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國龍:我為什么要讓700余高管學曾國藩?只因西貝還不夠“笨”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說:曾國藩至誠至拙,他用最笨的方法做事,用最誠的方法待人。


    這就是我想要并一直在西貝推廣的理念。工匠精神是用最笨的方法做菜,西貝就是用最笨的方法做非常好吃的菜。


    曾國藩出身普通、天資平凡,年輕時眾多缺點,但何以最終達到立功、立德、立言的圣賢境界?


    他作為一介讀書人,如何帶領湘軍成為不敗之王?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策略又能帶給現在的企業管理者怎樣的啟示?


    我認為曾國藩一生最大的特點是以極低的起點達到了極高的高度。


    1

    出身普通,天資平凡,卻實現三不朽


    為什么說曾國藩的起點低呢?


    第一,曾國藩沒有任何背景,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出生在湖南省湘鄉縣,一個叫“白楊坪”窮鄉僻壤的小山村的普通農民家庭里。


    第二,曾國藩的天資非常平凡。


    在古代,考中了秀才,再考居人、進士,才能當官。


    秀才就相當于今年大學的本科,居人可以比方為碩士,進士可以比方為博士。那么曾國藩考大學本科,考了幾次呢?


    考了7次就相當于今天考大學復讀了6次。這可以看出曾國藩的智商起碼不是特別的突出。


    曾國藩還有不足,就是身體很不好。


    他從31歲開始耳鳴;從32歲開始,眼睛看不清楚,到后來50多歲,一目失明,另外一個眼睛就剩0.1、0.2的視力,幾乎全盲。


    從35歲開始,得了牛皮蘚,從40多歲開始,又得了失眠癥,每天晚上能睡下,就頂多睡3個小時。他一生伴隨著這么多嚴重的疾病走過來。

     

    除此之外呢,曾國藩他年輕的時候,身上的毛病特別多,傲慢、浮躁,對人刻薄等等。

     

    中國說一個人最高的境界是做到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曾國藩一生做了兩件大事,鎮壓了太平天國,開啟了洋務運動,稱為立功;他被稱為千古完人,是立德;曾國藩留下了一部3000多萬字的《曾國藩全集》,這是立言。


    曾國藩這一生達到了三不朽的境界,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2

    寫日記修身,官場十年七遷


    曾國藩如何以極低的起點達到了極高的高度?


    這和他的人生哲學密不可分,他崇尚笨拙:做事,要用最踏實的辦法去做,用最老實的辦法去做。要用最徹底的方式去做,要做就從根兒上做起。這也是他為人處事的最大的特點。


    但最關鍵的環節是立志。


    我們說一個人歸根到底是由環境所決定的,他有什么樣的胸襟、視野、高度,關鍵看他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境當中。


    曾國藩原來在湖南鄉下,他腦袋里想的就是四個字:升官發財。但是到了北京的翰林院之后。他的眼界和視野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曾國藩見到了很多和以前見到的朋友不一樣,受他們的熏染,曾國藩立了一個志向:學做圣人。

     

    曾國藩的辦法是非常簡單,就是三個字“寫日記”。日記對曾國藩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曾國藩用小楷來寫日記,因為寫小楷字,就相當于練氣功,人得非常平靜,以平和的心態才能把字寫好。


    他寫日記的內容是反思自己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期間做過的所有事情。



    甚至是大腦中的一個念頭只要符合圣人的標準,就拿出來自我表揚一下;哪一件違背了圣人的標準,狠狠地自我批評一下。


    曾國藩從30歲開始寫日記,其為人、做事就慢慢地發生著變化。他在日記當中,給自己立定了12條課程標準,要求自己每天讀多少書,多少天寫一篇文章,還包括生活起居各方面。


    這樣他的生活、工作效率就大幅度提高。同時,他也在日記當中不停地反思性格中的缺點和毛病,不停地加強個人修養。比如他寫日記,反思到他和老鄉鄭小山打架,立馬放下毛筆,跑到鄭小山家登門道歉。


    我們今天看曾國藩日記經常有評語。這是曾國藩的日記最獨特的地方:把日記公開。


    曾國藩意識到一個人意志力再強,但若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往往很難堅持下去。但如果把東西公開,讓所有的老師、同事、朋友來監督,那就容易繼續下去。用曾國藩的話,叫“師友加持”。這是曾國藩修身最大的一個秘訣,而且曾國藩把這個做法堅持了一生。


    他的日記一個特點是像微博。過去古代的文言文都比較精簡,一天日記1、200字。每隔十天,他會拿去給自己所有的老師和朋友看一篇,然后讓大家在上面寫批語。這個跟我們在微博下面的跟帖很像。

     

    曾國藩還會把自己的日記定期抄一份寄回到湖南老家。給自己的弟弟們、兒子們和侄子們看。曾國藩這輩子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每天都在堅持工作,堅持學習,堅持寫日記。


    這是曾國藩一生自我完善的重要方法。所以這時曾國藩能從一個平凡的,各方面都很平庸的,變成后來那樣的一個圣人,這也是他最核心的關鍵。

     

    曾國藩在北京期間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自我磨煉,脫胎換骨,為人越來越謙虛,越來越謹慎。


    工作和學習效率大幅度提高,曾國藩完成了他個人生命史上重要的節點,叫做十年七遷。就是十年之內升了七次官,這創造了他同時代人升官的記錄。


    3

    創建湘軍,用制度解決國家正規軍的難題


    曾國藩創建湘軍,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膽冒險的行為。


    曾國藩這個人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他的家族中很多都是講究做事要穩妥,要扎扎實實,不要冒險。


