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糧生活閆寒:外賣只是入口,目標是重塑餐飲業規則

    今年2月,優糧生活的外賣出現在小米5的發布會上,借著話題產品的東風火了一把。無獨有偶,后來訊飛輸入法在老羅的錘子MI發布會上也是一夜爆紅。

    優糧生活、科大訊飛兩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公司,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占據核心市場大量份額、專注于一個領域,而且都是互聯網科技公司。

    優糧生活的全稱是“北京優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摸索,它確定了下一程的發展目標:建立外賣領域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可令人擔心的是,此前的先行者們,都被這個全產業鏈夢想搞出了內傷,最后全都不得不鎩羽而歸。

    外賣消費場景升級:以用戶思維和IT技術應對

    2010年,從其前身“隨時隨遞”的成立開始,優糧生活就專注于外賣領域,盡管彼時堂食才是王道,餐飲O2O的興起還是在4年之后。

    2016年,其北京市場的月銷售額就己超過700萬元,年化預期銷售額更是高達1億元,優糧生活也從外賣界的種子選手晉升為一員悍將。

    優糧生活合伙人閆寒,理工男,前國有銀行核心系統工程師。他覺得,當初選擇外賣這個領域算不上跨界,“外賣有著天然優勢,全過程都可數據化。”他說,公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工科思維和互聯網技能。

    比如誕生于幾名工科男之手的眼鏡盒式飯盒,已經成了優糧生活的標志之一。

    初創時,純工科出身的合伙人們發現傳統飯盒存在著飯菜無法分離、密封效果弱、造型“臟亂差”、保溫功能雞肋等問題。但什么樣的飯盒才能滿足都市白領們對高品質午餐的追求呢?

    經過多年摸索,團隊在材質、造型、包裝組合上進行了顛覆,新飯盒不僅解決了上述問題,而且造型簡約且富科技感。

    只是隨著顧客盒飯消費場景的升級,“大家要的不再僅是果腹,而是一頓真正的午餐。”閆寒對目前只能一飯一菜的包裝感到有些遺憾,“還得以用戶驅動為基礎再升級”。

    “產品經理”們還運用工科思維嘗試著啃了中餐標準化的硬骨頭,“即使材料、手法再復雜,還是能分解為若干環節的。”閆寒認為,中餐炒制可分為選材、配比、切菜、調味和烹飪(油溫/火候)5個線性環節。

    所有能標準化的環節在加工廠中完成后,再把半成品配送至各生產站點,廚師僅需集中精力處理油溫、火候即可。也就是說,盡可能的把最多的可控因素固化在生產流程嚴謹的工廠中,把最少的不穩定因素留給廚師處理。

    經過4年時間的專門研究和積累,優糧生活提出了“百萬級標準化”的集成化概念,坐擁類似于“電腦主板”,只要廠家、終端、物流像U盤一樣接入,就可按照“程序”高標準地完成工作。

    以炒制魚香雞絲為例,在上文中提到的5大環節還可以無限細分:首先,選擇什么樣的雞絲和青椒,每種青椒的辣椒堿含量也不同;其次,每根雞絲切的長度、寬度也不同,目前優糧生活已經初步探索出了體驗效果較好的體積;另外,每種原料何時放、放多少克又是兩個標準。

    裝盤、配送環節也可以通過分解方式從時間、數量等維度進行標準化。至此,商家就可以通過IT系統的指示進行操作,系統還可以反過來制止錯誤的操作進入下一步驟。

    最后,“百萬級標準”會固化至IT系統中,IT系統還可用來維護大規模的標準體系。“我們的標準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而是誕生于我們6年來不斷摸索、碰壁的經驗和數據之中,時間才是我們的核心資產。”閆寒說。

    這是優糧敢使用“科技公司”抬頭的重要原因。他覺得,以互聯網思維做產品,就是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標準。

    深耕市場6年,經過檢驗的全新市場理念

    優糧生活誕生于中國外賣市場興起之前,用閆寒的話說,是“很古老”的公司。

    經過了6年對外賣市場的深耕,優糧生活對很多東西都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總結出了一個外賣收入的公式:“外賣收入=受眾人數*消費頻次*客單價”,并以此來解決如何盡可能獲取更多消費者、怎樣提高復購率、確定客單價的問題。

    1)、與堂食對比,分析消費人群特點

    為什么特色餐品外賣鮮有活下來的?

