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滴酒不沾,卻喝了近20噸酒,貧寒少年如何窮其一生成為國酒大師?

    來源:電商觀察網


    中國向有“云煙貴酒”之說。


    上世紀90年代,“煙王”是云南玉溪卷煙廠廠長褚時健,他生于1928年;


    沒有“酒王”的說法,但人們公認貴州茅臺最能代表中國酒文化。季克良就是茅臺酒之魂。


    圖源:頭條-何以解憂有白酒


    初識茅臺


    1939年4月24日,江蘇南通東郊一間茅草屋里誕生了一個瘦弱的小男孩,排行第五,取名克良。


    三歲那年,因為家貧,男孩被過繼給膝下無子的姑姑,改姓季,全名季克良。雖家境貧寒,但季克良聽話懂事、勤奮刻苦,靠助學金讀完了初高中。


    報考大學時,拿不出更多路費,季克良填報了離家較近的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學習食品發酵專業。


    1964年畢業后,經輕工業部選拔,季克良被分配到國營茅臺酒廠工作。


    圖源:網絡


    這意味著要先從南通坐一天船漂到上海,從上海坐兩天火車到湖南,再坐兩天的火車到貴陽,再坐一天汽車到遵義,最后才能抵達茅臺鎮,顛簸、耗時五天五夜。


    一路輾轉,季克良終于來到這個西南小鎮——茅臺鎮,偏僻又荒涼,是季克良的第一感受,但是既來之則安之,他只能咬牙堅持。


    他看到老廠長鄭義興住在14平方米的房間里,屋子中間用磚頭砌一個做飯的地爐,做飯、睡覺都在里面;黨委書記柴希修住在用茅臺酒瓶搭砌成圍墻的房子里,瓦下面就是油毛氈。


    1964年茅臺酒廠有300多員工,產量220噸,虧損84萬元。


    此時的季克良對茅臺還一無所知,在品嘗茅臺的美味之后,他們這批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人員完完全全被美酒的味道俘獲了。


    圖源: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老鄰居酒廠


    他決定腳踏實地去了解茅臺傳統工藝的奧秘,一門心思扎了進去。


    這一進,就是一輩子。


    鉆研茅臺


    茅臺酒制酒環節多且雜,為了弄清每一個環節,季克良最開始從最基礎的生產工做起。


    做生產工是非常累的,工作強度也大,季克良整日和工人們在一起,工作十來個小時,從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積發酵,每個環節都身體力行。高溫環境下,衣服從沒有干爽過。


    除此之外,生產工每人每天還要烤酒,沒有機械化,只能人工搬運。


    背酒糟時因重心不穩常常摔下酵池,在高強度勞作下,經常吃不消,累得暈過去。


    圖源:煙酒回收


    但是為了鉆研清楚茅臺酒的工藝,他咬牙堅持,后來不管是投料、蒸煮還是發酵等,每一個環節他都沒有錯過。


    改良茅臺


    等到他把所有環節的細節掌握到位之后,季克良開始琢磨改良茅臺酒。


    為此他天天品酒,原本酒量不好的他,日積月累了幾十年,也喝了快兩噸的酒。


    也深入車間,看師傅們如何勾酒、調酒,總結其勾兌工藝,并且分析了幾種酒香香型,1965年,季克良寫出了震動白酒界的文章《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第一次科學總結了茅臺酒的勾兌工藝,極大提高了茅臺酒的生產質量。


    此時的季克良像一個慢慢探索進知識大門的學生,品嘗到學習的樂趣之后便更加如饑似渴地鉆進去了。


    到了1991年,已經是廠長的季克良開始了長達20年每天喝酒的習慣,要么是在品酒,要么是在陪客。


    圖源:網絡


    1978年,茅臺實現了17年來的首次盈利,季克良也一直在實踐改良,優化酒的口味。


    雖然他是少有的大學生,文化高也肯吃苦,但是他依然對茅臺酒工藝保持著敬畏與初心,無時不刻在學習與積累。


    這一學習,就是五十多年。


    茅臺之魂


    季克良一路走來,從副廠長到廠長,從廠長到總工程師,再到集團董事長,每一次他都盡心盡力,做到最好。


    他為茅臺付出了自己的大半輩子,將畢生精力獻給了離家萬里的西南小鎮,茅臺也回饋給他令人滿意的結果。


    如今的茅臺,市值超萬億,年銷售達到數萬噸,影響力覆蓋世界70多個國家,國內外很多領導人都喝過茅臺,全國很多企業也在學習茅臺酒。


    茅臺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白酒代表,也成為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


    那么造就了這一段國酒傳奇的季克良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堅持所在呢?


    圖源:浙商網


    1

    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


    茅臺酒一路發展了50多年,途中經歷過許多的誘惑,很多同行都在搞資本運作。


    但是季克良認為自己不是“聰明人”,只會干一件事,就是聚焦產品。


    所以很多年,茅臺都只主打一種酒。


    每瓶酒也要經過5年的時間才能生產出來,這期間還會經過30多道工序,100多種環節,可謂是“五年磨一酒”的匠人典范。


    2

    保持自律 ,加緊學習


    別人都說季克良擁有世界上最貴的鼻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任何茅臺酒,只要他一聞,就可以分辨出年份、酒精濃度、酒齡等等不同的區別。


    原來他是靠味覺品酒,但是自己酒量小,而且味覺很容易麻木,所以他就采用嗅覺來品酒。


    幾十年的時間,季克良不抽煙、不酗酒、不熬夜,飲食清淡,就是為了保持嗅覺的靈敏。


    為此,他還獲得了身體的健康,年近80,,他比一般的老人都要精神矍鑠。


    季克良日復一日的品酒,求教老師傅,進行改良優化,才能成就茅臺佳釀。


    圖源:觀察者


    3

    保持敬畏,一路堅守


    一路走來,茅臺的發展有多艱難,恐怕只有季克良知道。


    沒有資金,沒有人才,季克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遠離家鄉幾十年,如果沒有頑強的毅力,根本待不下去。


    正是他一路的堅守,茅臺才可以一路扶搖直上,可以說,他成就了茅臺。


    2001年8月27日,貴州茅臺在上交所上市。2003年,茅臺產量首次突破1萬噸,這是當年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期望。季克良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2015年8月,76歲的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股份公司董事,辦理退休手續。


    2018年8月,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此時,距他走進茅臺酒廠整整54年。


    從25歲進入茅臺,72歲退休,如今耄耋之年的季克良依然在為茅臺奮斗。他將整個人生都奉獻給了茅臺。初來茅臺時,酒廠年虧損84萬,退休時年收入上百億,季克良是當之無愧的“茅臺之魂”。


    小結


    回顧在茅臺的一生,季克良感慨頗多,他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很努力,回想過去的時候,我沒有虛度年華。”


    茅臺的輝煌,離不開季克良一生的奉獻。




    往期文章推薦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 費大廚創始人費良慧

    可可藏香創始人姚巖 | 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

    姐弟倆創始人宋寶民 | 粒上皇創始人潘俊海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34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月14日 14:48
    下一篇 2020年1月14日 15: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