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500強員工6年經驗:復盤是實現成長的第一捷徑丨【勺子推薦】

    點擊藍字關注回復“工具包”免費領取23 個訂貨系統工具表

    編者按:

    成長的最佳捷徑。

    作者|Kris(K叔)

    來源|Kris在路上(ID:krisgtd)

    編輯|喬祎

    你有沒有那種越忙越累,越累越忙的感覺?其實,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復盤”。這篇文章作者將和你分享3個復盤的“關鍵法門”,也希望你能夠學會復盤,并享受到復盤帶來的倍速成長。

    怎樣才算真正的復盤?

    前幾天,一位已經財務自由的領導前輩,給了我們年輕人三條人生成長建議,其中一條就是:高頻、持續、深度的復盤。

    在圍棋界,幾乎所有棋手有遵循一條真理:每次不論輸棋贏棋,要做的不是立即欣喜、沮喪,而是沉靜地復盤。簡單說,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自己剛才下過的那盤棋,做一次「找茬+點贊」。

    在運動競技領域,「復盤」這個詞,出現的頻率也極高。

    比如世界杯,大家都在夸C羅自律得自由,說他對身體極其保護,訓練極度嚴格、飲食極度控制。

    但很多人忽略了,身體上的自律只不過是C羅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足球這件事,絕不是練成一個肌肉猛男,就可以搞定的。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身體是基礎,而能否成為一名超一流球員,核心是腦子,要有球商。

    在紀錄片《C羅》里,他每天晚上回家之后都會和兒子玩一會兒,而即使是玩,他也要打開電視播放回放錄像。

    每次比賽結束之后,C羅第一時間就要拿到團隊準備好的比賽錄像,從全局分析比賽,從細節推演總結。一次次傳球,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射門,每一個鏡頭都要回看,為的是找出其中的漏洞或不足,為下一場球做更好的準備。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復盤同樣重要。

    拉卡拉的創始人孫陶然,非常推崇復盤二字,他不止一次提到對于成長的理解:

    人的成長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從書本上學習,一種是向身邊的人學習,最后一種尤其重要:從自己身上學習。

    而所謂的向自己學習,就是復盤。通過復盤從自己身上挖掘潛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客觀、理性地剖析過去的自己,向過去的自己學習。這也是實現高速成長的第一捷徑。

    你沒時間復盤,是因為不知道復盤的好處

    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會說:可我哪有時間顧得上復盤啊!

    這句話,就暴露了你的一個態度:相比沒做完的事,復盤并沒有那么重要。因為你已經天然把復盤的優先級排到了后面,自然也就無法優先實施。

    能否專心投入做一件事,取決于你重不重視。所以,我們來梳理一下復盤的重要性,看是不是足夠重要到讓我們優先來處理。

    好處1:復盤讓你跳出樹木,看見森林

    我們做一件事,很容易陷入一種「被牽著鼻子走」的狀態。雖說今日事今日畢,可事情太多,沒辦法,就只能靠著時間來湊。好不容把事做完了,又來了一項新任務。

    如此,進入了一種越忙越累,越累越忙,根本停不下來的狀態。

    這種忙碌看似充實,實則危險。一旦完全埋頭到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就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局。

    我在剛入公司第一年,也曾陷入到這種低級忙碌里,不復盤,不回看,蒙著眼睛往前趕,可成長極慢。

    有一次和一個前輩聊天,對我觸動很大,當時他詢問了我的工作狀態,然后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公司到底是靠什么賺錢的?」

    我不知道,搖頭。

    他接著問:「那公司主營業務的整個行業發展狀態和趨勢有想過嗎?」

    我還是不知道,繼續搖頭。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了,自己完全進入了一種瞎忙的惡性循環。

    前輩的一段話,讓我受益匪淺:

    「格子間的工作,最忌諱把自己埋在格子里。真把自己當公司螺絲釘的人,永遠都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一定要回頭看,思考自己的工作對于整個公司運作的意義,然后由點到面,去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去理解公司整體發展和運作的宏觀邏輯。

    如果你連公司、行業的整體沒有獨立判斷,那你只會停留在一個用處不大的小釘子階段。」

    好處2:復盤,幫你精準定位工作的套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有些人僅僅工作了一年,卻比很多人工作了三、五年,看起來更加專業、老練?是我們不夠聰明嗎?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最核心的,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快地找到了工作中的套路。所謂套路,就是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拿來即用的框架、流程、經驗,把這些經驗轉化成一種長在自己身上的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調用。

