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了數家知名餐廳,我們發現了消費升級的套路!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第四期餐飲O2O微海店長班報名



    消費升級到底升級的是什么?

    消費升級又會帶來哪些消費行為的改變?

    面對新消費行為,餐飲企業又該如何做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美而無用”,你聽過這個詞嗎?

    “早餐打卡”,你或者你的朋友做過這樣的事嗎?

    “知識付費”,你一年中陸陸續續買了多少個雜七雜八的線上自我提升課呢?

    “VIP去廣告”,哪怕廣告只有1分鐘,忙著追劇的你終究還是愿意付費成為VIP?


    我們正身處中國第三次消費升級浪潮中,“必勝客”、“星巴克”、“耐克”、“阿迪”,這些曾經在我們眼中都屬于高端消費的品牌,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階級下沉,從神壇走下來。就連十年前引發圍觀的“奔馳寶馬”,現在高速公路上一撞都是兩個……


    那么,消費升級到底升級的是什么?


    01

    消費升級的核心是

    消費價值觀的升級


    以前消費200元的國產運動鞋都心疼,現在大大方方種草1000元以上的進口運動鞋不算事兒!


    消費者對于消費升級的切身感受可能是:有錢了,買的更貴更好!更直觀的感受就是:消費升級就是價格的變化。


    但消費升級真的就是價格變化嗎?


    先來看一個段子:


    三個農夫干活之余閑聊。

    一說:“如果我們能當上皇帝該多好啊!”

    二跟著感嘆: “是啊,不知道皇帝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

    三肯定地說:“嗨,那還用問么,人家皇帝肯定是天天白面饅頭管夠,鋤地用的也是金鋤頭!?”



    可見,當我們用低維的觀念去思考高維的事情,往往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那么,消費升級,到底升級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價格更貴就能獲得消費者青睞,那現在關于“消費降級”的爭論又該如何解釋?


    其實價格只是障目的“一葉”,消費升級的核心是消費價值觀的升級:我們正在進行從“擁有更多”到“成為理想的自我”,由“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消費價值觀的升級!


    02

    面對消費價值觀升級帶來的行為

    轉變我們該怎么做?


    1.“從價格敏感到品質敏感”,匠心贏得尊重


    在新消費觀中,消費決策天平的支點已經偏移,由價格敏感移動到品質敏感。

    同樣是奶粉,中國造的和海外進口的,消費者總會選擇后者。


    在新的消費價值觀中,品質的微小提升即可平衡較高的價格,產品品質已經成為購買決策的最重要指標。


    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孟兵曾分享經營理念:“西少爺的戰略就是更高的價格、更好的品質。”街邊肉夾饃都是4-5元,而“堅持品質第一”的西少爺肉夾饃卻要13-20元一個。他表示上個時代做餐飲,便宜、量大特別重要。


    而如今,顧客愿意花更高的價錢買更好的,對于消費者來說,調價他不一定有感受,但如果品質有變化,他一定會有非常強烈的感知。


    ▲西少爺肉夾饃


    近幾年很熱的詞“匠心”,就代表了對品質的極致追求!這個詞能熱起來,也從正面反映了商家和消費者對于品質追求的愿望!


    談到匠心,不得不提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 “小野二郎”,他的餐廳只有十個座位,廁所還在外面。如果你想就餐,需提前一個月預定,每餐15分鐘,人均最低消費三萬日元(1750元人民幣)。


    就是這家樸實無華還貴的小店,卻持續吸引著全世界的饕客慕名而來。為什么?因為小野二郎的匠心和食物呈現的品質都讓食客們肅然起敬。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隨著消費升級,相信國內的“小野二郎”也終會陸續出現。


    2.“從追求稀缺到追求體驗”,創造美好鏈接


    在過去,一個購買了名牌包包的人會非常享受“稀缺商品”帶來的尊貴感。《身份的焦慮》這本書中有如下語句,極好的表達了過去十年國人的消費心態:


    他人對我們的贊賞可以說在兩個方面對我們非常重要:


    一是物質方面,因為社會對我們的遺棄能夠帶來物質方面的缺乏與危險:

    二是精神方面,因為一旦他人停止對我們表示尊重,我們就很難對自己繼續懷有信心。


    ▲暢銷書《身份的焦慮》


    然而,緊接著,在本書中,作者又提到:


    如叔本華所提的問題,“如果一個音樂家已經知道,除了一兩個人之外,所有的聽眾都是聾子,那么是否還會因這些聽眾發出的震耳欲聾的掌聲而沾沾自喜呢?”


