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 | 除了美團海底撈上市,9月份餐飲圈還有這些大事

    編者按:近日,由『餐飲投融界』聯合『番茄資本』共同推出的《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月度投融資分析報告》出爐。

    報告顯示,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9月共計發生15起投資事件,受美團點評15億美元G輪融資這一百億元級大額事件影響,9月份披露總投資金額達147.71億元人民幣,超過3~8月六個月份的總披露投資金額(92.63億元人民幣),也創下了2018年3月份以來的投資新高。

    企業間獲得融資數額差距較大,資本向頭部品牌集中的趨勢愈加明顯,融資輪次多集中在A輪及A輪以前。

    報告亮點


    一、融資  /  餐飲供應及服務商領域最受資本青睞

     案例分析:美團點評完成15億美元G輪融資 

    經營特色:

    1、“消費者+商家”雙向服務;

    2、“到店+到家”雙軌驅動;

    3、“技術和供應鏈”賦能商家;

    4、整合、打通業務流,構建餐飲大生態;

    5、投資整合碎片化餐飲服務商;

    二、并購  /  7起并購事件,創年內新高

     案例分析:大地股份并購和牛投資70.18%的股權 

    收購分析:

    1、第四代牧場模式;

    2、“乳肉兼營”業務模式;

    3、獨創“牧場合伙人”機制;

    4、成立海外事業部,“以外修內”

    三、退出  /  2家企業登錄港交所,多家資本方退出

     案例分析:海底撈成功登陸港交所 

    經營特色:

    1、業績增長強勁,穩坐火鍋餐飲頭把交椅;

    2、門店擴張快,餐廳經營收入占絕大部分;

    3、人性化服務穩定客流量;

    4、平均每天5次的高翻臺率;

    5、新店投資回報期快于行業平均水平;


    風險因素:

    1、直營店運作模式,門店整體擴張速度受限;

    2、客單價遠高于同行,不利于向三線城市擴張;

     圖 1 / 2018.1-2018.9 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投資情況統計

    1. 融資

    餐飲供應及服務商領域最受資本青睞

    表 4 /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投資事件列

    9月獲得融資的15家企業中,有9家企業屬于餐飲供應及服務商領域,占比60.0%;其次是食品、餐飲領域,各有3家企業獲得融資,本月份飲品領域未披露投資事件。

    圖2 /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細分領域投資分布(按投資案例數)

    融資金額方面,受美團點評15億美元G輪融資超大額事件影響,餐飲供應與服務商領域一家獨大,總披露融資金額接近146億元人民幣,占比高達98.84%;此外,3家餐飲企業的總融資額過億,達到1.06億元人民幣,3家肉類及其制品企業的總融資額約6500萬元人民幣。

    圖 3 /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細分領域投資分布(按投資金額)

     案例分析 

    美團點評完成15億美元G輪融資

    2018年9月1日,美團點評計劃確保從五大基石投資者處獲得1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報告美國基金Oppenheimer、騰訊控股、Landsdowne、Dasarna、中國誠通,據悉騰訊控股將對美團點評IPO投資4億美元。

     1 

    企業概況


    2010年7月,王興及穆榮均創立美團網,注冊地開曼群島;2003年12月,張濤創立大眾點評網,注冊地開曼群島;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美團點評于2015年9月于開曼群島注冊,2015年10月,美團與點評完成合并。


    此后,結合美團的生活服務線上交易能力,以及大眾點評生活信息內容服務優勢,美團點評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截止2018年4月底,美團點評共有約4.67萬名全職員工,主要在北京及上海的總部,其余在廈門、石家莊、揚州、成都等城市。

     2 

    經營特色

    “消費者+商家”雙向服務

    2018年9月,美團點評成功登陸港交所,將自身定義為連接消費者和商家的科技平臺,針對消費者提供吃、住、行、游、購物及娛樂等多種服務,針對商家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使其運營數字化。


    在到店、酒店和旅游服務中,美團點評將線上消費者引流至線下商家;在即時配送服務中,美團點評將商家提供的服務送達消費者;同時,龐大的即時配送網絡和多種交通服務使這種連接成為可能。

