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組織運作秘訣:用好“績效考核”這把指揮棒 … | 【勺子說管理】

    編者按:

    海底撈的運營秘訣。

    口述 | 海底撈聯合創始人 施永宏

    整理|林薄

    編輯 | 喬祎

    來源 | 第四屆中國餐飲業人力資源大會

    (主辦方:樂才JoyHR、微海咨詢),演講內容由“餐人餐事”公號首發

    在人力資源的工作中,我認為績效考核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不論是談薪酬制定,還是說晉升和淘汰機制,都是圍繞績效考核的結果來進行的。就算是培訓,落地效果也是通過績效考核來檢驗的。所以績效考核就如同組織運行的指揮棒,可以在很多方面發揮指導作用。

    制定方案前先明確

    在說到制定績效考核的方案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確一些觀點。傳統觀點認為人事部門對人力資源負責,但我們從來沒有這么認為過。我們的核心觀點是,人力資源要和業務緊密聯系,這樣的結果才是有價值的。所以應當是業務主管對他的人力資源負責,也因此,績效考核是和具體業務結合在一起的。具體業務具體定細則,不會有一個萬能的完美方案。

    另外,任何績效考核都一定會有負面作用。我們管理的過程,就是在選擇的過程,兩害相權取其輕。績效考核也一樣,它有很多方法,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企業。

    考核制定抓這4點

    明確了這兩個觀點,就可以考慮如何制定細則。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有 4 個重點需要特別注意,總結一下就是考什么,誰來定,誰來考,考之后怎么辦。

    ○ 考核的指標

    績效考核考什么?這由考核的目標來決定。首先要明確,我們到底是想幫助員工成長、找出他的優點和不足,還是想直接讓公司的業績提升?

    這是兩個概念。如果是前者,以業績為指標的考核就明顯不合適。如果是后者,短期內會很有效,但長期進行就會存在問題。海底撈在 2016 年 4 月到 9 月的時候,因為外賣平臺補貼嚴重,門店的翻臺率同比下降了 4%。為了重新提升翻臺率,我們就把這個指標第一次加到績效考核的標準里了。

    這下慘了,底下的動作就多了:老請親戚朋友來吃飯,要么員工經常聚餐,有的店還規定兩個人一桌,翻臺率一下就上去了。但是這個數字是不真實的。后來我們找到了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服務有了松懈。找到根源以后,把翻臺率的考核指標去掉,把服務加強,9 月翻臺率就起來了。所以像翻臺率這樣的財務指標是很危險的。

    為人稱道的海底撈服務

    所以我們最后的考核指標回歸到了客戶體驗。從訂餐到就餐再到離店,這整個過程中他能體驗到的點我們都拿來做考核指標,衛生、菜品質量、上菜速度、服務態度這些,是我們最后設立的績效考核點。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根據目的去定指標。

    ○ 指標制定者

    指標誰來定也很重要。以前我們最剛開始構建這一塊的時候,都是坐在辦公室里寫什么崗位怎么考核,后來發現根本寫不下去。你不了解崗位是怎么工作的,就沒有辦法去制定標準。真正的指標要和被考核者一起定,一定要有員工的參與。所以海底撈的考核標準都是上下級一起定,員工考什么店長決定,上級看差不多就拍板執行了。總經理有一票否決權,但是從來沒有用過,你不如員工了解他的崗位。

    崗位員工最熟悉自己的工作都做到什么程度

    ○ 考核者

    誰來考核一般有兩個辦法,上級考,或者自評。上級考的好處是他在現場,結果一定是客觀的。除非上級有私心,或者能力不足。自評做不到太客觀,也容易流于形式。當然也可以上級+下級+同事評分結合,這樣的優點是全方位的,但缺點也很明顯:老好人肯定得高分,能力強、敢說話的人得分低。其中都有容易出現的問題。

    我們最后的方式就是內部由店長考核員工,店長由客戶和總部考核,再搭配神秘嘉賓。這樣能做到相對公平有效。這一點上,秉承“誰用人誰提拔,誰提拔誰負責”的原則。

    管理和考核關系的一致性

    店長考核員工,員工是他要用的人。如果不公平會怎么樣呢?他的員工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并且馬上反映在客戶體驗方面。而海底撈是客戶體驗式的,客戶體驗出問題,店長的地位就危險。神秘嘉賓的作用也是如此。員工積極、客人滿意,達到這兩點,基本可以認為考核是公平的了。

