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茶”迅速火爆又草草關門,這是一個餐飲好案例?

    溫馨提示:本文約3200字,燒腦時間10分鐘,筷玩思維記者趙娜發于北京。

    元宵節期間開到上海的華南茶飲品牌“喜茶”火了,所有人似乎在一夜間都在驚訝,這個奶茶品牌為什么會有百米排隊長龍,由此甚至催生了代排隊-送奶茶的一條龍服務。

    在眾人還沒有緩過神的時候,叫板喜茶,聲稱要開在喜茶對面的“喪茶”進入大家的視野。

    Logo、門面、菜單都有模有樣,直戳人心的“喪”文案更是奪人耳目。

    直到事情漸漸明了,大家才知道這只是網友惡搞,在愚人節發布的玩笑。

    可是不到一個月,喪茶真的開業了。

    只不過不是一家品牌店,只是開在五一假期期間的“快閃店”。不過這家“喪茶”快閃店也出現了排隊長龍,不少上海的年輕人愿意為一杯“喪到爆”的茶買單。

    喪茶的快閃店玩法,是一次茶飲品牌的創新嘗試,還是給行業帶來一地雞毛的營銷鬧劇?

    喪茶真的開業了,背后主謀卻是餓了么和網易

    喜茶是為數不多被段子手注意到的餐飲品牌。

    在喜茶上海來福士店排隊規模最驚人的那段時間,微博上開始有段子手拿它開涮。

    “想在喜茶對面開一家喪茶,主打:一事無成奶綠,碌碌無為紅茶,依舊單身綠茶,想死沒勇氣瑪奇朵,沒錢整容奶昔,瘦不下去果茶,前男友越活越好奶茶,加班到死也沒錢咖啡,公司都是比你年輕女大學生果汁。叫號看緣分,口味分微苦、中苦和大苦,店里放滿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杯子上的標語:喝完請勿在店內自殺。”

    喜茶的熱度加上毒雞湯文化的傳播性,這條微博開始發酵,并觸發了更多段子手的再加工,甚至菜單和VI設計都全套出來。

    愚人節一到,喪茶要開業的消息言之鑿鑿,引發網友翹首期盼。

    沒有開業,光憑一個概念就能博得這么多關注的品牌,怎么能不引起高手的關注?小長假之前,靈感來源于網絡段子的喪茶從段子變為現實,不過僅僅在4月28日—5月1日期間營業,是一家“快閃店”。

    在餓了么上下單,到現場取餐,喪茶上午開業,不到中午店員就宣布售罄,下午2點左右又繼續增加供應,又再度脫銷,最后調整為店面“休息中”。

    可以看到,喪茶門面上赫然寫著餓了么×網易新聞,出現在現場的羊駝人偶,消息靈通人士也能發現那就是網易新聞客戶端的野生內容官、吉祥物形象王三三。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喪茶這么大的腦洞,并且只開四天了。

    喪茶的店面是餓了么總部樓下的一家奶茶店,重新包裝成了“喪茶”快閃店,店內的人員都是原來奶茶店的店員。

    餓了么負責整個線上線下的銷售購買以及線下執行,與其聯手的網易新聞客戶端負責媒體傳播,以及廣告代理公司有門互動(neone)把網民的腦洞創意想法實現。

    在筷玩思維(ID:kwthink)看來,網易新聞客戶端推廣吉祥物,餓了么試水網生內容實體化,為以后與品牌合作快閃熱店積累市場經驗,有門互動從二者獲得合作機會——這三方才是真正的獲益方,至于喪茶口味如何、口碑如何,并不是考慮的重點。

    反雞湯、喪文化成為亞文化席卷90后,“喪營銷”也成了奇招

    雖然只是個如假包換的PR事件,喪茶對于餐飲行業、快消行業把握年輕消費者的心理來說,依然有著它的價值。

    從去年的“葛優癱”開始,喪文化通過表情包在網絡擴散。在80后、90后的朋友圈里,“我差不多已經是個廢人了”、“感覺身體被掏空”成為最流行的表達。

    比這更早的,是“反雞湯”、“毒雞湯”語錄的爆紅,句句扎心,字字見血,被當做是真正的治愈系人生箴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反正明天也一樣。”

    “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絕望。”

    “只要是石頭,到哪里都不會發光的。”

    在一二線城市物價高企,北京房子限購車子搖號、職場競爭壓力巨大,畢業后雄心滿滿可奮斗10年也買不起房,喪文化是年輕一代的焦躁不安的反映,是對現狀憤懣不滿與無奈接受的矛盾。

    通過自黑自嘲的表達,負能量的宣泄,反而能治好年輕人的負面情緒,讓他們在現實世界里找到了一方安然自得的空間。

    餓了么關注喪茶這個網絡概念,結合自己的餐飲屬性做了這樣一個局,確實可以證明其對年輕人心理一直保持敏感。

    喪茶的產品比網上的菜單要少,名稱卻更細化地表達著扎心的喪意:“你不是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啊”烏龍茶、“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前男友過得比我好”紅茶等。

