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警方從一家民宅里搜出50箱財務原始憑證,它們屬于近日突然“休克”的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和興隆!
和興隆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食材配送和食堂運營商,以及團餐業龍頭公司。公司的業績規模也不小,2017年財報顯示,和興隆去年營業收入8.3億元,歸母凈利潤7700多萬元。
而令人沒想到的是,今年8月10日,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黃溪河失聯了,很有可能卷款4億“跑路”!
公司越做越大,創始人卻失聯,企業經營看似光鮮的背后,背后說不定有很多“無奈”。
O2O并不想細說這件事本身,而是其背后萬億級團餐市場,團餐龍頭為何轟然倒下!
這兩天,和興隆事件鬧的沸沸揚揚,各種說法五花八門。依本人來看,痛惜并感同身受,一切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黃溪河是中國團餐委的執行主席,在圈內是出了名的好人,待人真誠,勤力敬業,廣得各界好評。
在我印象中,黃董精力充沛,常常是公司六樓一溜煙,從來不坐電梯,每天不折騰到12點鐘不歸家。
我理解,今天的局面實屬無奈,相信不到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黃董斷斷不會出此下策。
但同時,導致今天的“爆雷”也絕非一朝一夕的心念沖動,而是經年累月,特別是近年來團餐市場洗牌升級,社會餐飲大舉進駐,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新三板上市以來,預期的“稻草效應”遲遲沒有到來,新項目的投入產出嚴重背離,壓力鏈條崩到了極限導致“脆斷”~
我認為,排除人的因素,從根本上來講,造成今天結果的源頭是企業管理不善,競爭力不強,經營效益不佳所致。
眾所周知,和興隆曾經是中國團餐領域當中的一面旗幟,是過去“體制高墻內飯堂供餐”的標志性企業。
分布在全國范圍內的200多個飯堂,在政府機關、高校、醫院、部隊、工廠等領域內多有涉足。應該說,和興隆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國團餐企業大部分共性所在。
因此,深層次剖析和興隆的興衰,不僅僅關系到和興隆,更是對于整個中國團餐行業具有極其重要的警示和借鑒意義。
結合和興隆事件,以及圍繞著近年來中國團餐市場的現狀和變遷,我羅列出八大方面的問題,供大家討論和分享:
1
后勤社會化是大勢所趨
團餐的大餅越攤越大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團餐相伴于體制共生,在計劃經濟的高墻保護下,與外界沒有太多的干系。存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單位自己管,大部分是外面招幾個師傅,列入編制,吃喝拉撒睡由后勤統一管理。
另外一種是規模大一些的、比較有錢的單位會委托專業團餐公司代為管理,采取的合作方式主要是“托管模式”。
即:團餐企業什么都不要管,只要你帶一幫子專業人過來就行了,甲方負責所有的包含場地裝修、設備購置、桌椅板凳餐具甚至于免房租、免水電、發工資、給乙方付管理費等等在社會餐飲看來眼睛“發綠”的好事
近些年開始,后勤社會化成為國家的政策導向和趨勢,各單位紛紛輕裝上陣甩包袱,此舉,為團餐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團餐的大餅越攤越大,同時,也考量著團餐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
2
社會餐飲大舉進駐
不提升管理水平死路一條
團餐大餅的香味,引來了大批飽嘗“四高一低”市場重負,殺紅了眼的社會餐飲入局,特別是針對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以及大型政府機關,科研院校等單位,是這類餐飲品牌的主戰場。
這些東家的共性是收入高,餐標高、不缺人、一日三餐甚至于四餐、五餐。但同時,這類企業難伺候,要求高、舌尖挑剔,準入與監督極其苛刻,不守規矩、不專業、不按標準辦事,他能罰你個底掉!
這樣一來,大浪淘沙,草臺班子、游擊隊出局!更加全服武裝的、飽經市場歷練的、品質、清潔、服務規范的正規軍大舉進駐。
這樣的局面,倒逼傳統的團餐企業必須要自我升級迭代,必須要引入社會餐飲人才,導入規范化管理制度,全面而虛心的向社會餐飲學習。
3
準入門檻越筑越高
傳統的商業模式面臨考驗;
隨著競爭的愈發激烈,團餐準入的門檻越筑越高。
“托管模式”成為稀罕物,甲方更多采取的是“全承包制”。即:給你個場地,定下餐標和各種規矩后,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生死由命吧~
更有甚者,他給你個空場地就不管了,你不僅僅是帶著人進場,還要承擔設備、餐具、臺凳和裝飾的投入,每月還得給甲方上繳管理費,真是反了~
邊上圍觀的心說,你不干,我干呀!大把的人搶著干!!
過去人家包飯堂從來是賺多賺少的事,還從來沒有過賠錢的買賣,這下好,弄不成,賠個精光也是有可能的~
面對這種局面,原先的輕資產商業模式變了,傳統的團餐企業必須要停下來算算賬,這買賣還能不能干!投入產出的帳算的過來嗎?這樣的單不接的話,地盤只會越來越少~
4
拿單難,保單更難!