    ○ 考核之后

    績效考核不流于形式,關鍵在兩點:有沒有和被考核者溝通,有沒有對應薪酬。溝通的過程其實就是培訓的過程,告訴被考核者做的好在哪、不足在哪,這個過程就相當于培訓了。之后對應薪酬,而且比重不能太低。但要注意不能過于嚴謹,越嚴謹死得越快。因為考核不是目的,幫扶才是目的。

    考核之后的結果要和升遷掛鉤,也必須要淘汰。現在有的企業覺得我本來就沒有人,淘汰了更沒有人了,誰來干活呢。但是這樣就容易陷入惡性循環,越不敢淘汰,你的店就會越來越差。做不好的員工是影響組織力很重要的因素,不要讓他影響別人。

    績效考核8個“易掉坑”

    我們的晉升淘汰和績效考核聯系非常密切,但職能部門沒有任何考核指標。一切秉承我前面說到的,海底撈績效管理的原則:誰提拔誰負責,考核則由客戶(包括內部“客戶”和外部顧客)來評價。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踩過不少坑。上面我說的都是思路,以及海底撈的做法。但是沒有一套方案是萬能的,具體的制定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來制定。我總結了一般企業容易犯的8個錯誤,分享給大家。

    1.領導坐在辦公室制定標準→與被考核者一起制定

    這個我們已經也做過,經驗是一定要有員工參與。

    2.考核者不懂業務→考核者要精通業務,且德高望重

    店慢慢多的時候我們也招了績效考核員,最后發現不懂業務的考核員去考核,既達不到考核的目的,又不能服眾。所以一定要用優秀的標榜去考核。

    3.考核結果中有理論分占比→只考現場操作

    我們以前也在考核中加入理論部分,但發現行不通。餐飲行業服務人員本身總體文化程度就不高,因為理論拉低了考核分是不公平的,員工也不會滿意。

    4.考核結果以分數絕對值來判定→排名制

    分數高低來排名其實是不公平的。實際操作過程畢竟會有變化,不會完全一致,有的考核人員嚴格一些、有的松一些。你沒辦法完全保證分數的絕對正確,用排名就可以。

    5.培訓資料與考核表混淆→只考操作結果,不考操作流程

    培訓是培訓,資料是告訴員工,你用這些方法客人會滿意。但考核是實際,不是說所有方法都一定要用。你告訴員工注意顧客的水杯是不是空了、需不需要眼鏡布,是讓他注意。千萬不要變成顧客不需要,員工為了績效還強行去做,偷偷加滿水、偷偷放眼鏡布。最終的考核目的就是客人是否滿意,中間的細節我們不去深究。

    6.績效結果不溝通,為考核而考核→考核后要溝通,幫扶才是目的

    考核后一定要溝通。讓員工知道哪里做得好要繼續保持,哪里做得不足要改進。考核是為了讓他做得更好,不是為了罰錢。

    7.考核人員拿著表格在現場走來走去→考核人員應在現場參與服務

    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是領導拿著考核表走來走去。我以前親身經歷過,上級站在旁邊,就很容易變成“做樣子”,績效考核時一套,實際操作一套。

    8.考核結果不與晉升掛,而是憑印象→根據績效結果晉升

    最后一個就是晉升,晉升一定要以績效結果為參考。誰是優秀有潛力的員工一目了然,而不是單憑印象做事。

    其實績效是雙刃劍,有能幫助企業更進一步的一面,也有淪為形式主義的一面。做得好的績效考核是非常有力的激勵手段,做得不好也會變成效率很低的一個負擔。海底撈一直堅持的是,簡單有效的績效,才是好的績效。

    店面選址是每一位掌柜開店必遇難題

    搞不懂產品定位、商圈類型

    今天勺子來和大家聊聊

    大數據精準選址

    如何利用數據結合自身特點進行科學選址

    點擊“閱讀原文”

    下載勺子課堂APP與500萬餐飲人一起學習餐飲干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78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10日 07:33
    下一篇 2018年8月10日 08:1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