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越重,成本越高,現炒現賣、一爐一份根本不是掙錢的路子。”
“如果外賣品牌去走重模式,人工、物流的成本都能把企業拖到不堪重負,崩潰而亡的結局。”
不看好、唱衰重模式的業內人比比皆是,聽起來前途簡直“一片黑暗”,重模式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可就在今年10月,外賣品牌義泰昌,宣布獲紅杉資本中國A輪數千萬的投資,采用現炒、現蒸、現煮等中國傳統烹飪方式制作中式快餐,獲得相關資本機構2000萬的投資。
11月,在外賣獨角獸資本對接會上,武漢外賣品牌菜大師和靠譜投、勝鼎餐飲創投達成數百萬的投資意向。
除此之外,還有上海的A夢等一眾現炒外賣品牌活躍在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外賣平臺的前列。
何為重型模式的外賣?
從成本、效率、服務上講,即人工成本相對較高,出餐效率相對較低,注重餐廳和送餐服務,多以自建物流為主的外賣。
物流太重,成本偏高,短板不少
物流之重,多數餐企承受不起,不得不對人工做“減法”。
仔皇煲創立的前兩年,也有自己的配送團隊,“那時候店里生意不如以前了,就開始為外賣加碼。”
創始人薛國巍說,15家店,當時每家店雇傭了四五個外送員,“人多了,成本高了,各種問題也多了。”
“訂單一多,人手不夠;訂單一少,人又臃腫。”
沒事干就在店里幫忙,忙起來的話就一家家送。
按績效還是固定發,“死工資我不劃算,按績效他不劃算。”
這樣很非常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
電動車、外賣箱都得自己買,自己修,經常出現破損、丟失的情況,每個月的“電話費都不少呢。”
同樣,金百萬的創始人鄧超在轉型發展外賣的同時,也在忙著減掉人工。
他曾分享到,“外賣的未來就是新零售,我們金百萬的外賣也會朝著‘輕裝修、輕服務、重生產’的零售型餐企的方向發展。”
重型模式的外賣高度依賴人力,效率難以提升,拿到投資的這些重模式外賣到底做對了什么?
點擊查看往期更多文章:到底該不該自建配送?
為什么我避輕就重,做了現炒外賣
義泰昌,作為廣州、深圳地區的“萬單天團”,外賣營業額在三大平臺都能排進深圳前三甲,單店外賣營業額幾乎在每個商圈都可以排在第一名。
從最初的地推,不滿100單,到現在的6家門店,10萬單月銷量,預計今年的整體營業額將會破億;
上海的A夢堅持“重模式”發展外賣,認為“大而全的品類戰略才是藍海”;
菜大師,“美團外賣武漢光谷店月銷9999+單,餓了么光谷店月銷16761單,數據顯示單店最高銷量總共超過了2.6萬單。”
按照正常水準,一個外賣店鋪70-80單計算,武漢菜大師的10個店差不多賣出了同等商戶100個店的訂單銷量。
問題來了,為什么他們都選擇了現炒外賣,避輕就重呢?