滿意度是續單的關鍵指標
現在的招投標更加規范,供餐的條件也更加苛刻,過去搞掂一人的“桌下勾當”越來越不好使了,想競標成功,真得有點真刀真槍的真功夫了~
入了局以后面臨的是第二關,即:供餐的滿意度問題,之前也有定期的職工測評,但大部分擺設,只要搞定領導,則萬事大吉。
現在不同了,職工不滿意領導也跟著著急,反復整改能把你折騰死,產品的豐富,品種的輪換周期,品質、賣相的更高要求,運營效率、食品安全等等等等~
總之,職工的滿意度做不好,你得隨時的提心吊膽,隨時準備著卷鋪蓋卷走人~
所以,每到續約當口,有些團餐企業猶如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掉兩個~
5
多業態美食廣場是趨勢
做全能冠軍是必須的
過去是設幾個品類,找幾個師傅,弄幾個窗口,大家各把一攤,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現在不同了,職工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過去的老三樣不靈了,外面時興什么,你也得引入什么?而且還得像模像樣,做的不好吃還不行~
什么酸菜魚啊,麻辣燙啊,石鍋拌飯啊,肉夾饃啊,鮮切牛排啊~
條件允許的話,甲方會要求你導入正餐接待模式,高管簡餐模式,自助餐模式等等
特別是控制三公消費后,高端餐飲入飯堂。
哈哈,面對見多識廣的領導們,沒有點真本事,沒有點全能冠軍的能耐,你當是那么好伺候嗎?
6
標準化、規范化、工業化的總部系統必須導入
不客氣的來講,在過去拉關系、包飯堂、搶地盤是團餐的原生態做法,不論距離多遠,先拿過來再說,自己干不了,大不了包出去。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規劃和市場布局,導致東一個飯堂,西邊1000公里又一個飯堂,山東一個,山西兩個~
在這種情況下,戰線拉的如此之長,如此之瑣碎,總部系統如何支持保障?標準化、規范化的運營體系如何導入?
恐怕你連標準菜單都無法建立,那就更是在集中采購、半成品加工配送、品質管理、運營督導等方面無從談起了~
面對這種局面,供應鏈跑斷腿也難以跟上呀?這個問題在團餐領域恐怕是共性問題,和社會餐飲的“局部密集布點,品牌化整體推進”形成鮮明反差,各據山頭,跟著感覺走的游擊隊做法,必須要通過導入規范的管理系統,來加以根本性的扭轉~
7
體制圍墻被打破,面對市場競爭,你拼得過嗎
現在的供餐有多軌制和多向選擇的趨向,即:單位有補貼的直接打入職工賬戶,你愿意在哪吃就在哪吃。沒補貼的更是無法拴住他了,性價比不高,選擇不多,輪換周期長,直接就無視你,下了班直奔高墻之外~
擺在團餐企業面前的是,面對大門之外的社會餐飲,你有沒競爭的底氣和本事?如何做到揚長避短?做不到的話,您就準備著出局吧!
8
家族式、老鄉式基因要改變
外包割據要杜絕;
毋庸諱言,與社會餐飲來比,很多團餐企業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呢,家里幾個人湊點錢,找找關系,包個飯堂,你負責打點關系,外加采購、算賬、打掃衛生:他負責炒菜。
這樣的滾雪球做法,做了一個做第二個,一直做下去,規模越來越大,但本質的家族基因,老鄉團伙,利益割據的格局沒有根本上打破,外來的專業人員很難真正切入,近親的、小圈子的狀態導致自我、封閉、導致管理能力低下,也導致了一系列的腐敗,外包、轉包層出不窮,隱患漏洞百出~
這是骨子里的,基因里的劣根性,拒絕公開,拒絕規范,拒絕專業,必須要通過內力和外力的改良與施壓,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9
資本市場是不是團餐的救命稻草?得重新斟酌
實踐證明,在上述基礎性的、關鍵性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情況下,走捷徑,想彎道超車,寄望于資本市場來延緩、來救急救命是不靠譜的!
依本人理解,團餐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的意愿是良好的,但是,二者還差著幾個段位呢。
靠臨陣磨槍,惡補舊賬,強行的把他們扯在一起,猶如過去的包辦婚姻,個中的滋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后記:
寫到最后,愈發的傷感與無奈,做為曾經的局內人,于黃董的為人心生敬佩,在這個當口發表此文,始終在提醒自己,不辯解,不落井下石~
但大眾餐飲的屬性告訴我,還是要定下心來,回歸餐飲本質,走正道,做實事,讓自己更強,更專業!
有時,在彎道超車的過程中,容易被天上飄著的豬晃花了眼鏡~
不管怎樣,實體經濟本來已舉步維艱,面對此情此景,相信餐飲老板們的感同身受當不在少數~
還是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但愿各位以此為鑒,創業路上多艱,且行且珍惜吧~
自五月份起,為更加深度的服務于廣大餐飲企業,餐飲020整合并成立了各業態、業種的領軍企業組成的專家團隊,為有需求的餐飲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和顧問服務。
不論您的企業規模大小,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階段,歡迎咨詢并樂于為您提供服務。聯系人:羅先生。微信、電話:13332662349
– END –
作者 | 孫旭(餐飲O2O咨詢部門合伙人、資深餐飲經理人、中烹協休閑簡餐委副主席,微信s13509622118)
來源 | 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