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佳瑤
來源:職業餐飲網(ID:zycy168)、7808口碑創業網
今年全國的餐飲企業都很難做!食材成本上漲的基礎上,營收反而縮減,大多數餐廳上半年的業績都下滑10%-15%!
但是卻有一家餐飲企業,靠著“比薩+自助”的模式,成為第一比薩自助品牌;
從自助模式轉為聚焦比薩,突破瓶頸期,20天內營收上漲28%;抓家庭客群的基礎上拓展學生客群,營收每年都上漲20%!
這家餐飲企業就是比格比薩。
(比格比薩創始人 趙志強)
1
從小喜歡創業
趙志強1973年生于佳木斯,從小受母親影響走上創業的路。
上世紀80年代,趙志強母親是服裝廠的工人,父親是一所中專學校的老師。改革開放剛開始,為了讓家庭的生活更好些,趙志強母親辦理了停薪留職,在家了開了個縫紉店。
父親為了支持母親的工作,也從學校請假,一起做服裝。
“每天早上,不管我多早起來,父母都已經開始工作;晚上,無論我多晚睡,都能看到我的父母仍在工作。
那時,還沒有電動縫紉機,由于每天踩縫紉機踏板的時間太長,母親的腿總是腫的,睡覺時必須把腳墊高,這樣才能消腫。
因此,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長大后要像父母一樣,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這種下了我未來創業的種子。”
初創業:為了再次擁有家
1991年,趙志強家住的平房被拆遷,從小生活的一個地方突然就沒了。搬家的時候,家里沒什么家當,就幾個大木箱子,趙志強和幾個同學借了一輛三輪車去搬的。
“搬最后一件家當時,平房的房頂已經沒了,陽光照射進來,我認認真真將房屋的每個角落都看了一遍,把每個角落都銘記在我的腦海里。我告訴自己,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次擁有一個家。”
于是當年,趙志強開始創業。“那時候很小,不知道要做什么、會做什么。”上中學時,趙志強就特別喜歡打臺球,他就想,臺球廳生意應該能火,就找母親借了3000塊錢,開了個臺球廳。
當時以3000塊開創事業是挺艱難。
經營1年多后,趙志強的臺球廳有了起色,賺了一萬多塊錢。第二年,市場上出現了星牌臺球桌,非常好,一萬多一臺。
當時,整個黑龍江省都還沒有,哈爾濱也是剛剛興起來,趙志強就四處借了6萬塊錢,買了四個臺球桌回去,回去后生意特別火,每天好多人排隊,大約六七個月就把投資賺回來了。
投資賺回來了還要繼續加快發展,趙志強又買來十幾張臺球桌,然后做大型游戲,開室內滾軸溜冰場。1996年那一年,趙志強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萬。
賺錢之后,趙志強圓了自己第一個夢想:給父母、哥哥和自己都買了房子。
第二次創業:為了給女兒更好的
1997年,趙志強結婚了,隨后女兒出生,當時覺得一定要給女兒一個好的受教育環境、好的生活質量。于是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1998年,再次創業時,趙志強就想開個漢堡店,但是,當時自身的條件并不具備,沒有資金、經驗,漢堡怎么做、怎么賣都不知道。
隨后,趙志強就來北京學習怎么做漢堡。那時候,市場上有很多仿麥當勞、肯德基的快餐店,比如叫麥肯姆、麥克漢姆,趙志強當時選擇了麥克漢姆,交了5萬塊錢加盟金,去培訓了3天,就回去開漢堡包店了。
1999年12月,趙志強的第一家漢堡店正式開業。
開業之初,生意不是特別好、“但我那時候的創新的比較多,不停折騰,我們引進了熱狗、pizza、意大利面、蛋撻這些產品,那時候真是非常火。”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趙志強就想,北京一定有很多發展機會,就和妻子到北京考察,當時看到了很多漢堡店,做這個已經沒有機會。但是,趙志強發現必勝客等一批披薩店,生意都非常火。為了差異化,趙志強決定做披薩自助。
2002年7月18日,趙志強的比格披薩第一家店終于開業。
2
開創“自助+比薩”模式,17年時間開出140家
比格比薩2002年7月創立,以北京為中心,已經在華北市場深耕17年,開了140多家店了!
雖然外人看起來風光無限,不過在實時變動的餐飲市場中,比格比薩自然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一度跌入谷底!
1
17年前,用“自助比薩”模式一舉成名
2002年,無疑是餐飲紅利,更是比薩的藍海市場!
那時候比薩還屬于必勝客的“專利”,并沒有幾家做比薩,但是必勝客的比薩價格又比較貴,所以人們接觸的還是比較少。
而比格比薩正是瞧準了這一點,用性價比作為利刃,首創“自助+比薩”的形式,讓人們花幾十塊錢就能吃到很多種口味的比薩。正是因為自助模式,比格開業就爆紅,烏央烏央的人圍著店鋪,水泄不通!