    因為清代皇帝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軍權。清代有一個原則是,絕不能讓漢人染指兵權。



    咸豐皇帝最早給曾國藩下的命令是辦一支團練。團練就是小規模的民兵,一般來講,就是一兩千人,而且作戰不出本鄉本土,就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縣界。


    但是曾國藩并不想這樣,他知道面對太平天國,訓練一兩千個民兵是不起作用的,他這個人的特點是做事要從根本上做起,要么我就不做,要做我就要做得徹底。


    他認為,國家的正規軍有很多體制上的缺陷,要保救大清王朝,要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唯一的辦法就是跳出體制外自我更新,創建一支有戰斗力的軍隊,后稱湘軍。


    曾國藩創建湘軍的時候,針對體制上的問題,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開始實施嶄新的制度:

     

    創新一: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


    曾國藩創建湘軍是選士人頂山人。從山里面,召集大量的農民,他給這些農民開出很高的工資,湘軍的工資是國家正規軍的4倍。


    這些農民拿了這些錢,不光自己夠生活,也夠全家生活,全家就不用種地了,清代的物價還低。所以湘軍招兵的時候,各地農民是踴躍參加。


    曾國藩給軍官開的工資更高,軍官的工資是國家正規軍軍官的6倍,所以,湘軍的軍官不用貪污腐敗,就能生活得很好,湘軍軍隊里的風氣特別正。


    曾國藩既會唱高調,又會踏踏實實地做事,這是他過人的本領,這是湘軍體制上的第一個創新。

     

    創新二:創新組織系統制度。


    當時正規軍除了軍餉低之外,沒有戰斗力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組織上血脈是斷的。清代的皇帝都非常有權術,對軍隊特別防范,生怕軍隊有一天推翻自己。


    所以清代軍隊打仗有一個特點,每一次打仗都是臨時調度,將軍和士兵、士兵和士兵彼此都不熟悉,這樣的軍隊勝則相嫉敗則相袖,這樣的軍隊就沒有戰斗力。

     

    曾國藩在組織系統上采取了創新制度,叫層層招募。


    曾國藩選拔任用他熟悉的讀書人朋友做將軍。這些將軍再選拔他認識的朋友、老鄉做他手下的軍官。


    軍官再招募老鄉去做士兵。這樣的話,相互之間都認識,都熟悉、知根知底,相互之間也都有感情的聯系。這樣湘軍內部的組織員工就變成了由感情紐帶,團結到一起的整體。


    同時曾國藩還有一個規定,打仗的時候,如果是因為手下的士兵保護不利,導致這一支軍隊長官被打倒,這一支軍隊就地解散,所有的士兵一律回家,再也沒有升官發財的機會。因此到打仗的時候,所有的士兵都拼命保護自己的長官。

     

    最后湘軍形成了一個什么樣的戰斗作風?叫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舉杯酒以讓功,敗則出死力以相救。湘軍的戰斗力就遠遠高于其他軍隊,甚至高于正規軍。


    曾國藩的高明就在于,他用制度解決了別人用道義去解決的東西。


    5大主題論壇

    30位兩岸三地嘉賓

    100個知名餐飲品牌

    500位愛學習的餐飲人
    4月28日,中國深圳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故事詳情


    4

    曾國藩帶領軍隊給餐飲管理者的四點啟示


    曾國藩帶領湘軍堅持十余年,疆場血戰,平息影響遍及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他帶領軍隊的經驗給管理者有以下幾個啟示:

     

    第一點啟示是制定出有效的制度。


    把每一個人的自利行為引導到對集體有利的方向。每一個人其實都自私自利,但這不完全是壞事,關鍵是看怎么運用。人的自私、人的貪欲同時也是動力,關鍵看怎么去引導。制度規范很多時候是比道德教育是有效的。

     

    第二點啟示是在創業、做事的時候,采取逆向思維的方式。



    有時我們并不需要超天才的想法,只需要分析競爭對手失敗的原因。


    曾國藩在創建這支湘軍的時候,他沒有想太多湘軍如何有戰斗力,他首先分析國家正規軍為什么沒有戰斗力,然后反其道而行之,這種逆向的思維就成就了曾國藩的成功。

     

    第三點啟示是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


    湘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軍隊。


    把湘軍比喻成一個企業的話,它是一支有著有效企業文化的團隊。雖然很多企業都很重視文化建設,但大部分都是失敗的,主要是因為不接地氣。


    曾國藩搞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這樣,他是發自內心的認同理學,也用這個教育下屬,能夠把他真正相信的理學理念落地,而不是讓它高高在上。


    他通過一些歌謠的方式,讓士兵容易接受。比如說,他寫了一首 《愛民歌》:三軍各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第一扎營不要懶,莫走人家取門板。事實上紅軍很多方面都是從湘軍學來的。

     

    第四點啟示是做好充分準備。


    曾國藩自己總結打仗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打浪戰,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曾國藩帶兵打仗的特點就是結硬寨,打呆仗,保護好自己。每一次打仗之前,他都把所有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都要看透。


    往往在開仗之前,他要天氣、地形、后勤、供給,各方面因素全考慮到,拿出幾十個道不同的預案,這一仗有七八成的把握才打,而且還要想到,一旦不利,怎么撤退。

     

    正是因為這樣,雖然曾國藩是一個很笨的人,但是他帶兵打仗十幾年,幾乎沒有遇到過失敗。



    – END –

    作者 | 張宏杰

    來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整編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星巴克 | 美味不用等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489.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22日 21:32
    下一篇 2017年4月22日 22: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