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輕人的生意這件事上,我們認可哲學家康德的一句話,“將人視作手段,而不以人本身為目的,這永遠都是錯誤的。”
并不是所有年輕人都知道以及了解二次元;
“對自己好一點”是一個重要的消費理由,另一個是顏值;
惡劣消費體驗前三位因素是:商場導購、不認路的司機和不靠譜的租房中介;
對年輕人的這46個論點你認同嗎?
2015 年,在對 170 家公司進行訪問或者觀察之后,這些公司覆蓋餐飲、快時尚、運動品牌、傳統百貨、酒店等15個行業。
在接觸“年輕化”話題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各種似是而非的、對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解讀。
我們注意到,普遍的市場焦慮來自于以下兩點:傳統公司的渠道因為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生活方式而瓦解;年輕人獲得信息來源的變化讓市場失去對消費者的敏感性。與此同時,未來五年還將持續擴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加劇了這種焦慮。
在中國經濟開放和高速增長中長大的80后、90后們,沒有經歷稀缺經濟之苦,也因財富的增長有著比上一代更強的消費欲望和能力,對于健康食品、旅游等高端產品和服務更有需求。
同時因為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多開闊眼界的機會,作為消費者,他們也更加成熟。
對這個年輕群體的錯誤認知,可能讓傳統的市場優勢公司采取錯誤的市場手段,最終成為失敗者。
簡單來說,如果打著“互聯網思維”的旗號把消費者過于渠道化、工具化、物化,一家公司最后會因此丟掉消費者——或者說,因為它從來沒有真正贏得過消費者,它也不會有未來。
46條觀察,年輕消費者是這樣子的:
1. 并不是所有年輕人都知道以及了解二次元。
2. 可能靠品牌消費區分彼此或者尋找同類,其中包括訪問的網站和使用的設備。
3. “萌”和“賤”都是熱門消費品,后者的熱度正日漸超過前者。
4. 習慣用符號敘事,包括emoji和自定義表情。
5. 不介意看廣告,如果它有趣的話。
6. 出門千萬不能忘記的東西是手機,而不是錢包。
7. 安全軟件的最大理由是厭惡彈窗。
8. 惡劣消費體驗前三位因素是:商場導購、不認路的司機和不靠譜的租房中介。
9. 48% 的消費者愿意為好看的零食包裝而去購買零食。
10. “對自己好一點”是一個重要的消費理由,另一個是顏值。
11. 實體店場景式陳列越來越能激發購買欲。
12. 買 Bra 最大的吐槽是貴,其次是貴還不合身。
13. 不是不喜歡雜志/任何傳統的東西,只是不喜歡平庸。
14. 課程、醫療保健、食物和酒店體驗都可以發起旅行的動機。
15. 喜歡談論宜家,但在買家具的時候,努力尋找宜家以外的選擇。
16. 在裝修房子這件事最厭惡的 3 個元素是:吊頂、水晶吊燈和沙發茶幾電視這個客廳老三樣。
17. 對品牌有追求,但消費很分散,每一個品牌背后有一群它的粉絲團。
18. 把淘寶當搜索引擎使用,在商品描述中學習新概念,把客服看成活的商品使用手冊。
19. 關于天氣 App 最強烈的要求是:好好預報,別搞社交。
20. 朋友圈“好友”范疇變得越來越廣,自發創作內容時會變得猶豫。
21. 反對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們越來越難吃,而不是不健康。
22. 最厭煩的互聯網名詞是“互聯網思維”,其次討厭的是“微商”。
23. 對外賣口味的投訴遠遠少于憧憬,最主要的抱怨是想吃的東西都不在配送范圍內。
24. 愛便利店主要因為它體貼又撫慰人心——“想要的時候它總在”。
25. 被 mark 最多而又無情遺忘的東西前三名:書單,APP 榜單,健身教程。
26. 超過五成的年輕人討厭客服熱線語音提示的設置。
27. 換手機不需要理由。
28. 下載最多的“一次性應用”是可以領優惠領完就 Say Bye 的消費應用。
29. 多功能性化妝品備受親睞,比如一次搞定全臉的 BB 霜。
30. 相比之下護膚品就不愛全套,年輕人一般只買其中一兩件明星產品。
31. 男性消費者并不忌諱美容和護膚產品,但大多數時候無法找到合適的包裝。
32. 并不討厭喝茶,但覺得現有的喝茶文化表達過于老氣。
33. 在網上買生鮮最擔心的是“貨不對版”和食材種類不全。
34. 最討厭綜藝節目里的苦情把戲。
35. 對本土文化產品更為寬容,但更加在意是否原創。
36. 排解孤獨的主要做法: 刷劇、睡覺、看綜藝。
37. 最常搭配啤酒的食物是燒烤。
38. 在各種廣告形式中,最討厭的是視頻前的長廣告。
39. 看明星真人秀最大的原因是為了合群。
40. 認為最能快速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是 iPhone。
41. 運動消費里最愿意花錢的部分是鞋。
42. 海淘最大的失敗是東西買回來發現 Made in China。
43. 不愛去 KTV 的原因是 KTV 給人的社交壓力太大。
44. 不愛喝酒,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并不好喝。
45. 喜歡價位在五六百元的中檔酒店,但可能不太愿意分享臥室作為 Airbnb。
46. 不一定想買房,但一定想過上便捷而有趣的生活。
– END –
來源:好奇心日報 |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