2
十年后,業績停滯不前
“比薩+自助”的模式讓人們對他豎起大拇指,現在放眼全國,也沒有其他比薩品牌這樣做。
2012年,正是比格比薩成立的第十年,已經在全國開出了100多家門店,但是也進入了瓶頸期,業績再也漲不上去了。
2012年-2015年,比格比薩一直這樣不痛不癢的經營著,業績也沒有提升。
3
突發負面新聞,營業額下降20%
禍不單行,2015年,比格的一家加盟店突然被曝出了負面新聞,這對比格比薩影響非常大,營業額直接下降20%!
營收本就停滯不前,再加上負面新聞纏身,這讓比格比薩元氣大傷。
趙志強立刻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從頭到尾進行改革,讓比格比薩“起死回生”!
3
重新定位只聚焦比薩,營收每年上漲20%
總結了十幾年的經驗,趙志強進行了多方調研,發現是自助模式出了問題。
因為模式人人都能學,不能成為顧客復購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產品!所以必須要把大家的認知從“比格自助”改為“比格比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顧客十幾年來積累的認知肯定不好輕易改變。于是趙志強打造了一套“小而精”的“組合拳”,2016年大力推行,讓比格比薩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新模式運行的第20天,同店同比營收就上漲了28%!
在那之后,比格的營業額更是穩步增長。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30%,2017年、2018年穩定增長20%!
那么他這套“組合拳”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1
比薩種類縮減至10種,鎖定水果類比薩
組合拳第一步,就是要改變顧客對比格是自助餐廳的認知,精準聚焦比薩!
(1)不做自助的“大而全”,產品變成“少而精”
怎么才能聚焦呢?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縮減產品!
現在,比格比薩只有10種左右的比薩,并且打造爆款榴蓮比薩,在營銷上著力宣傳,讓產品品質帶來回頭客,提高營收!
(2)品類細分,把水果比薩作為主打
比薩在外國多數是肉類,很少會有水果比薩。
于是比格專注走水果比薩路線,陸續開發出香蕉、草莓等口味,與其他品牌迅速打開差異化。
精準的聚焦于比薩,再加上與眾不同的水果路線,顧客的認知慢慢從自助向比薩轉移了。
2
和消費升級“唱反調”,走極致性價比路線
比格在經營的過程中,也趕上了消費升級這個趨勢。很多人勸過趙志強跟上消費升級的潮流,漲漲價,但是卻被趙志強一口否決了!
因為在趙志強心中,西餐都是有固定價位的:漢堡就是人均30、40元,比薩、意面就是70、80元,牛排就是100、150元,超過了這個范疇就會認知不符。
所以,比格依然堅持極致性價比路線。目前比格比薩在一線城市的定價是79元/位,三四線城市是69元/位。
3
拓展客群,向學生發展
任何一家餐廳做生意都必須有精準的客群:有人做上班族生意、有人做周圍3公里生意,而比格比薩一直以來都是在做家庭客群!目前店里60%都來自于家庭消費!
但是只基于家庭消費是遠遠不夠的,依賴性太強,于是趙志強決定拓展學生客群。
首先,客單價低,對于學生來說沒有壓力;其次,學生對于比薩的熱情遠比成年人高。
最后,學生群體的聚會場景比較有限,比薩是比較合適的場景。
基于這3點,比格開始基于家庭消費的基礎上,拓展學生客群。設置學生打折等優惠、選址在學校附近等手段都十分奏效!
(專門為了吸引學生客群定制的“深夜食堂”打折優惠)
4
用2年時間翻新店面,提升體驗感
現在的比薩無外乎是三種模式:一是零售,二是外賣,三就是自助。
而在自助這一板塊,其實就不僅僅是產品了,體驗和服務同樣也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進行改革,比格花了2年多的時間,把全國的門店整體翻新,走時尚簡約路線,服務上也做了升級。
比如說新烤出來的比薩會有服務員主動問詢顧客要不要來一塊;剛爆出的爆米花也會有服務員主動來問。
一是讓顧客吃到最新鮮的食材,二是有服務員主動服務,可以提升體驗感,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增加復購率。
4
小結
趙志強說:“別人的生意越做越大,我自己就只能越做越精。”
的確,市面上大而全的自助餐廳多如牛毛,競爭激烈。而比格比薩反其道而行之,只聚焦比薩,走“小而精”路線,成功甩掉自助模式的“包袱”,更用超高的性價比讓其他人無法模仿!
現在比格比薩經過17年的打磨,基本完成了“質”的考驗,下一步就是要走“量”,持續擴大影響力,做唯一的比薩自助!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