    這和眾多主打品質消費、健康、積極、有態度的主流精神態度相反的呈現,就像是泥石流之于清流,卻能在快節奏都市生活下釋放受眾的精神壓力。

    其實,為了貼近這些需要宣泄情緒的消費者,一部分大膽品牌已經開始嘗試在喪文化上做文章。

    日本咖啡品牌UCC曾在臺灣發起過一場叫做“大人的腹黑語錄”的營銷活動,來宣傳旗下的無糖黑咖啡UCC BLACK,將吐槽正能量的語錄印制在外包裝上。

    臺灣一家名為“Moonleaf 月葉”的奶茶店和網絡插畫家“消極男子”合作,推出4款“消極杯”,也是在包裝上呈現一段一段“反雞湯”,引起了不少年輕人的共鳴。

    臺灣、日本率先風靡喪文化,是因為當地經濟低迷,人們薪資水平不及物價增長,年輕人普遍感到生活壓力大,又無力改變,各種喪文化的電影電視劇受到歡迎就是一種表現,而把很多平日里不敢看破、不敢說破的話,直接印上了日常消費的茶飲包裝,也是一種消費喪文化的方式。

    在國內,喪段子、毒雞湯其實是年輕人的一種暫時的自我保護,以自嘲直面慘淡生活,以幽默拉低期望、舒緩壓力。不僅在亞洲,馬男波杰克、佩佩蛙這些歐美喪文化的代表早就火過了。

    筷玩思維認為,商家緊跟“喪文化”的確能為品牌帶來強話題性,基于喪文化的產品和營銷也可以成就爆款,但難以形成真正的商業模式,而繼續在年輕人心理上挖掘,才是形成持續影響力的方式。

    喪茶蹭熱度、搞噱頭,最后口碑撲街,再次說明“靠文案做餐飲”行不通

    喪茶源于實體餐飲,醞釀于網絡文化,最終成為營銷事件,但對于茶飲業來說,卻并不是一個好案例。

    線上訂購體驗差、線下消費體驗“喪”的事實,恰恰從另一角度顯現出喜茶的好來。

    由于餓了么獨家合作,喪茶開業第一天早上限量150杯,全都需要在餓了么線上下單。下單后要到現場取貨,但排隊并無人管理,現場順序混亂。

    供應能力弱。喪茶現場并不做茶,而是由其它地方做好送到店里,但并沒有提前準備,排隊的顧客等的不是店員做茶,而是空空地等不知在哪里的第三方送茶。

    非按照點單來出餐。廚房每批次只送12杯,6種口味各2杯,收集顧客口味環節形同虛設,導致顧客取貨時頻頻不能拿到自己點的口味。

    飲料口感“喪心病狂”。在喪茶的大眾點評評價中,不乏“烏龍茶是酸的,喝的最惡心一次”、“喪到極點了,難喝到無敵了”、“要味道沒味道,要奶香沒奶香,就是一杯白水加了一點奶茶粉”、“能做到沒有一個好喝的也是服氣”的吐槽。

    就連奶茶蓋子都“沒有一個是緊的,一不小心就會撒”。被放鴿子的顧客甩頭走了,也不會得到店員的一句安慰。

    可以說,從線上到線下,從出品到服務,這個“除了拍照,一無是處”的店全都撲街,喪到新境界。

    這或許也是主辦方以“喪茶”招牌的名義任性而為,我就叫喪茶,你來這里就是來找“喪”的,什么叫“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你的人生就是個烏龍瑪奇朵”、“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愛上一匹野馬頭上一片草原奶綠”……餐品名字就是個精簡的喪段子,后面還有一長串更喪的注解。

    策劃人忽略了一點,“鍵盤需求”和消費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在網上無限憧憬喪茶的人,現實中如果喝到了極差的飲料,可是會罵人的。

    最初由這些“文案”吸引來的客人,被真實的極差體驗打敗,本來想借助茶飲化解郁悶心情的訴求被摧毀,自然對喪茶棄之如敝履,反過來對餓了么和網易新聞來說,顯然也不是一件好事。

    人家畢竟本來就沒有打算做一個正兒八經的餐飲品牌,筷玩思維在這里講它,也僅僅是將它作為一個絕佳的警示案例——重文案不重產品是做不好餐飲的,黃太吉、雕爺牛腩等一大批先烈已經證明過了,喪茶只是一個外行玩票并且更加極端的例子。

    而其最大的價值——“找到品牌與消費者的情緒共鳴”帶來的營銷效果,卻是餐飲人不能無視的。同時,品牌借餐飲店來做營銷的事件還會繼續發生,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口味過關也是必須的。

    持續不斷為餐飲業貢獻深度硬干貨。筷玩思維于5月2日正式發布了面向餐飲上中下游產業鏈的九大配套服務,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具體查看。各種形式合作請聯系:蘇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71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5日 08:01
    下一篇 2017年5月5日 09:5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