    套路,最吸引的我一點,就是可以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比如,我寫文章。很多人會說,你每天又要加班工作,又要保持日更,是怎么做到的?我的答案就是:套路。

    我的復盤筆記實踐,以寫作為例

    我的寫作套路是什么呢?總結如下:

    早起通勤路上:(7:00 – 7:40)

    閱讀5篇優質公眾號文章,轉存至云筆記app;

    在樊登讀書會或得到聽書,聽一本書;

    到公司飯后:(8:00 – 8:30)

    根據閱讀公眾號文章、聽書內容確定3-5個文章主題,保存至草稿箱。

    中午飯后:(12:00 – 12:40)

    根據文章主題,寫下能夠想到的核心立意、以及文章素材。

    晚上通勤:(40分鐘,因為加班時間無法保證,給不出具體時間表)

    打開手機筆記草稿箱,繼續完善文章的立意、觀點、論據、素材。

    孩子睡后(10:00以后)

    打開電腦草稿箱,根據文章立意、論點,在網上、書上查找有趣、有料的素材,對文章進行補充完善。(這個時間相對不固定,畢竟有些文章寫得很順,時間很短,有的文章打磨則要更久一些。)

    以上,就是我一天的寫文章時間表。

    是不是聽起來很繁瑣,很笨?確實是,但沒辦法啊,我要上班,要加班,還要陪孩子玩,我只能不斷地復盤自己的每一天,然后從其中找到可以支撐我繼續寫作的時間。

    顯然,這個套路,并非我第一天寫文章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的,而是經歷了不斷復盤、不斷迭代的過程。比如時間不夠怎么優化?寫作導致睡覺太晚,怎么調整?寫文章容易時間失控,怎么調節?

    這也是我堅持寫作兩年以來,能夠保持持續更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確定了一個我可以持續輸出的套路。

    不斷地回頭看,自己踩過的每一個坑,然后千方百計把它填好,才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套路,支撐我穩定的輸出。

    于是,看起來很難、很復雜的事情,在套路之下就簡單很多。

    要想做好復盤,必須遵循 3 個原則

    我之前提到過,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自我進化,而自我進化的核心路徑就是復盤。

    如何才能高效復盤呢?三個核心關鍵詞,就是高頻、深度、持續。而我的復盤工具,就是每周的周記。需要滿足幾條原則。

    原則1:高頻

    復盤的頻率,決定了自我進化的速度。我猜,每年年初,你都會給未來的一年確定一些目標和計劃。但我也猜,每年的計劃基本上到下半年,也就忘個一干二凈了。為什么呢?因為復盤的頻率太低了!

    很多人的年度計劃,真的只是一個時點動作,做完了就扔到一邊,不再回看,不再復盤。等到年底了,想起來該寫個總結了,再把年初的計劃翻出來,含著淚做個總結。

    其實這種事情,我以前也干過。年初雄心壯志大干一場,到了年底就小心翼翼地包裝一下自己的個人總結。似乎看起來還不錯,其實心里知道,又TM荒廢了一年。直到,我找到了自己的復盤工具——周記。

    從此我把復盤的頻率從年,變成了以周為單位,每一周都要做復盤,回顧這一周的計劃完成情況,目標可實現程度,需要下一周做哪些調整。

    2017年,作者在周記里的固定模塊

    每周公眾號增粉目標進度表

    有一次,我和一個讀者聊天,他也在堅持寫周記,我說:「每周寫完周記,我都會覺得,上周的自己是個傻逼。」他深表贊同。

    一旦發現之前的自己,有太多的差距需要彌補,太多的錯誤需要修正,太多的墮落需要調整時,就會深深地痛罵以前的自己。罵完之后,乖乖調整計劃和行動,爭取讓下一周過得沒那么傻逼。

    另外,復盤頻率調整為周之后,就像是給自己的惰性安了一個定時炸彈。就算你喪了好幾天,一到周末,一開始寫周記,那顆墮落的心,就被炸得稀碎。碎裂之后,收拾收拾繼續上路。

    當然,周復盤有一個前提很重要,就是一定要百分百真實地還原記錄。

    在我的周記里,不管這周狀態好還是不好,都會如實記錄,所以很多周記的小伙伴會私信我——K叔,我覺得周記里的你和公眾號里不一樣!以前以為你是自律大神,后來才知道,你也有荒廢的時候,哈哈哈。

    對啊!我又不是機器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也有雞毛蒜皮、油鹽醬醋,但是只有高度真實,才能讓自己更準確地找問題,從而迭代成長。