    “到店+到家”雙軌驅動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是不同餐飲業態的融合,美團具有強大的交易能力,而大眾點評則在內容方面建立起優勢,雙方的合并完善了用戶的整個消費鏈路,除讓用戶吃的便捷外,還能夠為用戶提供決策參考,是美團點評最終建立“到店+到家”雙軌道驅動運營模式的基礎。


    據悉,美團點評已積累46億的用戶評價,真正在生活服務領域實現了數字化決策,也成為美團點評大餐飲生態中的一個重要賦能點。

    “技術和供應鏈”賦能商家

    “內容+交易”驅動商家規模不斷壯大和粘性提高后,美團點評平臺已超過500萬商家,平臺可以從技術和供應鏈等多維度對商家進行賦能,例如根據用戶大數據及反饋信息,幫助商家不斷改進菜譜、口味和營銷策略。


    據美團披露,美團點評如今已經擁有超過500萬商家,3.4億用戶,覆蓋2800個縣市,年度69億筆交易,平均每天1900萬筆,構建起了面向C端和B端的生態,包括C端的餐廳評價、預定、團購、外賣等,在B端已經形成為商家提供的RMS、采購、金融貸款等業務等。

    整合、打通業務流,構建餐飲大生態

    美團點評統籌成立新到店事業群,整合了原到店餐飲、餐飲生態、到店綜合及智能支付業務,意在加強線上線下全面協同、雙向打通,增強全場景用戶體驗,深化全鏈條商戶賦能,努力構建餐飲生態大平臺。

    投資整合碎片化餐飲服務商

    美團點評成立了30億元的美團點評產業基金,專注于大消費領域C輪以前的項目,投資了餐飲、旅游、生活服務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十家企業。通過投資渠道整合了碎片化的餐飲服務商,并借此全面掌握餐廳交易數據,將線下實體餐廳整體遷移至平臺,通過解決餐飲服務商痛點,上線增值服務,不斷擴展更多業務可能性。


    近年來,美團點評就開始通過投資、收購一些餐飲軟件公司,升級商戶系統;同時切入供應鏈,解決食材源頭問題,并且推出配送服務“快驢”。

    ◎ 事件點評

    餐飲行業歷來競爭激烈,中國餐飲行業更是經歷了“千團大戰”、以及美團合并大眾點評、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阿里收購餓了么三場大型并購案。如今,百度外賣兩次易主,并將全面退出歷史舞臺,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合并餓了么網上訂餐和口碑,由騰訊投資的美團和由阿里全資控股的餓了么雄霸餐飲市場的格局已然形成。

    但從整個產業生態上來看,美團點評的“內容 + 交易”驅動模式實現了互補,并通過技術、供應鏈、信息服務等賦能商家,不斷形成新的賦能點和贏利點,而餓了么和口碑的合并,是外賣和到店業務的重組,在產業的自我生長能力上目前還不及美團點評。

    此外,美團點評已經合并3年,各項業務線和數據流逐步打通,獲得了時間上的先發優勢,搶占市場。

    2. 并購

    7起并購事件,創年內新高

    表 8 /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并購事件列表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共完成7起并購事件,并購案例數創下年內新高,其中5起事件披露了并購金額,總并購金額為3.31億元人民幣。從單筆事件的披露并購金額看,僅有一起大額事件,2018年9月17日,大地股份以2.23億元人民幣并購和牛投資70.18%的股權,該起事件的并購額就占到9月份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披露總并購額的67.4%。

    圖 5 / 2018.1-2018.9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并購情況統計

    就餐飲行業細分領域并購數量來看,9月的7起并購事件,包括6起食品領域事件和1起餐飲供應及服務商領域事件;食品領域的6起并購事件中,包括肉類及其制品4起、蔬菜及其制品1起,糕點1起。

    圖 6 /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細分領域并購分布(按并購案例數,起)

    并購金額方面,餐飲供應及服務領域僅有的1起并購事件未披露并購金額;食品領域的6起并購事件中,蔬菜及其制品領域的1起事件也未披露并購金額,肉類及其制品領域占據絕對優勢,4起事件的總披露并購金額約3.26億元人民幣,占比98.49%,此外糕點領域的1起并購事件的披露并購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圖 7  /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細分領域并購分布(按并購金額,百萬人民幣)