    閆寒以南鑼鼓巷的餐廳為例進行分析,主打特色的餐飲不依賴復購率,光憑南鑼鼓巷來自山南海北的巨大人流就可以活的很好。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消費者基數大、頻次低”,而外賣是依托“站點”服務周圍的常駐人口,數量有限,但優勢是消費頻次高、人群固定。

    為了輻射更多地區,優糧生活在北京孵化了近50家“加工站點”,卻沒設一家旗艦店,菜單上也是清一色的大眾平價菜。

    2)、重視體驗,以產品和服務提升復購率

    閆寒認為:“營銷增加的是初始消費量,但跟復購率毫無關系。”

    “決定消費頻次的是短板效應。”即使在市場上砸再多的錢,也不能讓菜品變的好吃,即使初始客戶數量上去了,但如果菜品口味差、服務體驗不好,客戶流失速度會更快。

    3)、客單價依據:從用戶出發逆推

    優糧生活的外賣“定價中等偏上,核心受眾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但是,外賣不像手機,品牌和技術可以值很多錢。同樣一盤菜,顧客會問:“你憑什么比另一家高5塊?”,購買力高的顧客也會關心性價比。

    實際上外賣解決的是消費者吃的快、飽、好的“日常需求”問題,隨著消費升級,顧客也開始逐漸追求“場景體驗”了。因此,在餐飲業回歸大眾屬性的背景下,沒有外賣敢任性漲價。

    從優糧生活總結多年得出的方法論來看,依然有明顯的“用戶導向”思維痕跡。

    “外包”和“自己做”選擇背后的思考

    餐企都會頭疼的問題是輕重資產的選擇、取舍問題,究竟應該在什么環節外包?什么環節自己做?對餐企更重要的其實是選擇的標準和底層邏輯,閆寒以供應鏈和IT系統為例,還原了優糧生活對這個問題的探索過程。

    優糧生活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孵化“加工站點”:既不是加盟商也不是外包工廠,而是“命運共同體”。

    據筷玩思維了解,優糧生活的供應鏈模式最初是在自己最大的門店加工,再運送至站點,最后配送。當體量變大后,有兩家專業加工廠“愿意和他們玩了”,其中之一就是海底撈旗下公司蜀海。為了滿足市場擴張需要,優糧生活還將在通州建設自有中央廚房。

    “有兩條以上供應鏈有個大前提,那就是標準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閆寒說,有些老牌知名產品就是沒有堅決掌控標準,結果把自己做死了。

    而那些連自己都無法標準化的環節,就只能靠自己做,至少要能夠及時監管。

    加工站點實際上是優糧生活的“嵌入式廚房”,他們本來是烤串店或酒店,雙方經過談判,選擇“加盟”的站點會接入統一的半成品供應鏈、銷售&配送服務體系和全流程IT管理系統,并接受3到6天的技能培訓才可運營。

    這種模式通過匹配雙方的剩余資源和產能達到共贏的目的,類似于Uber的共享經濟理念,同時站點受到IT平臺的實時監控,“外賣的全程數據化特性,使任何違規行為都可以被監測到。”

    事實上,對集約化程度低、難以迅速形成壟斷效應的餐飲業而言,商業模式創新無法成為有效的核心壁壘。

    面對這個問題,閆寒顯得很自信,這是由于優糧生活擁有能夠主動適應業務變化的強大IT系統和研發團隊,這同時也是優糧生活的真正核心壁壘所在。

    IT系統是優糧生活所有戰略部署、經營策略和標準的落實點,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絕不會外包”。

    閆寒形容稱,智能系統于餐廳來說如同衣服鞋子,他認為“最低級”的形態是制造商提供的設備,就像是“均碼鞋子”,腳變大了就不能穿了。

    市面上的智能終端設備更新迭代慢,難以滿足餐廳的業務發展需求。只有多金的餐飲巨頭才能讓制造商“貼著跑”,也就是定制。而這對大多數餐廳來說是不可能的。

    優糧生活的IT系統從2010年創始人王興周入行時就已著手建立,迄今已滾動迭代5年,而國內“智能云餐廳”概念誕生于2012年,2014年才開始逐漸興起。

    “有了專業IT團隊等于自備裁縫技能,就不需要削足適履了。”閆寒說。

    產業鏈整合平臺的野心能否實現?

