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子商務頭條、i途汽車
他放過牛,刷過瓶子,39歲攀上職業巔峰,成為上市公司的副總裁,一個不小心卻功高蓋主,被迫離職。
他41歲時東山再起,僅靠幾個人,十幾頭牛,8年時間卷土重來,把銷售額做到200億,一舉成為行業第一。
他就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打鐵還需自身硬
牛根生1958年在呼和浩特出生,是一個苦命人,小時候因為家里窮,不到一歲就被親生父親賣給一戶人家做養子,換來50元錢。
在養父母家牛根生也沒有過上好日子,小小年紀跟著父母干許多農活,更慘的是,在14歲和19歲養母和養父先后過世,牛根生成了孤兒。
1983年,牛根生才有機會進入一家回民奶食品廠,也就是伊利的前身,成了一個洗瓶工。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牛根生每天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哪怕天天重復著同一個刷奶瓶的動作,也毫無怨言。
圖源:蒙牛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的眼睛更是如此,半年后,牛根生被提拔為測瓶組組長。
1983年,廠里搞承包制。牛根生又是第一個沖上去承包了一間加工車間,此后,靠著苦干加蠻干,車間當年扭虧為盈,牛根生被破格提拔為銷售經理。
作為銷售經理,牛根生也在為伊利的市場擴張貢獻了自己的功勞,他從一次喝咖啡的經歷中得到啟示,隨后在冬天進行的伊利苦咖啡的大力宣傳,1996年,伊利苦咖啡雪糕銷售破了3億。
圖源:網絡
這一次的發展讓伊利的品牌深入人心,之后的銷售量也是“蹭蹭蹭”往上漲,牛根生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順利成為了公司副總裁。
雄關漫道,邁步從頭越
隨后,牛根生在伊利的威望和地位越來越高,對于牛根生來說,這是對他的一個肯定,但同時,這也摧毀了他,因為“功高蓋主”,也因為“一山容不了二虎”。
1998年11月,41歲的牛根生選擇離開,開始了單干。
牛根生在事隔多年說“這件事讓他心如刀絞”,表示當時的伊利總裁鄭俊懷“最愛自己”,同時也說自己如果易地而處,“也會像老鄭一樣做。”
這關系,剪不斷理還亂啊!當時牛根生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離開自己奮斗十幾年的伊利,就不得而知了。
牛根生敗走伊利之后,本來以他的年齡在人才市場上占不到什么優勢,但是他有著十多年扎實的乳品行業的管理經驗啊,牛根生也并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
他決定,重頭再來!
圖源:蒙牛
他先去大學進修了一段時間,重新梳理自己在伊利一路走來的得失,醞釀未來事業的藍圖,之后就開始著手準備資金和人才。
牛根生以前的屬下知道他要重新做乳業,大家要么辭職跟著他干,要么紛紛進行投資,籌集了1000多萬和眾多優秀人才之后,1999年1月,在呼和浩特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開始了蒙牛的商業傳奇。
他的第一步就是將800萬砸向了牛奶的研發,并創造性地選擇“一凈一稠”技術,確保牛奶品質。
第一個采用現代代殺菌技術,無論牛奶里有多少細菌,高溫一過,都能殺死。
在百分之百原奶中又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從而使牛奶聞起來更香,飲起來更濃。
三大戰役定乾坤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后,牛根生相繼打贏三大戰役,一舉走出呼和浩特,沖向全國。
競爭對手為了封殺蒙牛,對奶源嚴防死守,蒙牛的牛奶車被半路攔截,收奶員被不明身份人員打傷。
關鍵時候,牛根生選擇了忍讓,他制定收奶三不干政策。
凡是同行大企業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
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
凡是跟同行收購標準、價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忍氣吞聲的背后是自立更生。牛根生一次性拿出500萬,給5千戶養牛戶發放貸款,“虧了算我的,賺了是你的。”
此外,他對養殖戶的鮮奶采取兜底收購,“價格就高不就低,確保不賠錢。”
圖源:網絡
養牛戶不是傻子,一看牛根生這么實在,鄂爾多斯附近很快就涌現出2萬多專業養殖戶。
到了2000年,日收奶量首次突破100噸,一年后突破200噸。
而到了2006年,5萬養殖戶已經養牛100多萬頭,蒙牛就成了中國收奶量第一龍頭。
解決奶源只是第一步,問題是到哪里加工牛奶呢?
剛開始,牛根生采取的是虛擬經營的方式,即利用別人的場地貼牌生產,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但是,同行依舊從中作梗,很多牛奶加工廠根本不敢與牛根生合作,沒有辦法,牛根生就只好轉為地下。
1999年2月,他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由牛根生派團隊接管這家公司,條件是讓這家企業起死回生。
圖源:內蒙古新聞網
這回,還沒等競爭對手反應過來,蒙牛產品已經源源不斷從哈爾濱發出。
此后,經過3年的鏖戰,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牛根生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廠。
2000年,伊利,三元,光明等瓜分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城市,硬拼顯然是死路一條,所以,牛根生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深圳。
當時,深圳的老百姓都認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洋品牌,很多國產奶廠在那里扔了上千萬廣告費,都沒有搞出個名堂。
偏偏牛根生不信邪。
當然,他的戰術完全不一樣。牛根生一次性招了300多個地推,分成30個小組,每組10人,全部穿蒙古服裝,一個小區一個小區掃。
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純天然無污染的牛奶;
不喝是你的錯,喝了不買是我的錯。
最關鍵的是每個小區前面10箱免費送。
圖源:蒙牛
所以,蒙牛到一個小區火一個小區,一個月下來,超市也帶火了,當年,深圳銷售額突破5000萬。
此后,牛根生一鼓作氣拿下了北京與上海兩大城市。
為鼓勵加盟,他一度提供租金在5000元以內,30平方米左右的鋪面,甚至允許50%的商品為蒙牛以外的產品。
效果顯而易見,2001年銷售額突破27億,并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
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位航天員上天,全國人民記住了“神舟”五號,記住了“楊利偉”,同時也記住了“蒙牛”。
“神五”剛一著陸,電視、戶外、網絡上到處就是蒙牛與“神五”捆綁的身影。
這一年,蒙牛銷售額突破40個億!
4年后的2007年,這一數字達到200億,牛根生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成為行業第一。
圖源:360文檔網
就這么在牛根生的帶領下,蒙牛取得了飛速發展,2004年在香港上市,自2005年開始,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就成了了全國老大,打敗了曾經了大哥和對手——伊利。
2017年的時候,蒙牛的全年營收達到了601.56億元,同比增長了11.9%,凈利潤也高達了20.48億元。
2018年,蒙牛實現收入近700億元,高端UHT奶、低溫酸奶份額保持領先。如今,乳業的市場上,蒙牛已經無人不知,牛根生也成了蒙牛的傳奇人物。
小結
在成功的時候他繼續深造,提升學歷;在失意的時候他選擇進修,沉淀自身。最終成就一次又一次的奇跡。
所以,牛根生能夠成功,絕非偶然。
可可藏香創始人姚巖 | 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
姐弟倆創始人宋寶民 | 粒上皇創始人潘俊海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