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 >
所謂匠者,是指掌握一項或多項獨門絕技的人。
此類絕技深不能及,只有在千萬次的重復中領悟,才能達到如此境界。
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
人有情懷、有信念、有態度。
所以,沒有理所當然。
就是要在各種變數、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
一份小小的菜品、一句溫馨的問候,在他們精益求精的追求中讓人肅然起敬。
這幾天,《餐飲O2O》一直在說一個話題:匠心,也引起了很多餐友的共鳴,今天繼續扒一扒情懷與匠心。
日本是個可怕的民族,先回顧下這幾篇文章
不止是情懷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情懷”這兩個字在每個品牌種迎風飄揚。
很多時候情懷就是一種扯淡,給了一些能力不足、方法不對或準備不到位的人冠冕堂皇的借口。
講講創業故事,再加點苦情戲啥的。當然,真實的表達,大家還是尊重和認可的。可是大家真心沒有什么時間聽那些為了達到某些目的的包裝和作秀。
至于“用情懷做一碗X”類似的廣告,開始明明是讓人向往的,最近也成了審美疲勞(更多的是那些獨立策劃人的杰作,不知道這道菜啥原料,為了裝有文化,只好用情懷來形容!)
真正有情懷的人和團隊都是從來不講情懷,只做好自己應該做的。目前最火的西貝莜面、樂凱撒比薩、巴奴毛肚火鍋、很久以前、云味館等,真心是大家的榜樣。
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東西,支撐他們的是思維模式、運營體系、企業文化……成功,是億萬個細節的堆積,情懷,只是附屬品。
每天反復強調情懷的,先問自己,你對出品有自信嗎?情懷這原材料多少錢一斤?
情懷這倆字適可而止,當成流行風有百害而無一利。開店不是傳銷,每天打雞血一樣亢奮有啥用?情懷都用來表現,哪有力氣做好飯?
熱愛就好好干,社會不允許你隨心所欲,所以說有時候情懷談過了,只能說明你太自私。
至少要讓你的家人、你的團隊、你身邊的人看到與你共進的希望。用心做事,真誠待人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一種體現。
責任第一,情懷第二。
埋頭苦干,不談情懷。
更要有匠心精神
曾幾何時,越來越多的餐飲人,被互聯網+、O2O、大數據、顛覆式創新、社群經濟….等等等等眾多不明覺厲的一個個新概念攪得暈頭轉向,顛倒了主次,忘了自己是誰、自己的行業是什么、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如今僅靠博出位而生存下來的餐廳是不多的,哪怕曾經紅極一時,煙消云散之后,最多被他人用作案例分析。有宏圖大志的餐館,在合理創新迎合新時態的同時,還得有匠心,這才是長期生存的法寶。
目前炒的很熱的餐飲品牌大多并沒有把工匠之心放在產品上,而是不斷強調自己的不同,把過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了營銷上。
這不是餐飲行業應有的風向。對于餐飲,只有產品,才是最真實的。
食客與商家間的關系其實就像一對情侶,你若一心一意對我,我便一心一意待你。
餐飲品牌如果對產品馬虎,消費者對品牌就馬虎;
餐飲品牌對產品心懷敬意,消費者對品牌就心懷敬意。
餐飲品牌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產品,消費者便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品牌。
當然,也存在著大量小而美,少而精的餐飲品牌他們并不靠互聯網平臺營銷和引流,而是靠獨具匠心的菜品、精準的用戶定位和考究的選址獲得了非常固定的用戶群體和火爆的生意。
面對眾多餐飲行業從業者的浮躁,不論傳統餐飲人還是新進入的創業者,都應該將傳承與創新相結合。
匠心為始,敬畏傳統,回歸產品!
匠心視頻
看看各行各業的匠心,啟發下我們餐飲業!
李宗盛彈著吉他,“我們要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為傲的。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著往前,我們因此能愿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嚴謹、自律、精準、追求極致是他對待工作的態度,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跟學徒,觀察客人的用餐狀況微調壽司,確保客人享受到究極美味。
這樣的匠心,自然成就了商業上的成功,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普通人至少要提前三個月預約,人均消費達400美元。
還有,用生命歌唱的音樂人!
做餐飲
唯馬接松心態,才可跑到終點!
致,匠心!
—END—
作者:小貝,來源:餐飲O2O
轉載請注明出處!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