    原則2:深度

    復盤的深度,決定了自我進化的質量。復盤不是淺嘗輒止,否則只會永遠浮于表面。所以,我在寫周記的這些年,始終在倒逼自己,做更加深度的思考。

    以前的周記,更多的是家長里短,基本上是自己的生活的一些流水賬。但我知道,這種流水賬的記錄,并不能讓我實現成長的突破,只會進入成長的瓶頸。

    于是,我開始刻意地在周記中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觀點。

    但觀點不是從腦子里隨便飛出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持續地輸入,深度地思考,才能寫出來。

    慢慢的,我的周記增加了讀書心得部分,以及深度思考部分,為的就是倒逼自己,建立知識體制和系統的價值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低水平循環。

    這種想說又不知道說什么的狀態,我太能理解了。就跟我最初開始寫文章,寫周記一樣,寫個100字就覺得寫不下去了,哪有那么多話可說呢?

    2012年,作者開始在豆瓣上記錄一些想法

    看起來很可愛。

    但隨著持續地逼著自己輸入,輸出便自然而然地流出來了,有時候寫到興奮的時候,明知道要晚睡熬夜了,還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因為想說的話太多了。

    這種從無到有的狀態,就證明了只有不斷復盤,持續輸出倒逼持續輸入,從而實現向上生長的正向循環。

    原則3:持續

    復盤的持續性,決定了自我進化的上限。還是那句話,自我進化是一場長跑比賽,而不是跳高比賽一個時點下,跳得高,看著挺熱鬧,但沒用。人家比的是耐心,比的是持久,比的是誰先累得趴下,比的是誰能堅持到最后。

    具體到我的復盤周記,就是要把周記這件事變成我每周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一句話:大多數人高估了自己1年內能做到的事情,而低估了自己 10 年內能做到的事情。十年有點長,我覺得,可以堅持一年的周記復盤,都會讓自己的人生有一種質的飛躍。

    我第一篇周記,其實是受當時的一個豆瓣友鄰影響。

    記得剛開始他的周記文章,更多的是一些只言片語的隨筆記錄,結果有一天偶然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文筆老道,觀點犀利,讓我刮目相看。點進去一看,我才意識到:周記真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開始,在小組里大家都躍躍欲試要堅持寫周記,但最后做到的只有他一個人,而那將近半年的周記,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改變?

    那個時候,他的周記已經有相當規模,并且開始付費訂閱了。我想都沒想就交了錢,然后開始窺探他的周記內容,無論是生活、讀書、個人管理,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于是,我也行動起來,開始了自己的周記之旅。在2013年6月30日豆瓣寫下的第一篇周記。

    在2013年6月30日豆瓣寫下的第一篇周記

    本以為周記只是讓自己的生活擺脫混亂,但沒想到,寫到差不多十幾篇的時候,我發現周記已經沒辦法滿足自己的傾訴欲了。于是開始輸出文章,結果一下子被推薦到了豆瓣首頁,漲了幾千粉絲。

    這也是我最開始寫作的種子讀者,我當時也不會想到,未來的自己可以慢慢擁有了一萬、十萬、二十萬讀者的跟隨。

    而這些的發生,都是因為兩個字:持續。

    現在看之前我最開始在豆瓣的第一篇文章的文字,看起來非常可愛,甚至覺得羞愧,但正是每周復盤,讓我實現了文字和思考的突飛猛進。

    給自己定制一份「脫胎換骨計劃」

    前段時間,我因為聽曾國藩的一些故事,開始在周記里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脫胎換骨」計劃。

    而曾國藩作為晚清圣人,同樣也是依靠著持續地自律和復盤,來一步步實現的。

    當年他苦于自己的人生沒有突破,便四處拜訪大儒名師,結果發現,幾乎每一位成就高的人,都有一個習慣,便是寫日記。

    于是他也開始效仿,并且制定了自己的「脫胎換骨」計劃,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我們或許無法成為圣賢完人,但至少可以像曾國藩一樣,靠著高頻、深度、持續的復盤,來獲得自我進化

    選址的好壞直接影響餐廳收入

    可這好壞的界定如何做

    選擇商場還是社區?

    應該選擇多大的鋪位?

    勺子課堂來為您解答

    餐廳選址中的客流量分析

    更多餐飲課程盡在勺子課堂APP

    點擊“閱讀原文”,把餐飲干貨知識裝進自己口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57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0月22日 07:25
    下一篇 2018年10月22日 07: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