌系統整體升級。
超級符號是人們本來就記得、熟悉、喜歡的符號,并且還會聽它的指揮;
超級符號是蘊藏在人類文化里的“原力”,是隱藏在人類大腦深處的集體潛意識。
它已經為掌握引爆它引信的人積累了數萬年的能量。將超級符號嫁接給品牌,就得到超級創意、超級產品、超級品牌、超級企業。
而在2016年,餐飲業“最愛折騰”的西貝又在做品牌重新梳理,其內容為:
西貝和海底撈作為中國餐飲業BAT,在品牌升級上是怎么做的?詳見:餐飲BAT也在忙品牌重塑,西貝、海底撈的升級定位之路!
05
定位: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品牌定位最重要的第一點是差異化。
好的品牌不是你做的比競爭對手更好,而是尋求怎么做得不同。正所謂: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比如樂凱撒代表榴蓮比薩,喜家德代表手工水餃,松哥代表油燜小龍蝦,老板戀上魚代表板燒魚…。
在霸主已經顯現的年代,你再想做一個霸權的東西,是不可能的,你要考慮的是,怎么能在新的品類單點擊破。
品牌定位第二點,占據細分品類的第一。
如果你占據了細分品類的第一,你會拿走所有的市場份額和絕大部分的利潤。蘋果手機銷量占8.8%,但利潤占手機行業73%。
只有當你是絕對市場的N0.1,才有可能賺錢。否則你沒有領先地位,大家都搶這個第一的位置,大家永遠燒市場,砸市場,這是沒有利潤的。
在一次新消費論壇上,IDG資本合伙人閆怡勝認為未來社會消費有三個趨勢:
第一、從產品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產品只是一個節點,用戶是連接這些節點的聯系,用戶是資產變現的基礎。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現在移動端的興起,用戶不光是你的使用者,還是你的傳播者,同時可能是你的銷售者。
第二、隨著消費升級和80后、90后的消費能力越來越高。他們從小生活比較優越,對很多品牌也好、產品也好,有比較高的要求。隨著他們的成長,我覺得未來中國會涌現一批真正意義的品牌,有它的文化內涵、精神訴求、品質追求的這樣一些品牌。
第三、消費行為趨向個性化和小眾化。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越來越不喜歡盲從或者盲目追求奢侈品和大牌,他喜歡追求一些小眾的個性化的東西,品牌市場會越來越分散,隨之而來的個性化、小眾化的品牌越來越多。
總結:定位的本質是差異化。把差異化做到極致,做到單點突破,最終樹立你在這個單點上的消費者對你的品牌認知,這樣你才有生存之地。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11月12日—18日,餐飲O2O定制日本深度研修考察團,餐飲大咖全程帶隊講解,餐訪企業董事長親自接見,深度研修40多年匠心企業打造單品爆款的邏輯,200多年企業的卓越管理運營,日本極致效率化的供應鏈與中央廚房,以及新型業態的創新之道!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日本餐飲研修團詳情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