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可惜了》
今天傍晚,一條信息刷屏了,說大眾點評將被美團改名,或被直接放棄。因為前段時間剛出現摩拜單車改名“美團單車”一事,所以這條信息一出來,就被大量轉發,迅速上了熱搜。隨后美團出來回應,說大眾點評會繼續獨立存在。
我一直為大眾點評被美團合并而感到可惜,發自內心地希望它能早日脫離美團,因為美團是一家極不尊重餐飲商家的公司,它的商業模式里沒有做到皆大歡喜,一直以來都打著“消費者第一”的幌子,干著無節制傷害餐飲商家的事情。但商業的殘酷就在于此,弱肉強食下不相信眼淚。
2015年,在資本方的撮合下,大眾點評并入美團后,有報道稱,大眾點評的創始人團隊和高管團隊,曾經嚎啕大哭,心里有很多不甘,因為大眾點評當時已經12歲,而美團才成立5年時間,但胳膊扭不過大腿,最后市場上出現“新美大”:美團在前,大眾點評在后。
大眾點評在北上廣深早就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當地人選擇餐廳的首選參考,但在成都發展一直不太順利,2014年以后,才慢慢被餐飲商家接受,直到2015年,成都一些頭部商家通過大眾點評獲得爆發式發展后,成都餐飲行業才瘋狂的拼殺大眾點評流量,尤其是最近兩年,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據說,2018年大眾點評在成都的廣告銷售成績是最好的。
今天中午我聽到一個消息,成都某龍蝦同行,還沒開業就已經砸了27萬購買大眾點評的小龍蝦關鍵詞。與此同時,每天都有大眾點評的業務人員找我,商談我們2019年的投放計劃,為此我不解地問小李,大眾點評管理如此混亂么?居然同時有幾撥人沖上來聯系客戶,實在讓人有點不勝其煩。
雖然大眾點評已經被美團兼并三年多,但我內心一直沒覺得他們是一起的,但最近這段時間,因為不斷有人打著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名號來聯系我,讓我不得不把他們聯系到一起,且再次將問題歸結于美團,偏執地認為是他們把大眾點評逼得如此不堪。
AS一直說大眾點評是優良資產,而美團自身的外賣業務則是劣等資產,如果離開大眾點評,美團現有的業務體系根本就難以支撐。前段時間聽小楊說,美團從創立之初到現在,一直都在虧損,以前是靠資本方輸血,后來依靠大眾點評的收入輸血,去年好不容易上市了,結果呢?不僅沒松口氣,更大的麻煩來了。
麻煩一方面來自上市后的財報壓力和資本壓力,使得美團加大各種“創收”的行為,比如去年底出現的外賣商家扣點提高到22%,這還只是商家顯性的成本增加。事實上,外賣領域商家還有一塊隱性的成本,那就是營銷曝光費用:大多數商家都需要花錢向美團買流量,否則單量就上不去。同理,在大眾點評上,帶著盈利壓力的美團,也有點窮兇極惡。
以往,美團的麻煩雖然一直存在,但并不致命。畢竟,不管美團還是大眾點評,都擁有幾百萬餐飲商家,尤其是大眾點評,號稱在全球擁有超過1200萬餐飲商家。商家之于美團,好比豬肉之于案板,只能任它宰割,毫無還手之力,他們一直以來也確實是仗著絕對的壟斷地位而對商家任意蹂躪。
但現在出現一個轉機,那就是騰訊的小程序,第一年張小龍說小程序是“用完即走”,第二年張小龍又說“走了還要回來”,第三年張小龍什么都沒說,結果悄悄咪咪地打開了本地生活相關的各種流量接口,甚至還在廣東地區測試“附近的餐廳”,有識之士看到后驚呼:這是要斷大眾點評退路的招數呀!
我認為,對于美團和大眾點評來說,這可能才是更大的麻煩所在。業界已經有很多人在坐等“”好戲上演,美團自己應該也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從去年十一月開始,突然變招,不再對外公開任何數據接口,連對提供菜品的餐飲商家,都隱藏了送餐電話和地址,只給一串虛擬號碼。
今年,我會繼續關注和重視大眾點評。但與此同時,我更關注小程序上“附近的餐廳”,如果猜想沒錯的話,圍繞去中心化思路,專切線下本地生活的微信小程序,變成一級入口和“附近的餐廳”普及全國的那一天,就是勝敗已定的時刻。到那時,大眾點評就不是被美團改名和放棄這么簡單,而很可能徹底成為歷史名詞。
雖然現在還只是猜想,但我已開始為大眾點評感到可惜。今天這條消息,能在短時間內被各大財經媒體競相報道,逼得美團出來作公開聲明。我認為,這可能并非單純的謠言,而是大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如果真的出現這個結果,那我只能說一句:
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