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巴克驚曝致癌丑聞……”、“咖啡可能致癌”、“星巴克最大“丑聞”……類似的字眼刷遍了朋友圈。
這些新聞突然傳遍網絡,是因為3月29日美國加州洛杉磯高等法院的一紙判決結果,將可能導致所有咖啡須貼致癌警告標簽。
針對此事,星巴克做出了回應。
并非針對星巴克,涉及整個咖啡行業
這些新聞不假,但“致癌”、“丑聞”等字眼過于夸張。有趣的事,這樣的標題大多是中文。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天僅消費約2300萬杯咖啡。
而在每天消費掉4億杯咖啡的美國,星巴克目前還沒有對此判決予以單獨回應。
這則新聞在中國傳播后,星巴克中國就站出來快速回應:關于該項在美國加州的法律訴訟,可參考全美咖啡行業協會相關公告。
星巴克做出的回應,總結下來有以下三點:
1.此次法院裁定并非針對星巴克,涉及整個咖啡業。
2.全美咖啡行業將繼續提出上訴及采取進一步法律行動。
3.在咖啡產品上貼上致癌警告標簽將會是一個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并且記者走訪重慶街頭星巴克,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客流和平時差不多,并沒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星巴克的生意暫時并未受到影響。
每天喝三百杯以上咖啡,才夠致癌劑量
咖啡中所謂的可能致癌物,叫做“丙烯酰胺”,根據 IRAC(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分類,它屬于“可能對人類致癌”的 2A 類致癌物。
但是:
1、丙烯酰胺在日常飲食中非常常見
丙烯酰胺在日常飲食中非常非常的常見,咖啡根本不是主要來源。
只要食物原材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經過高溫(>120℃)油炸、高溫燒烤,發生美拉德反應后就會產生。
包括油條、面包、薯片、烤肉等,都會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丙烯酰胺。
大量的食物可能都含有丙烯酰胺,越是顏色發黃、發褐、發焦的,含量越高。
2、每天喝三百杯以上咖啡才夠致癌劑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也在其微博上解釋稱,一杯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約為3.3微克,并且是120攝氏度以上才產生的,這個數量是無需介意的。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算了筆帳:“我們姑且以最保守的方式來估算,以70公斤的人為例,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為182微克(70×2.6=182),換言之,他每天至少要喝404杯黑咖啡(182÷0.45=404),才會喝足致癌的劑量。
同理,55公斤的咖啡族,每天必須喝到318杯黑咖啡,才會攝入致癌的丙烯酰胺劑量。每天至少要喝三百杯以上才會要命,相信常人在一天內不可能喝進如此巨量的咖啡。”
致癌警告標簽一旦貼上,咖啡行業將面臨動蕩
這次美國加州法院判決結果,可能導致所有咖啡產品必須貼上致癌警告標簽,對于咖啡行業來說,是一次巨大的動蕩,整個咖啡行業正在考慮上訴及法律行動。
全美咖啡行業協會的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威廉莫瑞表示:“咖啡早已被證明是對健康有益的飲品。此次法律訴訟產生了一個可笑的結果,這項第65號判決使消費者倍感困惑,并且也無益于公眾對健康的認知。”
– END –
統籌丨彭景
編輯丨馬聰 視覺丨馮亞欣
相關閱讀:
《西少爺合伙人疑套現2000萬離開》
《賣雞爪小店獲億元融資,雞爪風口來了?》
《160平日營業額20萬,又一品類全面爆發!》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