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毛九終止上市不是餐飲的末路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近日,九毛九終止 IPO的消息在餐飲圈發酵。終止IPO,究竟意味著什么?對餐飲未來資本之路有什么影響?

    主營山西“手工面”的九毛九,1995年10月底在海口開出第一家店。2002年,創始人管毅宏走出海南在廣州開分店,從此開始了擴張之路。

    2012年,乘上購物中心的東風開始高速擴張。目前,九毛九的門店總數為142家,其中廣東地區101家,而廣深又占了絕大多數。

    堪稱“面食品類航母”的九毛九,為什么會終止IPO?


    01

    為何終止IPO?

    九毛九內部人士告訴媒體,終止IPO是因為:“政策環境不好,先撤了,來年再報。”

    據知情人士表示,九毛九2個月前就已經終止IPO,這跟“保獨角獸運動”(為那些特別優秀的企業讓路)有很大的關系。


    臺灣商業周刊資料顯示,中國扶持新技術新產能新業態新模式4類新產業,鼓勵企業往2025戰略靠攏,這些行業才是北京IPO審查的重點。


    而據餐飲法務官創始人侯其鋒分析:為什么中國這么大的餐飲市場卻僅有全聚德、湘鄂情、西安飲食、廣州酒家、湘鄂情5家餐飲業上市公司呢?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政策的影響,二是財務、業務的規范性。九毛九遭遇IPO審查環境變化。


    那些說九毛九盈利能力下滑一說的,這其實是中國餐飲業二元競爭的結果,正規軍與雜牌軍在成本合規性上本就不同而語。

    另外,九毛九內部孵化的太二酸菜魚,已開出20多家店,市場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單店平均月流水過百萬,這樣的業績和利潤試問有幾家能達到。

    對外,九毛九還投資了遇見小面、不怕虎牛腩、鹵味研究所的天使輪,目前,均獲下一輪投資,賬面上已獲10倍以上的回報。

    02

    終止IPO對餐飲業的影響

    對于九毛九IPO上市,餐飲業和投資圈可以說是翹首以盼,希望能成為A股餐飲第一股(廣州酒家嚴格來講不是餐飲上市,餐飲僅占40%收入)。

    而此次,九毛九終止IPO,對餐飲業有什么影響呢?


    1、資本開始減緩進入餐飲的節奏。

    資本都是逐利的,有利可圖是進入的動機。而投資餐飲,上市和并購是退出的兩種主要模式,九毛九的上市對餐飲業是標桿示范作用。

    如今,被寄于厚望的九毛九止步IPO,資本少了一個主要退出渠道,當然會減緩進入餐飲業,對行業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2、餐飲估值開始回落….

    2017年,餐飲業的公開的30多起投資案例中,都給出了超預期的估值,普遍高于公開上市的市盈率(股價/每股凈利潤)。

    隨著資本對餐飲的熱度減低,其估值自然隨之回落。當然,估值回歸理性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凈下心來練內功回歸經營面。

    3、難吸引優秀人才。

    大行業小企業的餐飲,與鮮有優秀人才有一定關系。這兩年,隨著消費升級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革,一大群IT、媒體、金融等人員跨界餐飲,讓行業熱鬧層次提升不少。

    上市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都是一個重要里程碑,而如此, 于企業于個人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

    本已對餐飲業感興趣的一批優秀人才紛紛駐足觀望。不僅如此 ,還會面臨現有優秀人才出走的風險。


    最后,上市只是餐飲資本化一條路徑,產業投資、內部創業、加盟、并購等也是不錯的路徑。

    原牛道董事長許思敏表示,餐飲行業是個需要毅力和夢想的行業,而國內市場還太年輕、企業太年輕、管理機制太年輕….

    真正在市場上做得好又能沉淀下來的企業在未來才具備強大的競爭力,而且餐飲企業本身就自帶盈利模型,資本只是一個推動發展速度的錦上添花,并不是救命的良藥。

    03

    “類工業化”運營模式的新餐飲

    獲投資機構和證券市場青睞


    國內出現一大批如同九毛九“品類聚焦化、產品標準化、生產工業化、經營連鎖化”的新餐飲企業,采取“類工業化”運營模式,才真正抓住了餐飲行業的痛點。

    1、品類聚焦化

    樂凱撒以“榴蓮披薩”起家,打造出國產比薩品牌的一片天地;


    喜茶創造性地將傳承數千年的茶飲與芝士奶蓋融合,打造出深受年輕人追捧的“新式茶飲”;


    松哥從湖北小龍蝦中提取出“油燜蝦”這一超級單品,配合時尚的表達、外賣的消費場景,使自己成為新生代“油燜蝦”的代名詞,既收獲了口碑,也收獲了市場;


    牧之初心將原本代表高大上的牛排系列產品聚焦到“原切牛排”,打造出18平米單店日銷售8萬元的“坪效神話”。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2、產品標準化

    傳統餐飲品類繁多,無法實現出品的標準化,生產過程和口味都極其依賴于廚師,“一個師傅一個味、一次出鍋一個樣”的現象得不到根本解決。


    新餐飲模式下,核心餐品品類聚焦,餐品品類大幅減少,如喜家德只出售5款標準口味水餃,極大地減少了對廚師的依賴。

    3、生產工業化

    出品標準化之后,原材料可以實現集中采購,企業可以尋求規模化、專業化的供應商進行長期合作,食品安全的可追溯體系才能真正建立;可以實現料理工藝、生產過 程的工業化;


    產品成本也便于分攤、記賬、核算,從而解決傳統餐飲由于品類多樣,小批量多批次采購、作坊式生產、質量不穩定、收入成本核算不清、食品安全難 以控制等諸多問題。



    4、經營連鎖化

    實現了品類聚焦、產品標準、生產工業化之后,新餐飲插上了快速擴張的翅膀,海底撈、真功夫、云海肴、奈雪の茶等一批新餐飲企業在全國快速跑馬圈地,領先者海底撈已經做到年銷售額百億。


    根據最新的市場消息,奈雪の茶最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60億人民幣,喜茶估值40億獲4億投資,行業巨頭、獨角獸呼之欲出。


    這種類型的新餐飲企業才能真正符合資本市場的要求,吸引投資機構、投資銀行的眼光,并且在未來A股市場上占據本該擁有的一席之地。


    餐飲法務官認為,何為投資機構、投資銀行眼中的新餐飲“類工業化”運營模式?


    即餐飲企業能夠通過中央廚房進行大規模標準化的工業化生產,無論是中餐、西餐、咖啡或面包、茶點 等任何品類,只要能做到產品的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就具備了新餐飲的典型特征。


    “類工業化”運營模式,雖然降低了對主廚廚師的依賴,但并不意味著品類的 貧乏、口味的降低,相反的,通過“品類聚焦化”,使得被消費者喜愛、認可的核心產品的風格、口味得以固化、提純,從整體上提高了餐飲的檔次。新餐飲“類工 業化”運營模式的主要流程如下:

    由于實施了中央廚房標準化、工業化生產,使得原材料能做到集中采購,餐廳廚師進行二次加工時減少對廚師的依賴,可以更好地向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穩定口味的產 品,能夠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內部控制,進行精細、準確的成本核算,實現收入和成本勾稽匹配,進而實現經營模式快速復制, 企業規模順利擴張,盈利能力持續加強,才能得到投資機構、投資銀行的青睞,經得起監管機構的審核和贏得資本市場的信賴。


    – END –

    作者 | LiLo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老板戀上魚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燈光:石客照明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 臻選空間設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196.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29日 23:41
    下一篇 2018年4月30日 05: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