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庖丁解牛:巨匠的7大品質 丨【勺子深薦】

    點擊藍字關注后臺領取餐飲必備工具包

    來源王育琨頻道編輯|Neo

    《庖丁解牛》的故事早已為普羅大眾喜聞樂見,如今細細讀來頗有一番新意。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節奏;每一個旋轉,都似一個音節。

    他跟牛合二為一,他順著天然的節理和紋理,一刀而下,井然有序。當整只牛解開了,他才松一口氣,提刀而立,從容自得。

    漸漸從緊張中,松弛下來,再把刀收拾好,收入套中。把自己的心神重新安頓,收斂起來,回到自己本身。

    旁觀的文惠王說:“好啊!你的技藝真是出神入化呀!”

    庖丁拱手回答說:“大王,我這不是什么技藝,是自然大道通過我來呈現而已。我跟牛合一了,不再對立了。我開始殺牛時,看到的是整頭牛。牛和我是分開的。3個月之后,我就看不到整頭牛了,我面前的牛就由許多間隙和空間架構。現在我不用眼看,我的心神一下子就把牛的里里外外梳理得特別清晰。用刀就渾然一體了。我這把刀,19年殺了上萬頭牛,好像還是剛磨完一樣。我解牛只是順勢而行”。

    梁惠王說:“好啊!聽了你的話,我學到了養生之道。”

    這個故事意味深長。

    牛的筋骨和經絡,相當于復雜的社會。

    現實社會的利得沖突,使人活在生存奮斗的恐懼之中,活在利害關系中,活在權力的撕扯之中。庖丁解牛卻呈現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不必卷入是非利害,只要用我們清明地觀察,隨順自然,就會合上自然法則。

    莊子用超然的心態俯瞰眾生的是是非非。宇宙自然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在沖突最熾烈的地方,還會看到對立的兩極之間悠然而生的內在聯絡。

    我們只要了解一個事物的來龍去脈,會找到化解是是非非的通道,逆襲、反轉或隨順自然脈絡的發展。一如刀運行在牛的肩胛空隙之中,就會隨時隨地活在一種愉悅的狀態之中。

    庖丁是一個匠人。中國歷史上的匠人、武術家、醫生、農民、煉丹師、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等,都是得道高人。

    《法華經》中記載,善財童子53參的故事,就是善財童子拜訪53個在某個專業領域拿出了不同反響的絕活,自然就成了生命的覺者。他們傳承著中國文明。

    庖丁承載著工匠精神與科學精神一體的七種品質:即謹慎、敬畏、鄭重、精進、素直、廣大、包容;同時也修煉了兩種能力:化濁為請的沉定力和破墮通變的創生力。

    七種品質與兩種能力,不是義理邏輯上理清楚就行了,那是把生命交給了當下的絕活,是一種修之身的功夫,是一種生命覺醒的意念。

    本文著重剖析其蘊含的七種品質。

    01

    品質一:謹慎

    道心惟微,慎終如始

    庖丁謹慎。

    庖丁殺了19年牛,每次都如同第一天站在牛面前一樣,因為這可不是件小事。自然法則存在于每一個當下的細微事物中,做事很需要有點如履薄冰的謹慎。

    庖丁解牛已經純熟到如此地步,都不會想當然。

    他清楚地知道,容不得任何一點掉以輕心的地方。必須全神貫注,才能捕捉到牛的內場域與天氣氛圍等外場域所給出的特定空隙和脈絡。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工作狀態。

    而現實中的人們,都活在自己的慣性中,都在用自己的習性排除新發生,安住在以前形成的套子里。在套子里很舒服,輕車熟路,沒有不知道的了。經驗成了標準,標準成了枷鎖,枷鎖拘押了天性,被拘押的天性反彈注定會產生煩惱和恐懼。

    煩惱產生后,會有一系列的沖動。

    第一個沖動,是排斥新發生。干脆說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不可能的!當我們有太多不可能的時候,但是需要警醒,說“不可能”的根據是什么?

