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它很古老,上可追溯到兩河文明時期,在新世紀卻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它相當于遠古時期的天文學和心理學,但至今還被信奉者們當做指點人生的明燈。
而將占星學娛樂化的星座理論,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更成為了流行語言體系里最常見的話題之一。而以星座為載體的內容創業,也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2014年,同道大叔吐槽星座系列火遍微博和朋友圈。以漫畫加配文的靜態形式,吐槽12星座在生活中的狀態,同道大叔的每篇博文一發布就能引起大量轉發,目前粉絲已達到千萬級,微信平臺所發布文章閱讀量大都可以輕松過10萬+。
2015年,“星座不求人”短視頻也火了。《十二星座一起擼》、《十二星座參加中國好聲音》、《獅子座之歌》等短視頻以星座二次元的形象開撕,還增加了魔性音樂歌謠的形式,傳播速度飆升。
娛樂圈也有一位以星座為內容進行創業的明星,她就是被譽為娛樂圈中的星座女神——莫小棋。在這個新想法層出不窮的內容創業大軍里,她以自己獨特的身份和切入角度,贏得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1
以星座女神身份和互聯網創業深度共舞
莫小棋被稱作星座女神,最初是因為她可以算得上是明星圈里最懂星座的人。她曾在拍攝影視劇的休息時間給其他演員看星盤,準確度之高讓她名氣漸響。
莫小棋最早和星座接觸,是通過少女時代在澳洲看的各種時尚雜志,比如Dolly Girl、Cosmo及Bazaar的青年版,這些雜志最后都有一個星座分析欄目,她每一期都不會錯過,除此之外,她還每天都看蘇珊米勒的專欄。
莫小棋覺得星座比自己還了解自己,幫她解決了許多青春期的困惑。她決定要掌握這套分析方法,開始系統的自學西方占星知識。幾年下來,她家里有一整面墻的書架,上面擺放的全都是英文原版占星學書籍。
“因為我從小在國外讀書,語言和文化上沒有障礙和鴻溝,對占星、星座也有一些先天優勢。”莫小棋說。
莫小棋在國外深受占星文化的熏陶,對占星已經到了癡迷的境界,甚至花錢請許多知名的星座分析大師給她看盤。
但這種癡迷都是處在業余愛好的階段。莫小棋在回國成立星座女神文化傳媒公司開始創業之前,有過兩次跨界,但跟星座并無關系。
第一次是在回國后,從做金融行業工作轉為主持人,第二次則是和知名導演合作,出演了幾部戲,從此成為一名女演員。
在這個階段,莫小棋結識了許多圈內人,而自己之前在國外的這項特別愛好,讓她在朋友中獲得很高人氣。
正是占星達人的聲名,讓她第一次以“星座女神”的身份和愛奇藝、芭莎娛樂合作,主持了國內首檔星座類脫口秀《星座棋談》。
在片頭中莫小棋說:星座棋談,玩一場勇敢者的游戲。你我的秘密早已寫進星盤里。
但其實,節目內容的亮點是明星自爆情感經歷,只是披上了星座的外衣,同時有著很強的“莫小棋”標簽:明星、性感、八卦。
后來,因為拍攝制作團隊更替的緣故,《星座棋談》更名為《星棋一見》后在愛奇藝綜藝頻道全新上線。
在新的節目里,以星座為切入點的八卦和吐槽娛樂事件依然是主要內容,但融入了更多星盤分析的基礎知識,星座專業性的內容更多,莫小棋“星座女神”的感覺也更加突出。
除了請來眾多具有娛樂精神的人氣明星之外,莫小棋還把圈外人士甚至網友加入到訪談的對象中,讓這檔節目的語境范圍更廣,性質更接近于脫口秀。
《星座棋談》第一季播出時在網絡上收獲了大批粉絲,15期總播放量3100萬,單期最高播放量高達400萬,而加上《星棋一見》的12期節目,合計播放量達8000萬。
通過這兩次主持的網絡視頻訪談節目,莫小棋更加確信:星座話題很受歡迎,自己對占星的愛好,現在已經可以變成節目和內容,并產生關注度和點擊量。
這也是莫小棋第一次與互聯網近距離接觸,但已經讓她有所觸動。
沒過多久,和大多數明星搞副業都選擇開餐廳不同,她選擇了互聯網這個當今最熱門的創業領域。
2014年11月,莫小棋的新公司“星座女神文化傳媒”成立了。“這是一個創業的絕佳方向,可以最好地把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轉化為看得見的價值。”莫小棋說。
但星座明星訪談內容上的局限很大,莫小棋星盤看得太準,而明星要保持神秘感,大都不愿被赤裸裸地剖析,甚至有些受邀的明星都不敢上她的節目。莫小棋覺得需要轉型,把自己的占星知識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用。
