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社區商業的接受度明顯增加,特別是社區生鮮等業態逆勢增長。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眾多傳統生鮮企業也借助技術平臺加快轉型,社區生鮮店迎來了新的發展與機遇。
今年年初,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區生鮮需求出現井噴,社區模式成為生鮮新零售的突破點。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社區生鮮又將如何發展?

“群雄割據”時代來臨
據報道,疫情令消費者將購物行為加速遷移至線上,社區生鮮+電商受益于此,迎來了久違的春天。每日優鮮曾經披露,在疫情期間,其單月業務量一度大增300%,客單價提高至120元。盒馬、美團買菜、京東到家等生鮮頭部商家在疫情期間都迎來了用戶數和訂單量的增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市場也再次看到了社區生鮮+電商的成長潛力,紛紛拋出橄欖枝:5月,叮咚買菜完成了一輪3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20億美元;7月29日,中國社區零售的領軍品牌十薈團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C2輪融資;7月23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
獲得新鮮血液的生鮮商家隨即開始了新的征程。業內人士認為,生鮮電商的下半場即將進入“群雄割據”時代,而社區生鮮也會隨之迎來一場新變革。據相關統計,國內社區生鮮及團購等規模將在3-5年內超過萬億元。在生鮮新零售領域,下沉市場用戶的消費需求快速升級,催生出一眾高速增長的社區團購企業。
叮咚買菜與每日優鮮都是前置倉模式,前者的大本營位于華東地區,后者則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作為主場。然而現如今,叮咚買菜也已經在北京首批開設了18個前置倉,并采用新人送紅包、免配送費等方式拉新。

由美團孵化的美團買菜也采用前置倉模式,據美團透露,其在北京的服務站(前置倉)數量已經超過60家。美團還表示,目前美團買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上線,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加速拓展美團買菜業務。

此外,采用前店后倉模式的盒馬mini店近期也落地北京。據盒馬mini透露,今年走出上海后,將大規模加速開店。

可以預見,今年生鮮電商在區域市場的競爭將空前激烈,強敵環伺之下,生鮮玩家們壓力巨大。新融資到位將令生鮮玩家們在競爭中擁有更多籌碼,更好地應對來自巨頭與行業對手的進攻。
“小而美”的生鮮誘惑
近來眾多行業巨頭重聚社區商業,不管是開mini店,還是加碼社區拼團,有一個共同特征,不約而同聚焦到了生鮮品類,都把生鮮作為經營的重點。
近日,三則與社區商業有關的新聞引起業內外的關注。一是大潤發宣布要開mini店,定位社區加強型生鮮超市;二是昔日家電巨頭國美開出了首家社區生鮮超市;三是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聚焦社區團購,同時把“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三家均是行業內的大牌企業,此次不約而同地在社區商業布局,看似是巧合,其實背后有許多必然。生鮮是民生商品,與消費者的生活密切相關。為了保證新鮮,生鮮商品一般都少量多次購買。購買頻率高,離家近的門店則成為首選。
生鮮品類孕育了巨大商機,社區店的生鮮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眾多知名零售商加碼社區商業,以及許許多多無名生鮮小店的加入,社區生鮮的蛋糕正被快速分食。社區店做大做強后,對于大賣場、超市不算是好消息,當消費者把更多的生鮮購買機會放到社區店,勢必會減少到大店的頻率。這表面上看是社區店的競爭,其實影響的是所有超市業態。
供應鏈是重中之重
社區生鮮店的高歌猛進,讓許多零售商也加快調整步伐,盡快做好做強生鮮品類。有業內人士稱,當前,生鮮供應鏈的建設已經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再也不能走捷徑。一些零售商的蔬菜果品采購全部都放在批發市場,或依賴于供應商供貨,看似快捷方便省時省力,但會因此失去搭建生鮮供應鏈的機會。通過這次疫情可看出,在關鍵時刻,生鮮供應鏈猶如護城河,可以保護零售商在這場“戰疫”中降低風險、保存實力。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供應商的能力有限,無法構建所有生鮮商品的供應鏈,那就要從最緊要的做起,優先關注蔬菜的供應鏈,因為蔬菜是消費者無論如何都必須購買的商品。不僅如此,如果蔬菜品質好、價格優、品種豐富,還可以吸引更多顧客到店。
危中有機,疫情為生鮮電商、社區生鮮產業帶來了強勁助推力,但是疫情結束之后呢?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其實,無論怎樣擴張,所有的生鮮零售都必須考慮供應鏈問題,生鮮類產品對于環境、溫度十分敏感,冷庫和冷鏈運輸必不可少。
另外,專家表示,在全球疫情持續發酵的情況下,未來幾年內,社區生鮮行業將進入快速成長階段,行業格局正在從百億級別爆發增長至千億級別,把“到家”和“到店”相結合,并且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來源:中國商網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