    第二個沖動,是不屑一顧。我大風大浪都走過來了,就這泥水溝里一點漣漪,還能擋住我?可行事往往敗在不經意的細節。

    第三個沖動,是不擔當不作為。會找出一大堆更為緊迫的事情,把真正該做的事情推掉。必須做的事,你擔當不作為必受其害。

    這些道理,很容易懂。一到現實又很容易被習性拘押著走了。一如盧梭所說:“人生而自由,卻往往無不在枷鎖中。”

    富蘭克林·羅斯福則更為直接:“人類不是命運的囚犯,而是他們心靈的囚犯”。

    生命的覺醒者如庖丁,他已然沖破了束身的枷鎖,心靈已經自由了。

    02

    品質二:敬畏

    敬畏因果,刻骨銘心

    庖丁敬畏。

    牛,比喻為天生的氣質、性格、性命之理;刀,則是人的心神。

    如果橫沖直撞,不敬畏,不把牛的天然脈絡視為神明,牛刀早就給毀了。哪里還能19年如一日!敬畏一個事物的本真和無窮性,敬畏自然形成的條理,隨順客體的天性和脈絡,根據我們的身體特質去活、去發展,就不會傷害到我們的天性和身心,而且還會使我們隨時隨地活在一種愉悅飽滿的狀態之中。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這是為人處世的底線。守住這個底線就是敬畏。

    守在底線是沒有出路的,還應該往上走。

    人做成一件事,并不是簡單的個人力量。在此之外,還有自然的力量和外場域的能量。世界上的能量通在低處匯集,無論有多牛,都不驕傲自滿,都要懂得敬畏,這是重要的謙德。只有懂得謙虛、居下、低調,就會得到意向不到的能量。一如《易經》所說:

    天道損盈而益謙,

    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禍盈而福謙,

    人道惡盈而好謙。

    人都是帶著使命來的,而個人使命的完成,卻不能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更需要隨順自然法則,以借上自然力量的東風;還需要靠他的謙德,匯聚路人的能量協助他完成使命。

    見到盛氣凌人的人,我們就知道他太缺謙德,必定會遭遇失道寡助的場面。運氣、風水都不會幫他了。一個人的運氣寫在他的臉上,寫在他對人對事的態度上。

    在人的天性中,有迸發和創造的可能,有行善的可能,有怠惰的可能,也具備毀滅和摧毀的可能。

    善和惡是沒有明確區分的,都是瞬間轉化。

    善施與者,如果是借功德名聲壯大自己的私,善行就變了味道,就會淪為惡;如果一味順著自己的喜好,不顧惜周邊人的利益和感受,看上去是順應個人天性,實際上是為惡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法則,從來不爽。

    03

    品質三:鄭重全心全意,一絲不茍

    庖丁鄭重。

    一整頭牛都全然解開了,庖丁清澈的自覺意識,并沒有消除。他會輕松地松一口氣,讓自己沉浸在舒暢的感覺之中。

    這是一個生命的完成,也是一份生命的享有。再一絲不茍地把一切都收拾好,實際上是把自己收拾好,重新獲得氧氣的補充。使自己的身心靈,不會過度的緊張而過度的使用。這種至始至終的鄭重,成就了庖丁技藝和道德。

    一個好廚子,一年也要換把刀;一般的廚子,一個月要換一把刀;庖丁的刀用了19年了,刀沒有換過,而且鋒利如初。

    鄭重,可以避免讓自己糾纏于現實的是是非非,保持自己一以貫之的清明,沒有一點掉以輕心的地方。

    庖丁解牛就是一個合規的寓言。

    一整頭嚴絲合縫的牛立在那里,庖丁甚至不用眼睛都能對牛的天然組織和紋理了然于心。這就是合規,合上事物本然的自然秩序,合上那些不可言傳的復雜紋理和經絡。

    庖丁用刀不是去砍、去切,而是順著牛的紋理走就成了。所有的那些難纏的筋脈,都不會妨礙刀子的行走。別人用戰爭、用沖突才能解決的問題,他卻只是肅然鄭重順著牛的天然組織紋理走就成了。真可謂: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爭,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為配天古之極。

    對于造物者和建構者來說,他必須向世間的苦處行,才可以聚焦生命的目標;必須向自己的苦處行,拿出絕活可以消解或解救人類的困難。

    04

    品質四:精進一往無前,勇猛精進

    庖丁精進。

    庖丁解牛,拿著刀揮舞自如。他認為那是道的運行。因為在那個迷人的弧線中,有天人合一靈魂的歌詠。每一剎那都有不同感受與呈現。

    庖丁深知,一剎那接一剎那生命的美,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每一剎那都是在面對一個新的客體,每一剎那風向人流都不一樣,每一剎那走刀的寸勁和方向都有變化。那那猶如激流中的浪花,每一剎那都歡快地精進。