2
“星蜜”APP成了莫小棋創業路上的第一道坎
把自己的占星知識分享給更多人,借助互聯網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莫小棋一直跟自己的團隊講:“其實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系統化的學習掌握這個工具,就有點像學習數理化一樣。”
莫小棋決定開發一款以占星為主題的APP“星蜜”,讓女性朋友們通過“星蜜”了解并學習到專業的占星知識,同時自己在出現情感問題和兩難抉擇時,可以借助“星蜜”為她們提供一個看待事情的視角,幫助她們度過情感的迷茫期。
同時,她還想在這款APP中融入社交功能,讓加入的用戶可以以星座為媒結交朋友。
為了做出讓處女座的莫小棋滿意的APP,她專程找通曉星座知識的朋友翻譯研究了國外的專業占星軟件,再結合她自己對星座的理解,最終打造出了“星蜜”。
同時她也在數據上下了一番功夫,“大家看星座看星盤,想要的就是一個答案,所以我們盡量把后臺數據分析模型做得更立體一點,可以讓用戶從多維度去分析和感知。”
然而,星座創業并不是她設想的那么順利。
圖為“星蜜”APP頁面截圖
在歐美國家,占星和星座分析就如同周易、紫微斗數在中國的地位,有著深厚的認知基礎,并且有著復雜的專業培訓機制。
此外,國外的專業占星APP都有著很強的技術性,背后有一個龐大的城市和時區動態數據庫支持,星歷表甚至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
而且像Astro Gold等大企業開發的軟件,都需要收費下載,目標用戶非常精準。
莫小棋希望“星蜜”可以變得更聰明,更智能。“比如說當星蜜獲取了用戶個人的星盤數據后,通過對星盤的解讀,直接把方案推給用戶,幫其解決困擾。”
但實現起來難度很大,負責“星蜜”APP技術部分的CTO也在此時出現狀況,中途暫時退出。
莫小棋認為目前的“星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并已開始籌劃開發第二版。但她也意識到,雖然自己擅長給別人看星盤,但如果做成APP,需要把很多知識和信息數據化,并且由專業的技術人員轉化成可操作的功能。而這些都并不是自己所擅長。
而從圖文形式的同道大叔,到二次元形式的星座不求人,都是以極端娛樂的態度,把星座做成具體的形象,引爆話題。二者都已經找準了方向,并各自占到了先機。
星座產品做得越專業,受眾面越窄,“星蜜”雖然并非主打專業看星盤,但娛樂和社交功能并沒有做到極致,讓這款APP的用戶體驗并不好。
怎樣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星座內容還能怎樣進一步挖掘?星座女神應該如何突圍?這些問題每天都在困擾著莫小棋。
3
星座對抗真人秀在另一個領域打開了方向
當過主持、演過電影的莫小棋,也參加過明星真人秀。在兩年前,她還因為自己在真人秀中的表現成為話題,有過一段最“黑”的日子。
即使置身輿論風口,莫小棋也不忘通過這些經歷獲得重要靈感:星座女神能不能做真人秀?
對于上升星座為天蝎的莫小棋來說,答案必然是:為什么不?
她把創意提給自己的團隊,計劃打造一臺中國首檔星座類社交游戲真人秀。沒有任何戶外真人秀拍攝經驗的莫小棋,開始琢磨和面對隨之而來的一大波問題。
名字叫什么?不同星座的人之間最喜歡比較,哪個星座最聰明?哪個星座最漂亮?哪個星座最強大?那么就叫《最強星戰》吧,突出競技性的整體定位就可以被表現出來。
如何選擇參與者?明星要有,但不是直接的競賽者,而是每期不同的明星來客串。正式的參與者需要通過全國海選,選出十二位最具各個星座性格特點的代言人,其中有健身教練、模特、演員,還有中國“最美留學生”,每個人都個性鮮明。
在什么地方拍攝?要考慮好看,也要考慮成本,通過調研,莫小棋發現在臺灣拍攝比在大陸還要便宜,于是她決定在寶島臺灣開鏡,并在著名景點漁人碼頭、苗栗賽德克巴萊原住民部落、劉福村、臺北101大廈、宜蘭福隆海灘等地取景。
她剛剛把商業計劃書寫出來,就獲得了新浪娛樂和阿里的投資。
而把臺灣熱門景點作為十二星座爭奪戰的戰場,加上幾位臺灣明星的加盟,在拍攝期間就吸引了臺灣娛樂媒體的大量跟進報道。
但同時,各種麻煩也隨之而來。第一次當制片人的莫小棋,才算知道了幕后工作的繁雜和艱辛,但都挺了過來。最終拍攝效果很好。
時至今日,明星真人秀都是各大衛視的收視王牌,《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真人秀的收視率更是如日中天。《最強星戰》沒有主打明星牌,但從星座這個獨特的角度切入,卻顯得別具一格。