    無論是不是屬于科技公司的門類,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有學習或致敬蘋果公司的情結,優糧生活也不例外。他們想要模仿的是喬布斯所構建的“生態閉環系統”,切入手段是“建設整合全產業鏈的服務平臺”。

    事實上,包括餐飲業互聯化“鼻祖”黃太吉在內的多家企業曾嘗試建立外賣服務平臺,發力B端企業和供應鏈,但大都曇花一現或前途堪憂中。

    餓了么于2015年上線了“有菜”平臺,采取類淘寶平臺模式,不做自營采購、分揀和配送,而是為餐廳、食堂和供應商提供交易平臺。但“有菜”在今年年初就曝出了被大量商家棄用的消息。

    餐廳反映的問題普遍集中在:食材良莠不齊、沒有售后保障、缺貨和價格偏貴。有分析人士稱,彼時餓了么主要精力依然在C端,難以提供構建完整2B產業鏈所需的物流、推廣和初期優惠措施,同時行業剛起步,市場缺乏教育、專業人才稀缺。

    黃太吉的2B商業構想是以“向各地知名品牌提供產能中心”為核心,招募商家入駐平臺,進而吸引C端食客,將B端和C端對接。但是,大規模啟動產能中心需要雄厚資本,而當時黃太吉數次轉型折戟后,無人敢接盤。

    “九州閉門會”項目采取“眾籌模式”,許給入駐商家“口頭支票”,結果在大多地區基本顆粒無收,工廠店從起初的10家萎縮至5家左右。

    優糧生活怎樣才能避免步前人后塵?

    閆寒說,首先是商業模式的本質不同。之前的全產業鏈平臺是直接讓其他品牌對接顧客,沒有“整合”概念。而優糧生活要做的,是利用其他餐廳、供應商、配送商的閑置產能和自己的品牌對接,再將外賣配送給顧客。

    其次是“賺錢的邏輯”不同。有風險的眾籌平臺或砸錢培育市場的2B平臺,不僅收益難以預期,甚至在初期提高B端企業的經營成本(人力、時間),故而吸引力低。而優糧生活的整合平臺是“共享經濟”觸角的延伸,“工廠給我切一道菜,我付一道的錢。餐廳炒一份外賣,我們共享一次分成。”

    閆寒在專訪中一再強調,優糧生活的核心壁壘是深耕外賣市場的6年時間,不僅可以從容試錯,而且用時間磨礪出了“樸實、踏實”的企業文化,“我們做的是踏實的生意,雖然也融資,不過優糧從來不燒錢做市場,每一分錢都花在升級自己的體系和打造品牌上。

    筷玩思維分析認為,餐飲O2O行業經過2年的井噴期,經歷了躍進式發展。毋需諱言的是,餓了么、美團等平臺最開始通過燒錢補貼客戶,造成了利益分配失衡。

    更毋需諱言的是,后期消費習慣轉變的陣痛期,利潤在客觀上遭到盤剝,形成第二次利益分配失衡,甚至因此倒了一批餐廳和供應商。

    但到今年為止,外賣行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才不過2年,還是個年輕的產業。一個行業誕生出一家獨角獸公司基本需要10年左右,而孕育出一家偉大的公司甚至可能要歷經近一個世紀。

    外賣的業態還在不斷的豐富成型,行業細分化不會停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會持續出現更多的細分領域服務商。

    閆寒說,優糧生活的愿景是給行業下半場帶來點改變,最好能夠促使行業穩健發展,構建合理、穩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實現共贏互利。

    可要實現這一宏圖偉愿,優糧的“餐飲業共享經濟”和“全產業鏈整合服務平臺”還需要經過市場的千錘百煉,當然還少不了其他玩家、巨獸的圍剿。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系統查看《筷玩思維重度直擊餐飲外賣》專題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7950.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11日 07:41
    下一篇 2016年11月11日 09:1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