    生命在不斷創造、創生中豐盈。生命從物質到身體,到心智,到靈魂,再到靈性,每一個階段都在超越與包容,每一個階段都是深度更深,意識更高,含攝更廣。

    每個人都是一個主體,一個人的價值在于他對社會的有用。他的效用越大,價值越大。

    在每一個當下,這個效用都體現在一個“相”上。

    任何一件事都有“體、用、相”三個維度。本質主體沒有變化,效用卻不停地在變化。而實現“用”的“相”,則更是具有無窮的組合形式。如果執著于一個曾經好的“相”,而不問具體的“用”,必然要被淘汰。

    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任何一個“相”可以傳遞借用。一個不怠惰的人,一個勇猛精進的人,他就會讓“相”即生即滅。

    讓“相”即生即滅,這反映了事物曇花一現的本質,也反映了一個人勇猛精進的程度。

    庖丁之所以威武,就在于他有著讓相即生即滅的魄力。一剎那接一剎那的,一剎那接一剎那的,一剎那接一剎那的,一剎那接一剎那的精進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人生其實就一個瞬間。未知的東西多了去了。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生命,“殆矣!”

    當你把名利當目標,名利就會捆綁了你鮮活的生命。漸漸地就會失去喜悅和安寧。翻轉過來,聚焦當下,聚焦有限生命的瞬間,聚精會神于當下,無限的可能性就出現了。甚至無窮宇宙的奧秘,都在當下呈現了。這樣你也就擁有了勇猛精進無限的驅動力。

    勇猛精進,是在現實有效性工作中一點一滴的進步。專注于當下的改進!當下的意義,就在于擯棄過去未來的一切虛幻,只對當下場域負責承擔到底。只有在沒有目的心和計教心的情況下,才是真正的做事。

    無論是成長還是生命的覺醒,焦點都在于是否可以每一個當下拿出絕活。有絕活,才可以成長,才可以有生命覺醒。

    05

    品質五:素直抱素守樸,連接萬物

    庖丁素直。

    起初,一頭牛結結實實的在他面前,他感覺在對著一塊大石頭,不知道從哪里用力。三個月之后,他在那些復雜多樣的牛筋、經絡中,他看出了清晰的紋路,看到了巨大的空間。

    半年以后,他就不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觸牛了。他的心神已經對任何一頭在他面前站著的牛,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這個時候,他已經與牛合一了。物我一體,讓他擁有了一顆素直之心。

    松下幸之助父親早亡,家庭困難,9歲就輟學出去漂泊打工。干活多吃得差體弱多病。松下先生認為自己沒有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學問而又少不更事,于是養成了總是向他人請教的習慣。就是后來被尊為“經營之神”幾近神化后,他也一直不忘貫徹“終生學徒”的素直之心。

    這是松下真正偉大之處。松下幸之助說:

    “所謂素直,不是讓往右就往右,讓往左就往左,一味順從。所謂素直之心,是指勇于承認自身不足,并不遺余力保持謙虛態度;

    素直是善聽他人意見的大耳、審視自我的真摯的雙眼,并把它們常備于心。

    素直的態度是進步之母。即使是刺耳的話也以謙虛的態度聆聽,當改之事就在今日立即改正,不拖到明日。

    這種素直的心態能提高我們的能力,改善我們的心智”。

    素直之心就是可以承接天地旨意的心。

    只有當你頭拱地在一步步往前走的時候,當你真正接地氣了,你的心就會純粹起來,你的心就漸漸廣大起來,你就會連接上虛空生生不息的振動頻率。

    素直之心,是一顆做人做事沒有彎彎繞的純粹之心。我們做事,常常帶有許多結論、框框和假設,常常是落進框框里的。

    素直之心,是一顆與事物機理相通的心,是一顆隨順自然的包容心,是一顆柔軟的心,空闊靈然,可以看到真實的風景,可以聽到天籟。

    一般人都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來辨別事物。而至人的心卻像個孩子,分分鐘打開自己,純然以他人心為心,以萬事萬物的心為心。每一個事物理都住著一顆靈魂和旨意。在孩童的素直之中,滲透著天人合一的絕學。“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素直,也就是赤子之心,即簡單純粹,謙下慈悲,開放包容,空闊靈然。善于學習,勇于自我批評,保持一個活潑潑的大生命。

    06

    品質六:廣大空杯開放,無邊無際

    庖丁廣大。

    庖丁的純粹,讓他跟復雜的牛筋骨架連通,讓他與復雜的社會相通連。以至于他敢宣告:這不是術,這就是大道。

    因為純粹因而廣大。不純,不廣;廣大,必純。

    庖丁廣大的心,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那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境界。身在一個局部,卻能看到廣博的世界。真可謂:一即一切,一透一切透,一廣一切廣。