    書中作者最后拋出的問題,便是對消費價值觀升級的追問。當追求身份象征的消費大潮逐漸淡去,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開始意識到:


    說到底,我們還得為自己活著,適合自己、讓自己快樂的才是值得消費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面對新消費觀念“成為理想的自我”,一個產品讓消費者擁有良好的體驗,幫助消費者更加接近理想的自我,遠比這個產品是否稀缺更有吸引力。


    西貝餐飲副總裁楚學友曾分享,西貝想做的就是創造美好鏈接,打造極致的顧客體驗:“我們就做一件事,就是每一道菜和每一個顧客的每一次美好鏈接。”


    重視體驗從而收獲成功的餐飲品牌還有很多:海底撈、Hooters (貓頭鷹餐廳)……


    ▲貓頭鷹餐廳的美女侍者


    一般的體驗,只會讓消費者點頭微笑;進一步的好體驗,讓消費者忍不住瞪大眼睛;極致的體驗,可以讓消費者奔走相告。而最后者,可能引爆流行。于是, 這次消費升級真正的機會,并不是奢侈品消費的增加,而是品牌體驗消費的增加。


    3.“從注重實用到追求精神”,有情懷有故事


    在消費升級的情況下,同樣是茶葉,消費者不會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而付錢,但是會為“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買單。在消費者看來,一杯“詩酒茶”,是有情懷有故事的,往往能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


    我消費的產品塑造了自我,我就是我所消費的………


    ▲“你就是你所消費的”


    那么餐飲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來滿足消費者的精神享受需求呢?以下兩點和您分享。


    ①營造就餐儀式感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餐廳除了食物、服務、環境還能提供什么?


    我們可以從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去找,就是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如果能給顧客一種感覺,一種使他心靈肅然起敬的儀式感,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去年曾一躍成為“中國第八大菜系”的日料,在日料餐廳中,儀式感是很基礎的部分,從進餐廳的禮儀到服務人員對菜品的介紹,都是在滿足顧客對儀式感的追求。


    當然現在還有很多餐飲品牌正在這么做,從迎賓、就座、上菜、開放式廚房等等的每一個環節,甚至從餐廳大環境,儀式感可以無處不在。


    ②餐飲品牌人格化


    餐飲品牌人格化,有助于傳遞價值觀、營造情感共鳴、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以人為中心”,不要再把餐飲品牌做成冷冰冰的符號,將心注入,讓餐飲品牌人格化,讓消費者在腦海中出現品牌的時候可與之互動,并且有情感交流和共鳴。


    很多餐飲品牌在這方面已經做的很好,比如活潑可愛的小茗同學、滄桑的文藝青年江小白……


    ▲江小白


    這些深入人心的品牌都是將自己的品牌人格化,把品牌塑造成某個群體的代言人,通過不斷傳遞品牌背后的價值觀,從而引起情感共鳴,使品牌成為消費者群體的一份子。


    ——結語——


    消費價值觀的升級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市場、企業、品牌和我們自己,生理需求得到解決的年代,我們都在為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而奮斗。


    天貓品牌口號早已從“上天貓就購了”升級為“理想生活上天貓”,消費者不再為產品買單,消費者只為自己買單,而消費升級浪潮下,所有的品牌也都要為新的價值觀買單。


    – END –


    作者 | 大星

    來源 | 餐飲人必讀(id:cyr81)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老板戀上魚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燈光:石客照明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 臻選空間設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706.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9日 21:39
    下一篇 2018年6月9日 22: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