     案例分析 

    大地股份并購和牛投資70.18%的股權

    2018年9月17日,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受讓高瑞軍、劉建國、馬忠樂、內蒙古草原天地牛業研究中心(有限合伙)、內蒙古草原敕勒川牛業研究中心(有限合伙)等持有的草原和牛投資有限公司70.18%股權,作價2.23億元人民幣。本次交易前,大地股份已持有草原和牛29.82%股權,交易完成后,大地股份直接持有草原和牛100%的股權。

     1 

    企業概況


    草原和牛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和牛投資)成立于2011年04月,位于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專注于高端肉牛的培育以及高端乳肉產品的生產,以“牛”為原點,兼顧“乳、肉、牛”的立體綜合經營,涉及原奶生產、中高端牛肉生產、遺傳物質采購/研發等核心業務。

    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地股份)創建于1995年,于2008年登陸新三板,是一家主要從事飼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農牧企業,飼料產品主要包含反芻動物飼料、豬飼料、禽飼料、特種動物飼料等。

     2 

    收購分析

    第四代牧場模式

    相對于第一代牧場小區/奶站、第二代規模化/規范化牧場、第三代牧場聯合體牧場模式,“乳肉兼營”、“牧場合伙人”、“以外修內”是草原和牛第四代牧場模式獨特的核心理念和經營內容。

    第四代牧場模式以原奶(生鮮乳)生產為核心,創新經營內容、管理模式、資源整合模式,通過“項目眾籌”整合規模適度、牛群結構合理的中小牧場,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營養)、統一財務、統一形象,降低成本,實現集約化、持續化發展。

    “乳肉兼營”業務模式

    改變牧場單一的“擠奶”業務模式,同時養殖奶牛、和牛,通過乳、肉互補的雙重業務結構,根據市場動態平衡乳、肉產能比例,提升牧場經營效益和抗風險能力。

    一方面,將低產奶牛、淘汰奶牛作為基礎母畜,通過和牛胚胎移植或雜交,繁育高附加值肉牛,優化牛群結構,提升牧場經營效益;另一方面,通過對奶牛牧場設施設備、飼草料、管理人員、低產牛/淘汰牛等閑置、過剩產能的綜合利用,降低肉牛繁育成本。

    獨創“牧場合伙人”機制

    “推行“牧場合伙人”機制,不同于聘用和托管經營,牧場總經理是經營者和投資人合二為一的角色,使投資、經營不分離,同時基本保留原有經營團隊,充分發揮原有管理團隊效能,有效降低牧場管理成本,提升牧場管理效率。

    此外,草原和牛將給予各中小牧場更加專業的營養、保健、管理、繁殖等服務支持,由專家組成牧場服務團隊,提高單產、提升乳品質量。

    成立海外事業部,“以外修內”

    2015年6月,草原和牛成立海外事業部(澳洲),先后投資成立牧場(澳洲)、基因(合資)、肉業三家公司,借助澳洲天然的牧場、基因研發、屠宰場資源,服務國內牧場事業板塊。

    草原和牛通過海外事業部,一方面,自主研發或采購適合牧場需求遺傳物質,改善原奶品質、提升牛肉等級,實現牧場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借助澳大利亞優質牧場資源,進行低成本育成牛養殖,解決自繁自養所產生的品質不穩定和成本高的問題。

    ◎ 事件點評

    面對畜牧行業的整合發展,以及規模化牧場對中小牧場市場的搶占,草原和牛依托“眾籌”理念,整合優質中小型牧場,并通過“乳肉兼營”“牧場合伙人”等內容和機制創新,獨創“合牛”資本新模式,提高牧場管理和經營效益,同時利用國外優良的草場、基因等資源,與國內生鮮乳、牛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打造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的創新型牧場集團。

    大地股份通過20余年的發展,飼料業務板塊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基礎,大地股份的優等健康飼料及優質養殖技術,聯合草原和牛高端良種基因,使草原和牛同時具備了模式、基因、營養、管理等多重優勢,此次聯手是雙方以聯合共贏的方式,實現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在大規模養殖企業迅速崛起的市場中,整合中小牧場資源,降低管理與運營成本,提高產品效益。

