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每天都生活在「數據之海」中,從個人瀏覽互聯網、刷卡付賬、移動支付到政府統計,點滴數據蘊藏無窮價值。麥當勞一直在實踐中。
餐飲業也已經開始運用大數據分析來實現高效的營銷,餐飲業等行業正在從龐大的客戶消費中獲得利益。
住在日本東京足立的千代,習慣周末早晨到離家附近的麥當勞來杯咖啡。星期五中午,她的手機里傳來了麥當勞推出周末新品的資訊,還附上專屬于她的優惠券,她決定隔天去試試。
周六早上,她和先生到了麥當勞,用手機應用程序里的優惠券觸控點餐,再用手機錢包結賬,「您累積的點數可以折價100日元喔,這次要用嗎?」店員笑瞇瞇地問她。
這是日本麥當勞和電信商NTT DoCoMo合作的手機支付系統,透過完整地收集、運用所有消費者信息,形成O2O,虛實整合的生態體系。一旦消費者建立賬號,從用餐喜好到刷卡信息,日本麥當勞都可以透過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進行分析,提供客制化服務。
數據解析消費者特征,精準營銷通達每位消費者
目前,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展開了一項實驗,也就是根據約1000萬名客戶各自的消費特征,通過手機發送優惠券。例如,針對以周末消費為主的客戶,發送可在周末早晨使用的咖啡免費優惠券,而針對一定時間沒有進店消費的客戶,則發送以前曾經購買過的漢堡的優惠券,以促使他們再次進店消費。
O2O閉環幫助日本麥當勞更好地采集用戶行為數據,實現利益增長
從基礎設施上來看,日本是全世界最適合發展O2O產業的國家之一。日本3G網絡普及率達到100%,4G的普及率已經接近10%,手機網絡信號好,且有一半的手機用戶是流量不封頂套餐使用者,不會擔心流量超標。手機近場支付的滲透率超過40%。
此外,日本的7-11、全家、羅森等便利店高度發達,藥妝店遍布全國,各種支持手機支付的自動售貨機隨處可見。
日本公認最經典的O2O案例是日本麥當勞的優惠券業務。日本麥當勞的手機優惠券業務成功后,美國、歐洲的麥當勞都紛紛前來取經。現在,日本麥當勞的注冊會員數已經超過了3,000萬人,也就是說每4個日本人,就有一個人在用麥當勞的優惠券業務,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在用。
形成O2O閉環后,日本麥當勞可以很好地采集用戶交易行為數據,從而精準地向他們推送手機優惠券,大大提升到店率和銷售額。
日本麥當勞優惠券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紙質優惠券。日本麥當勞的優惠券最早是通過印刷紙張的方式發放的。不僅發放成本高,而且印刷耗費時間長,且投放不精準。
第二階段:2003年開始提供在手機網站上下載優惠券,到店出示享受打折。(中國目前處于這個階段)
第三階段:要求享受優惠券服務的人注冊,并搜集他們的信息。2006年2月麥當勞開始通過旗下的網站向注冊會員發放優惠券,到2007年9月,麥當勞手機網站的會員數已經突破了500萬人。
第四階段: 發展基于手機NFC支付的優惠券服務。2007年,日本麥當勞和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DoCoMo成立了合資公司“TheJV”,日本麥當勞占70%股份,NTTDoCoMo占30%股份。NTT DoCoMo有著著名的“手機錢包”近場支付業務,還有名為“ID”的手機信用卡業務。合資公司成立后,麥當勞的手機優惠券形成完整的O2O死循環。
日本麥當勞的完整O2O閉環模式
日本麥當勞一直想搜集用戶的消費行為信息,然后精準地為他們提供優惠券。起初,麥當勞是讓用戶自行填寫個人信息,例如性別、年齡之類的,但是這些信息價值不大。
麥當勞真正采集到用戶交易信息,是在2008年開始和DoCoMo一起在其旗下3,300家門店建設了NFC手機支付讀取終端,并部署了CRM系統,采集用戶信息,至此,日本麥當勞形成了O2O的閉環模式。
日本麥當勞的大數據挖掘,實現個性化精準營銷
日本麥當勞實現了O2O閉環,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精準挖掘用戶行為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用戶的消費頻次、經常光顧的店面、單次消費的金額、購買的食物品種等。
日本麥當勞耗資數百億日元,建設了一套顧客信息挖掘系統,并對門店采集來的用戶交易數據進行非常精準的挖掘分析,然后個性化地向他們推送每個都不同的優惠券。
個性化優惠券幫助日本麥當勞更好的實現客戶管理
這些個性化的優惠券大大提升了日本麥當勞的門店銷售,使用戶更頻繁地光臨麥當勞,并每次消費更多的錢。或者說更好地起到了CRM的作用。
相比之下,國內的麥當勞優惠券,目前都是標準化優惠券。也就是說這種優惠券是單向的推送,無法采集到用戶的有效信息,也就不存在精準營銷。
有愈來愈多餐飲企業,追隨日本麥當勞的腳步,在空前浩瀚的海量數據里掏金。
大數據應用專家觀點
辰智上海公司總經理袁勝揚先生認為:2020年,全球資料量將達40ZB(相當于1兆GB),約2015年的15倍。大數據商機,已經在爆發。IDC資深副總裁詹斯(Frank Gens)在2014年始就提出,「2014年,所有重要企業都會擴大云端、行動和海量數據相關投資」。
從數據分析、精準營銷、與使用者互動,到完整打造自有生態體系,海量數據改寫了營銷的傳統定義,更翻轉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美國國家廣告商協會年度大會上,以「瘋狂」來形容眼前的營銷劇變。沃爾瑪營銷長奎因(Stephen Quinn)直言,新時代的轉型令人痛苦,「但這間屋子里的每個人都得更以消費者為優先」。
轉型難就難在,企業想要賺錢,不能再只憑單向放送產品或服務的信息給消費者,也不只是知道消費者要什么,而是要運用數據分析和社群互動,精確抓住需求產生的時間、地點與形式。
如此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不著痕跡地把相關產品及服務信息送到消費者眼前,讓其心生向往與贊嘆,不由自主產生交易。
—END—
來源:辰智咨詢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