    推究起來,須得對世界真相了然于心。一切都在迅速變化中,一切都在高度振動中。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意聲相合、前后相隨,恒也”。知道宇宙萬物轉化的實相,老子就把收斂低調作為生命的一種基本方式。

    這是一種領導藝術。

    道德不是狡詐,而是一種修之身的功夫。道德修養愈深,言行愈是謙遜,愈是以百姓心為心,以百姓利益為先,而把自己放在百姓的后面,這樣才會使百姓敬佩,會受到百姓衷心擁戴,當然不會處在權力的不安和驚恐之中了!現在說當官是高危行業,實際上就是領導者缺乏基本的領導藝術的修行。

    心純粹了,路就廣大了。純粹而廣大,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那是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祖先們傳承下來的一種生活基本心態。有一顆廣大的心,就可以看到自然美的壯麗。

    07

    品質七:包容混沌圓融,無所不容

    庖丁包容。

    庖丁有一顆包容心,那是已經洞悉了剎那間生滅流轉的實相,不迎,不送,不留,不住,不捆綁,一切隨順,放開一切執著。

    包容心,是一顆很大、很大的心。這顆心就是一切你看得到的東西。你的真心總是與你看到的任何東西同在,盡管你不自覺,盡管你沒有聽到、看到、感覺到,但是你知道你的心就在每個當下所要從事的具體事務之中。

    生而為人就難免會有許多煩惱。但是這些煩惱是被我們自我中心的觀念創造出來的。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強調任何特定的東西。庖丁就沒有這樣的煩惱。

    年輕時的任正非太喜歡較真,太喜歡問為什么。在國營企業,這樣的秉性可不討好。他屢屢有不靠譜的犯上。終于出現一次被騙購物款200萬元的事故,領導借此為由要開了他。任正非曾經向領導保證要好好做,欠款他一定還上。但領導已經容不下他。甚至被騙款項都可以不還。他被迫出局。

    壞事總是結伴而行。一個43歲創業的中年男人,被炒了魷魚還被離了婚,任正非找不到雇傭他的公司,只好咬咬牙自己湊錢創辦公司自己雇傭自己。而公司開始運營以后,他發現自己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卻充滿了困惑。

    這段經歷對他刻骨銘心。在國企他是個有想法的異端,常常有新的主意。還曾經帶領一個團隊開發過程控交換機項目,卻無功而返。沒有領導欣賞他這個跳出原來工作范圍尋找新的可能性的人。他一直受著打壓。他知道了包容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公司全員都按一個順從的調性工作,如何才能有創新?而創新能力是一個人和一個企業的根本能力。

    當然,這段經歷讓任正非思考更多的還是謙卑。他在26后寫的《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吐露了這一段的思考。他深切地認識到,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自己是何等的渺小。同時,他更體會到浪費掉了的生命時間很可惜。

    一個歷經人生冷暖的靈魂,來到了人生的正午,有了別樣的視野。任正非看到了“歪瓜裂棗”的價值。看上去并不完美,但它們很甜,可以給企業帶來業績上的突破。他曾經說:

    “你們搞錯了,棗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們雖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們從戰略眼光上看好這些人。

    今天我們重新看王國維、李鴻章,實際上他們就是歷史上的歪瓜裂棗。我們要理解這些‘歪瓜裂棗’,并支持他們,他們可能超前了時代,令人不可理解。

    你怎么知道他們就不是這個時代的凡高,這個時代的貝多芬,未來的谷歌?

    所以,要合理評價這些人,對‘歪瓜裂棗’不求全責備,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價值并獲得與其貢獻相符合的回報”。

    常人只看到任正非火暴的性格,偏執狂似的創生,刻骨銘心的超越,卻不知道,偏離只是表象。

    真正活在他內心的,是一刻接一刻的本真,一刻接一刻的平衡,一刻接一刻的敬畏,一刻接一刻的謙卑。做人,辦企業,絕對不會是沿著一條既定的坦途走大道就行的。寬容失敗,包容異端,成為華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門店員工積極性不高?

    餐廳產品品質不穩定?

    人力、食材成本偏高?

    看似不相關的現象,本質上都是一個問題

    店長營運技能必修認證班

    ?4月18-20日 北京站

    3天幫你打造高效門店訓練系統,助力店長成為全能型門店管理者!

    掃碼了解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搶占名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12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4月14日 07:31
    下一篇 2019年4月14日 09:5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