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年前說到高端餐飲,大家會想到凈雅、湘鄂情、俏江南等經常出現在媒體上的餐飲品牌。隨著2012年12月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全國高端餐飲遭遇重創,整體營業額下降四到五成,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也未能幸免。
如今五年過去,曾經活躍在各大媒體上的高端餐飲,有的瀕臨滅絕,有的勉強支撐,只有少部分轉型成功。
海底撈、西貝等大眾餐飲品牌取而代之,成為資本寵兒,高端餐飲品牌逐漸消失于大眾視野。
當街頭小吃、烤串都能獲取融資的今天,是什么讓資本徹底關閉了對高端餐飲的大門?
從風生水起到銷聲匿跡
在百度搜索欄輸入“高端餐飲”,跳出來的關鍵詞是八項規定、沒落、遇冷、轉型等字眼。的確,2013年前后,高端餐飲逐漸走下神壇,2013年也被視為高端餐飲的轉型之年,但大多以失敗告終。
被譽為餐飲界“愛馬仕”的俏江南,在當時可謂是高端餐飲界的標桿,鼎盛時期銷售額高達10億元,并一度嘗試在A股、H股上市,但均宣告失敗。隨后,財務狀況不佳的俏江南被迫在2014年“賣身”CVC。如今,俏江南已經將主戰場退向二三線城市,做客單價不到百元的大眾餐飲品牌。
湘鄂情于2009年在國內A股上市,成為“民間餐飲第一股”,隨著三公消費收緊,2013年湘鄂情虧損額達5.64億元。同時,湘鄂情開啟關店潮,2014年,為籌集資金,湘鄂情系列商標被轉讓。到2015年,北京16家門店中已有12家關閉。2017年,創始人孟凱回購“湘鄂情”商標,并打算靠著 “湘鄂情小館”,“湘鄂情八大碗”發展大眾餐飲東山再起。
凈雅的經歷更為傳奇,用三十年時間將一間小小的包子鋪,打造成為為國內高端餐飲的“扛把子”、行業內的“魯菜盟主”。隨著全國高端餐飲的走低,凈雅的營業額也出現斷崖式下降,之后雖然凈雅也嘗試轉型,但是并未帶來轉機,相反,2014年起關店、欠薪、股權債務糾紛的消息頻出。2016年12月,凈雅在北京關閉最后一家門店——五棵松店;2017年1月,凈雅濟南八一店暫停營業,全線關店退出濟南。
這些曾經的高端餐飲企業,在時間的洗禮下,或銷聲匿跡,或勉強度日,他們的變化,再也不如當初一樣能馬上引起躁動,他們的品牌再與高端無關。
降維也救不了“高端餐飲”
2013年是高端餐飲在中國發展的分水嶺。據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八項規定”出臺后,2013年的高檔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降幅達40%-50%,此后幾年一路下跌,在大眾餐飲、快餐、老字號、高端餐飲、特色餐飲五種餐飲業態中,高端餐飲是唯一下滑的一種。
另一個數據是,2017年,國內迎來消費升級浪潮,消費者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同年9月,中國水產蛋白質超過900萬噸,首次超過豬肉,標志著 “白肉超過紅肉”的時代正式來臨。
一邊是高端餐飲下滑的事實,另一邊是消費升級的大背景,這對矛盾同時發生,凸顯著中國餐飲行業在粗放式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也從另外一個層面推動著餐飲行業的良性發展。
一位資深餐飲業投資人告訴《餐飲投融界》,之前媒體鼓吹的高端餐飲,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高端餐飲,只是信息不對稱時期的高價餐廳。用普通的食材,包裝成高價的菜肴,以顯示其“高端”,而性價比與體驗感都很低。在現在看來近乎荒誕的事情,當時卻熾手可熱,原因在于當時的經濟大環境向好,人們對于吃有了更高的期望,對于就餐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這點其實從俏江南后來曝光的各種食品安全事件中也可見一斑,回收油、死魚冒充活魚、掃帚刷鍋等安全事件頻出,從這個角度講,俏江南本身并沒有把自己當做高端品牌來經營。
上述人士認為,即使沒有“八項規定”的出臺,這些所謂的高端餐飲依然會因為他的性價比與體驗感而逐漸沒落。
過去幾年,很多高端餐飲做了艱難轉型,降低客單價,轉型為大眾餐飲,但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這意味著,單純靠價格進行降維打擊救不了高端餐飲。
其中,小南國作為為數不多的轉型成功案例,在高端餐飲下滑的時候,小南國重新打造新品牌,運用多元化品牌戰略思路,最終扭轉了局面。說到底,小南國還是抓住了性價比與體驗感。
投資人眼中的“高端餐飲”
如果說餐飲的核心是性價比與體驗感,那么高端餐飲的核心就是食材與工藝。
目前行業內將客單價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的餐廳定為高端餐飲,查看黑珍珠餐廳指南上那些人均超過1000元的餐廳可以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點,都在強調選用最好的食材,采用最純正的烹飪方式,保留食材天然的味道。
具體到每一道菜肴,可能一道菜里的牛肉只選用牛身上的特定部位,其它以此類推,根據菜肴的主題,選用各種食材上最合適的部分,呈現出最完美的菜肴。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眾餐飲在在宣稱標準化,智能化,機器代替廚師等高科技時,高端餐飲卻在回歸本真,注重食材、做菜的師傅以及烹飪的工藝。尤其是做菜的師傅,食物必須由人來做,而不是標準化的機器。
這個思路跟其他高端品牌如出一轍,高檔包包選用小公牛頭頸部分的皮革;高檔香煙選用一片煙葉中間最寬最細薄的位置來做煙絲;高檔車采用全手工打造等。
上述人士稱,高端餐飲注定是屬于小眾的,區域性的,但也正因如此,資本已經不像當年押注湘鄂情、俏江南一樣,再繼續押注高端餐飲。
在他看來,高端餐飲的產生,必將是先有高端人群的圈子,然后再產生高端餐飲,而高端餐飲未來的發展會很像日本的餐飲行業,對食材尊重,對工藝尊重,用匠人的心態,做出有溫度的食物。
事實上,日本早期的餐飲發展跟中國也有類似的地方,日本在90年代曾經經歷過類似于“八項規定”的政策波動,之后餐飲業經歷大洗牌,重組后的日本餐飲更為完善,奠定了日本餐飲業如今先進發達的地位。
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升級,高消費人群增多,高端餐飲未來一定是有市場的,但未來的高端餐飲絕不像以前那種土豪式的高價,品牌初具后的快速擴張,發展緩慢時候的以次充好,而更多的是對食材與工藝的考究,選用最好的食材,從最好的食材上選出最好的部分,用最純正的工藝做出來,整個過程充滿對食物的敬畏。
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最新餐飲投融資資訊
更多精彩內容查看:
《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7月投融資報告》
《2018年3-6月餐飲投融資報告》解析(一)
《干貨 | 餐飲行業投資機遇解讀》
《2018年3-6月中國餐飲投融資報告》
↓ 點擊閱讀原文,申請融資
原創文章,作者:窄門餐眼,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