“與多生冷種類的西餐不同,中餐注重火候、鍋氣,即食口味最好。”
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說,如果外賣能做到現點現做,送過去還能保存鍋氣,那是極好的。
“比起加熱送過來的便當,快餐還是現炒的好吃。”義泰昌創始人柳正天認為,何必避重就輕,我們應該為顧客提供一份有鍋氣的現炒外賣,好吃,再來。
劉強東曾經說過,把產品、服務和價格都做好很難,但是做好其中一個很簡單,“所以有了京東”。
想要都做好就必須重模式,包括物流系統、信息化系統、財務系統等等。
同理,要想做好外賣,包括“豐富、快捷、好吃、穩定、實惠”這五方面,當然,擇其一二不難,全部都做好的話就很考驗企業的能力。
“如果京東只賣3C產品的話他怎么活?還有優衣庫,在重模式之下也是多產品,男女老幼童裝、眼鏡、鞋子、襪子、雨傘、包包這些都賣,如果不賣這些,它后端的成本根本就攤不薄。”
柳正天告訴頭條君, 豐富產品線后,自然可以攤薄后端成本。
而A夢對“重模式”同樣有著執念。
“正因為沒人敢這樣做,全品類才是一個藍海。我們要讓‘沒特色’變成A夢的最大特色,把每一款都做得讓用戶滿意。這樣人們點外賣的時候,很容易想到我們。”
A夢合伙人梁宇文說,“我們做過用戶調查,很多忠誠用戶都是因為我們餐廳品類多、服務好才會一直選擇A夢的。”
大多數外賣餐廳最多只有1-2款能達到這么高的銷量,目前A夢月銷量上千的菜單品就有十幾種。
他表示,外賣餐廳就應該通過全面的品類覆蓋,提升用戶的復購率。
與許多商家選擇的平臺配送、外包物流不同,重型外賣模式以自建配送為主,“外賣與餐廳不同,不像堂食能看到門廳、桌椅、穿著、服務”。
“由于各大平臺的配送員,同時負責區域內的多個商家,依次取餐配送,會導致送餐人員負擔重。好好的(餐品)等送到最后幾份時,不僅(客人)等的時間變長了,配送員的耐性也差了。”
梁宇文說:“我們的騎士團隊送外賣至今,幾乎沒有一次差評。”
“配送員和用戶接觸的短短10秒,就是餐廳最重要的show time。很多自建配送的餐廳不注重這點,實際上是浪費了一個向用戶傳遞品牌信息的渠道。”A夢創始人蔡福泉表示。
所以A夢要求,所有配送小哥在給用戶送餐的時候,要兩次標準地鞠躬90度,用來表示對顧客的尊重;
一方面體現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提升品牌的記憶感。
渝鄉辣婆婆創始人李進飛對此深有同感,“如果平臺的配送小哥服務不到位,顧客一般都算在你頭上,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的配送隊伍,不能保證細致的服務和高標準的執行。”
你能要求第三方配送或平臺去為每份外賣做這些嗎?
此外,一般外賣收集反饋信息的途徑有三:用戶評價(最為普遍)、電話微信回訪(不定時)、線下會員活動(范圍小)。
李進飛則表示,自建配送的一大好處就是每次外賣好不好,能從自己的配送員那里獲得最真實有效的反饋,每個人、每份單、每道菜都能對癥下藥,在下次做得更好。
依賴廚師的外賣一定活不下去?
現炒外賣就肯定出餐超慢,然后一片低評?
產能跟不上,問題一定在人工不如機器?
關鍵還在于管理,這方面,他們有許多想法和行動:
菜大師創始人王濤說,“后廚有的人很忙,有的人卻不知道該干什么”,這就是信息不同步的原因。
菜大師以2個廚師為1組,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ipad設備,任務就來源于后臺的統一派單,清晰而明了。
而且,ipad里會一一記錄每個廚師的接單量和具體餐品,不僅可以作為員工的績效考核,還能讓顧客追溯源頭,責任到人。
只要企業有員工,必定會有各式各樣的管理問題出現,遇到問題就逃避不是解決之道。
在外賣競爭日益激烈的如今,重模式的現炒外賣和輕模式的標準化外賣,究竟誰能活得更出彩,不必過早斷言。
不論輕重,外賣的下一個階段,必然是連鎖品牌瓜分流量,搶占大頭。
也許有些路,有人能走到最后,笑得很開心;也有人不堪考驗,倒在了路邊。
剩下的,也就成了勝利者。
你是看好外賣重模式還是輕模式?歡迎評論區留言~
福利區
免費!免費!免費!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品類選不好?
流量搶不到?
留不住顧客?
這都不是事兒~~
二十五塊半兩年發展60家加盟店門店年營業額過億憑什么?
二十五塊半創始人朱天成帶你
突破同質化競爭操盤品類、流量、品牌
20號下午3點教你一年賣它個一億!
識別二維碼火速報名~
更多干貨 · 點擊閱讀
|
|
· END ·
統籌丨孫冰
編輯|孫冰 制作|外賣頭條
-加入外賣社群-
首席外賣官|an361360
-洪七公外賣課堂 -
更多課程敬請期待~
首席助教 微信|cykjxy
外賣領域,頭號媒體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