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如果讓同學們將餐飲管理的各個領域按重要性做個排序,相信“定位”一定會名列前三。因為,好的定位使餐廳具備了先天性的市場優勢,好的定位,就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到底什么是“好的定位”?有哪些衡量標準?餐廳的定位到底要“定”哪些要素?“定位”和經營管理是什么樣的關系?這些問題卻一直沒有人能說清。
昨天的文章已經介紹了兩大陷阱,創業開餐廳,如何完美躲開定位陷阱?(上)今天我們將介紹剩下的幾大陷阱!
陷阱三:定位品類和人群,忽略場景
定位品類(吃什么)和人群(給誰吃)是典型的快消定位思維,這點前文已經說過了。
餐廳定位不要定人群,人群定窄了自斷后路(例如兒童主題餐廳),定寬泛了又失去了細分的意義(例如每家餐廳都想把客群定在“25-45歲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年輕人”)。
相反,定位場景,既具備一定的廣度,不同場景之間又有顯著的區分,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消費場景細分
相對于品類(這家店是吃什么的),消費場景是一種隱形的定位——我在什么場合下去這家店吃飯。
場景的選擇很少被顧客表達出來,但它深深的印在顧客的潛意識中,并主導著顧客的消費決策行為。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假如你要約女朋友吃飯,很可能會發生以下對話:
女友表面上在挑選食物,實際上在挑選適合約會場景的餐廳。
消費場景,按照人均消費的高低和消費目的性的強弱,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每種類型下面還可以繼續細分。
這5種消費類型,顧客的平均就餐時間也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消費場景分析的意義在于,同樣的顧客,在不同的消費場景中,核心需求是不一樣的。
例如快餐場景下,顧客最看重的是快速而實惠,三分鐘上菜,吃飽不貴;
但在朋友聚會場景下,顧客看重的則是特色和氣氛,臥草牛逼,好多拍照點,今天很嗨!
對消費場景進行定位,有利于指導餐廳選擇競爭優勢。
▲消費場景分析模型
餐飲品牌的定位案例中,最常被提及的是西貝的三次定位,市面上現有的對西貝案例的分析都是隔靴搔癢,頂多算是新聞報道,并沒有從科學的角度觸及西貝定位的實質。
西貝三次更名,表面上是在選擇產品定位,但實質上是在對消費場景進行探索和轉型。
從西貝莜面村到西貝西北菜,西貝在嘗試從一家家常菜館向綜合性酒樓轉型。
“莜面村”鄉土氣息過于濃厚,不適合高大上的宴請,而酒樓的主力消費是宴請。
為了滿足宴請需求,西貝選擇以西北菜系(而不是莜面)為根基,兼容高檔菜品,拋棄家常特色的定位。
西貝OS:
你才愛吃面呢!你全家都愛吃面!
我是西北菜懂么,只知道吃面的屌絲走開!
從西貝西北菜到烹羊專家,則是西貝對“國八條”的應對。
國八條后,商務宴請市場受到巨大的沖擊,西貝坐擁大面積的酒樓,只有向家庭聚餐和朋友聚餐的消費場景轉型。
不同于宴請時期對檔次的極致追求,鮮明的特色菜是聚會的消費訴求。
小眾的“西北菜”并不能讓顧客清晰的感知菜品特色,“莜面”又不符合潮流特性,所以西貝選擇了“烹羊專家”這一定位。
西貝OS:
誰說我是高檔餐廳啊?西北菜你四不四聽不懂?
好吧,其實我就是一個賣羊肉的啦!
從烹羊專家回歸莜面村,是西貝向購物中心店轉型的結果。
隨著商業地產的發展,西貝意識到要快速擴張必須抓住購物中心餐飲這一機會,而購物中心最旺盛的餐飲消費,不是多人聚會,而是品質便餐,尤其是家庭品質便餐。
相比過于昂貴的羊肉產品,強調主食和健康的“莜面”正好切合了品質便餐的訴求:高性價比、口味、營養健康。于是,“莜面村”再次獲得了西貝的青睞。
西貝OS:
對呀我就是莜面!好吃,不貴!
但我是走進聯合國的莜面哦!
為什么說西貝實際上不是在選擇品類定位?證據不能再充足了——因為西貝的產品線只是增增減減,但基本一直沒變過啊!
西貝OS:沒錯呀,我就是心機婊,怎么樣?
西貝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是定位是隨企業發展不斷變化的,不可一蹴而就;第二個啟示,則是餐飲定位的兩大要素除了品類,還有場景。
品類是公開的定位,場景則是隱藏的定位。這兩者要相互適應、匹配和一致。
結語:餐飲定位是科學的系統工程
很多時候我們在定位上產生了糾結、痛苦甚至嫉妒:為什么我不能找到好的定位呢?
餐飲創業者需要凝視自己的內心,認清現實:餐飲創業沒有立竿見影的法寶,好的定位,也并不是奪取最終勝利的預言。
我們面前暫時的困難,究竟是定位的問題,還是源于我們自身的恐懼、貪婪和懶惰?
和任何行業一樣,企業家精神、勤奮的思考和勤奮的執行,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 END –
來源 | 餐飲MBA院長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