莫小棋依然作為星座女神引導全程環節,十二星座的帥哥美女們在風景如畫的地方經歷刺激的冒險游戲,通過精心設計的星座對抗、不斷淘汰失敗的星座,深挖十二星座背后隱藏的性格。
真人秀的原創性是最大的競爭力,莫小棋的團隊為《最強星戰》打造了各式各樣既結合了星座分析,又有非常有趣的游戲對抗環節。
不同星座之間的真人對抗,讓每個關注自己星座的觀眾都能找到自身的影子,使這檔節目去年年底上線優酷土豆、阿里巴巴天貓魔盒TBO平臺后,都有不凡的點擊量。
《最強星戰》四次獲得優酷娛樂總榜冠軍,在優酷上擁有1.4億的瀏覽量,20多萬的自頻道關注粉絲,并獲得2015年DoNews第六屆互聯網行業牛耳獎最佳原創內容獎。
4
發展思路:專注星座視頻節目,尋找新爆發點
在《最強星戰》點播數據持續攀升時,莫小棋心里的許多疑問也漸漸清晰。
自己的星座內容完全可以非常娛樂,因為自己就是娛樂圈中的星座女神,合伙人也是資深明星經紀人出身,在整合娛樂資源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
這也是其他星座內容創業者無法模仿的,并可以持續開發的優勢。莫小棋已經開始策劃新一季的《最強星戰》,海選活動也在全國展開。
莫小棋對《最強星戰》第一季做了數據調查,發現看節目大部分是年輕女性,鮮肉藍色文化正熱,她立即做調整,把第二季打造成一個造星計劃:選擇十二星座小鮮肉,用真人秀的方式去記錄他們從一開始出道,到最后成為明星的過程。
同時她設想把公司正在運作的其他星座內容整合進來,并把“星蜜”APP作為報名入口之一。隨著星座女神公司發展思路的一步步清晰,一個相對成型的商業模式也漸漸顯露。
國際上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已經有互聯網融合的趨勢,莫小棋無意間走出的這一步,正好預示著:互聯網真人秀模式時機已然成熟。
綜藝大咖齊聚、最流行的星座設定,再融合一點社交元素,就這樣,制作精良的《最強星戰》成為阿里數娛、優酷等網絡視頻平臺2016年全力推薦的一檔原創類綜藝節目。
在4月20日的2016優酷春集上,合一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提出了“內容玩起來”,從“玩”、“好玩”、“一起玩”三個維度闡釋了優酷在渠道、內容、商業三個領域的全新布局。
其實從2015年6月公布綜藝“開計劃”以來,優酷就已經上線了多個原創熱門綜藝節目,比如湖南衛視王牌綜藝主持人汪涵、何炅在優酷打造了聚合各自優勢的《火星情報局》和《學長不二盟》。
名嘴竇文濤打造的周末版聊天真人秀《圓桌派》也上線優酷;“生活家”林依輪也推出美食分享節目《美食臺》,并全面入駐優酷。
90后對娛樂節目的強消費能力愈發顯著,原創綜藝娛樂節目在視頻網站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而目前來看,具備強娛樂內容開發能力的傳統娛樂業明星,在互聯網世界也同樣受追捧。
筷玩思維認為,莫小棋一旦找準星座女神文化傳媒的定位和呈現形式,對后期在各大視頻播出平臺上與其他明星節目的對壘中,可以形成強烈的區隔和品牌辨識度。
5
結語
莫小棋是女藝人中為數不多的高學歷者,同時她也是絕無僅有的、第一次創業就選擇擔當互聯網綜藝節目獨立制片人的女明星。
她總是說:“我只是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時代給了我們機會,互聯網讓我的創業起點比較高。”然而,她還是逃脫不了許多新手創業者都會經歷的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運作節目內容時缺錢、拿了投資人的錢之后該怎么去盈利。
然而她也有許多創業成功者的特質:追求完美、抗打擊能力強、樂觀、永不服輸。
從最初的星座訪談、“星蜜”APP到星座真人秀,都包含了莫小棋內心希望觀眾“找到自己”的初衷,而創業也讓莫小棋發現了一個更不同的自己,而她的“特殊愛好”終于將成就一個內容帝國。
2016年,星座女神還將打造以星座為切入點的網劇,將互聯網節目、純網綜藝、網絡自制劇甚至是強IP院線電影放入自己的版圖,逐漸建成一個“星座生態系統”,并從中尋找新的爆發點。而在資本運作方面,星座女神的新一輪融資也已經進入到收尾階段。
星座女神最初是別人給的頭銜,而現在莫小棋要將手中的女神權杖發揮出最大能量。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