    此次并購是大地股份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標志。大地股份2013年就啟動了“一供兩鏈”戰略模式,積極布局市場,以產品創新、團隊引進為驅動,向牛業、豬業兩個產業鏈深入延伸。

    與草原和牛深度合作之后,大地股份的飼料板塊將向下游延伸,飼料板塊和養殖板塊業務的緊密結合,使得乳肉產品的生產具有全程可追溯性,成為公司新增的盈利點,也加大了資本運作的可期性。此外,大地股份無抗環保、健康綠色的飼料產品,積極開發研究的科學飼養方式,也將會給股東牧場帶來標準化的養殖方式。

    3. 退出

    2家企業登錄港交所,多家資本方退出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有2家企業(美團點評、海底撈)成功登陸港交所,無企業掛牌新三板。


    海底撈方面,由于前期沒有機構參與投資,因此無機構退出。美團點評方面,9月初剛剛完成15億美元G輪融資,而此次上市募資額超過290億元人民幣,退出方包括阿里資本、北極光、華登國際、泛大西洋資本、高瓴資本、騰訊投資、數字天空技術、摯信資本、今日資本、中金公司、淡馬錫投資、華興基金、方正和生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老虎基金、Coatue、中國-阿聯酋基金、源碼資本、弘卓資本、盤古創富、和玉另類投資、啟明創投、富達亞洲基金、策源創投、祥峰投資、創新工場、熊貓資本等此前的多輪投資方。

     案例分析 

    海底撈成功登陸港交所

     1 

    企業概況

    海底撈全稱是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的大型跨省直營餐飲品牌火鍋店,創始人是張勇、舒萍夫婦和施永宏、李海燕夫婦。2015年7月,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海底撈近6年的漫漫上市路畫上句號。


    據悉,海底撈此次IPO共集資72.69億港元,60%用來開店擴張;20%用來諸如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15%用來償還銀行短期貸款;5%用來補充營運資金。

     2 

    經營特色

    業績增長強勁,穩坐火鍋餐飲頭把交椅

    海底撈的收入主要來自餐廳經營,此外還包括來自外賣業務、銷售調味料、食材等,從核心數據看,海底撈在開店速度、翻臺率、收增長率、利潤增長率等方面均表現優異,營收和利潤都處在快速發展階段。


    根據招股書,海底撈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6.37億元,同比增長36%,是第二名的兩倍,穩居國內餐飲行業第一,11.94億元的凈利潤同樣也令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從收入來看,海底撈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三年穩坐餐飲頭把交椅,2017年在中國火鍋業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從利潤來看,海底撈從2015年的4.11億元迅速增長至2017年的11.9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0.5%。

    門店擴張快,餐廳經營收入占絕大部分

    海底撈營收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于餐廳網絡的快速擴張,2015年門店數為146家,2017年底已達273家,當前為362家;2018年,海底撈計劃新開店180~220家,將大幅釋放業績潛力。從收入構成來看,海底撈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經營,2017年餐廳經營收入占比達97.6%,同比增長36.05%。


    此外,海底撈的收入還來自于外賣業務、調味料及食材銷售業務,其中外賣業務占比有所增長,2017年占總營收的2.10%。

    圖 9 / 2015-2017年海底撈整體財務情況

    人性化服務穩定客流量

    說到餐飲行業的服務水平,大部分人都會首先想到海底撈,它已是中國火鍋界、餐飲界甚至服務界的標桿。關于海底撈的服務,網友一度熱烈討論,網上段子很多,比如:


    有顧客想帶走一片西瓜,結果卻被送了一個西瓜;一個人吃海底撈,對面會放置玩偶陪伴;生日享受特殊待遇等。不得不說,這些人性化服務成為了穩定客流量的重要因素。

    平均每天5次的高翻臺率

    海底撈在中國的門店,一般就餐面積為每家餐廳600~1000平方米,每家餐廳可同時容納約300~500位顧客。


    海底撈表示,目前在中國內地,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訪,門店整體翻臺率由2015年的每天4次,平穩增加至2016年的每天4.5次,以及2017年的每天5次,而每天5次的翻臺率,遠高于中餐平均水平,海底撈2017年新開業的98家餐廳,能夠實現平均每天4.6次的整體翻臺率。

    新店投資回報期快于行業平均水平

    目前,海底撈擁有及經營的餐廳有362間,包括中國內地的330家餐廳以及20多家位于臺灣、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及美國的餐廳。


    招股說明書顯示,海底撈餐廳一般1~3個月就能實現首次盈虧平衡。2015-2016年,海底撈的大多數餐廳在6~13個月內實現了現金投資回收。


    相比之下,行業平均需要15~20個月才能實現現金投資回報。

     3 

    風險因素

    直營店運作模式,門店整體擴張速度受限

    海底撈近年的門店擴張速度迅速,但由于只做直營店,相對于最強的競爭對手呷哺呷哺來說,門店整體數量偏少。從門店數量上來看,呷哺呷哺以加盟制運作,在門店擴張上顯然更為容易,截止2017年,呷哺呷哺的全國門店總量已經達到了738家之多。


    但從門店覆蓋范圍來看,海底撈門店全國范圍內覆蓋率較高,而呷哺呷哺的門店則集中在長江以北的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區域。

    圖 10 / 2011-2107年海底撈VS呷哺呷哺的門店數量

    客單價遠高于同行,不利于向三線城市擴張

    由于經營模式、品牌效益、企業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海底撈有著更高的客單價、翻座率與盈利水平,成為國內首家百億收入火鍋餐廳。目前,海底撈的平均客單價在90元/位左右,而呷哺呷哺的客單價維持在人均35-65元/位的中低平價水平,與海底撈形成鮮明的“價格帶”占位。


    但有著小肥羊、俏江南的“前車之鑒”,高客單價終究不能算優勢。目前,二線城市是海底撈的主要戰場,但由于火鍋本身相對于正餐的漲價空間不大,火鍋價格天花板已十分明顯。

    此外,海底撈未來準備大舉進入三線城市,但受地區經濟水平、供應鏈與店鋪密集度、高客單價等影響,海底撈在三線城市的潛在市場空間未必有那么大。


    但如果降低客單價至行業平均水平,那么在門店租金、人力、食材上的成本可能也難以承受,未來人工和食材成本只會上升、不會下降,火鍋店行業也歷來存在經營越久、利潤越趨薄的“魔咒”,因此這可能是海底撈上市后擴張面臨的一大難題。



    – END –

    關注公眾號,回復「報告」免費獲取

    《2018年9月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投融資報告》完整版


    內容發布方簡介

    『 番茄資本 』作為中國第一支專注于餐飲行業早期投資的基金,同時為餐飲品牌提供中后期FA及并購服務,定位深耕投后管理服務,為投資項目提供資本后期再融資服務、戰略輔導、股權激勵咨詢、餐飲九大管理系統輔導、供應鏈資源對接、人才推薦等一系列投后服務。旗下擁有窄門學社、餐飲IPO成長營、餐飲投融界、單選FA等餐飲投融資教育、投融資數據研究及FA的業務主體。

    近一年多時間投資孵化出包括豐茂烤串、臺資味、阿甘鍋盔等多個優秀餐飲品牌,創立初始即與絕味、巴奴、客如云、正新雞排、葉茂中營銷策劃等知名餐飲及服務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和長期資金供給,并為番茄投資的優秀項目進行優先再投資、收購兼并等退出通路,形成了一個募、投、管、退的完整體系。

    更多精彩內容查看:


    馮衛東:餐飲投資“有路可退”,黃金時代才剛剛到來

    資本如何看明星網紅店?

    2018年8月餐飲投融資報告

    一年開店180000家,新茶飲市場有多大?

    2018年3-6月餐飲投融資報告 | 解析(一)

    干貨 | 餐飲行業投資機遇解讀

    把錢投給P2P,不如投給這個正在爆發的行業 | 報告


     ↓ 點擊閱讀原文,申請融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窄門餐眼,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93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0月31日 08:03
    下一篇 2018年10月31日 11:5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