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后疫情時代,雖然餐廳生意在慢慢復蘇,但餐企依舊掙扎在生死邊緣。
很多餐飲老板感慨,過去做餐飲只要等客上門就好,但現在卻是需要與顧客在“兩不相見”的情況下想方設法獲客,經營模式、做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充滿挑戰,但也暗藏機會。
在近期舉辦的“數字餐飲私域增長”高峰論壇上,微盟智慧餐飲總裁白昱,就餐企數字化升級之路發表演講時表示:未來餐飲需要“三店一體”這樣的新模式,因為它能讓餐企形成“堂食+外賣+商城”的多核驅動,形成品牌自身的私域流量,增強企業內生動力的同時,使行業生態更加均衡。
那究竟什么是“三店一體”?它究竟能否幫助餐企,打開目前的困局呢?
堂食縮減,外賣難做
為什么餐企把握不住“線上”?
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觀念的轉變,“外賣場景”的客戶需求逐步深化,外賣的高增長率,已經讓堂食和外賣的占比發生巨大變化,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外賣占餐飲行業收入比例已達到12.92%。
而在疫情的推動下,外賣需求進一步加大,很多餐企從以堂食為主逐步轉向堂食+外賣模式。但做外賣,部分商家不僅要花大成本,搶占不熟悉的賽道,還要接受來自平臺的扣點。
為什么餐企只能依靠外賣平臺的流量,做“線上”又為何如此步履維艱?
1、餐企自身私域流量不夠
為什么餐飲的會員外賣做不起來?為什么會員的商城訂單量也不夠?為什么自己做直播效果也不佳?
答案是,大部分餐企使用的是等客戶上門的堂食經營模式,尚未建立起自己品牌的“私域流量”。餐廳門店確實能夠自然而然地獲取客流,但線下門店天然會受每日可接待消費者數量上限所制約,更別說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整體線下流量的銳減。
線上的外賣業務,就成了維持企業生存的救命稻草。
但以堂食為主的餐飲企業,線上沒有足夠量可觸達的消費者,很難把外賣業務做起來。同時,私域會員流量不足的現狀下,線上外賣客群的流量獲取也完全依靠外賣平臺的公域流量支撐,勢必會被平臺所裹挾。
羅馬非一日建成,餐廳的私域流量也不能夠在短時間積攢。
2、會員體系的割裂,讓餐飲數字化轉型平添阻礙
除了餐企自身的私域流量不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餐飲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的各種服務商的數量多而龐雜。
“每個供應商后面都有一套會員系統,但之間沒有鏈接,數據就被割裂,當每一個供應商都給餐廳做運營的時候,他只能運營其中一個場景,商家的會員無法形成整體,相互獨立,相互排斥,所以餐企的流量和數據就被割裂了。”微盟智慧餐飲總裁白昱說。
餐企沒有一體化的會員數據,就無法構建一個真正完整的私域流量體系。舉例來說,就像某一個餐飲企業用的收銀系統是A公司的,會員系統是B公司的,商城系統是C公司的,外賣小程序是D公司的,每一家都有一個私域,互相沒有聯系,多店多體,完全割裂,無法形成整體連鎖品牌的一個私域流量池。
而想要建立自身的私域流量,讓各個環節貫穿成一個整體,就要依靠行之有效的“工具”,這個工具需要能夠打通線上、線下,貫穿堂食、外賣、商城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因此,微盟智慧餐飲“三店一體”新模式應運而生。
餐飲數字化突圍的“利器”
“堂食+外賣+商城”三店一體新模式
在經歷過以短信為媒介、以實體卡為載體的餐飲1.0時代,以及以微信為媒介、以電子卡為載體的餐飲2.0時代,如今餐飲行業已經發展到堂食+外賣+商城“三店一體”的3.0時代。可以說,“三店一體”是餐飲業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新興產物,而疫情加速了餐飲數字化的進程。
那“三店一體”究竟是什么?又會怎樣幫助餐企,實現疫情后的突圍呢?
1、微盟智慧餐飲打造“堂食+外賣+商城”的三店一體新模式
以前餐企都以“堂食”為主,現如今,單一條線已經完全滿足不了品牌的發展和顧客的需求,線上外賣爆發,線上商城逐步興起。
“三店一體”具體指的是:在餐飲【私域流量】下,通過數字化的工具和方法,將【堂食會員】、【會員外賣】、【會員商城】的數據和運營【一體化】,助力餐企實現“開源”和“節流”。
“三店一體”新模式提供了一整套智慧餐飲數字化解決方案,是由微盟智慧餐飲首先提出,也是新零售在餐飲行業的最佳實踐。它讓線下的實體店和線上的虛擬店擁有一套統一的戰略構想、運營策略和運營體系。幫助線下實體店有效管理會員,通過數字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很多餐飲老板說,現在大平臺在幫我們做外賣系統、做商城系統,為什么我們還要花力氣自己搭建私域流量?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自己搭建,未來是自己當家做主,而如果一直依賴平臺,那永遠是“打工的”。
平臺維護的是整體公域流量,而其流量掌控在平臺手中,不確定性較大。而如果自己建立私域流量,在初期確實需要一些運營、系統的投入,但長遠來看,基于品牌自身私域流量的“三店一體”模式,幫助餐企將自身會員數據有效沉淀,為品牌自己所用,可以大大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白昱舉例表示:假如一家餐廳開通了線上平臺外賣業務,也開通商城的淘寶業務,以餐廳每天只有4000元的外賣營業額計算,那么一年在平臺外賣上的生意是146萬左右,按照外賣訂單額的15%的扣點作為服務費,那么企業每年需要給平臺上繳大概29.2萬元。而如果省下這些錢去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體系,未來就能控制自己線上外賣和商城的生意,扣點不僅全部留在了自己腰包,流量也不再受外部平臺的制約。
3、外賣業務占總收入10%以上的,已經擁有半成品的餐企更適合
那么,所有餐企都適合這樣“三店一體”的新模式嗎?
當然,每個餐企都要依據自己“量體裁衣”,但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先行者優先享受市場發展初期所給予的紅利。
“我們發現兩類型企業較適合三店一體的模式,一類是外賣業務占比總收入10%以上的企業,還有一類是已經在淘寶、京東等有自己的半成品或成品銷售的企業”白昱說。
凡是外賣收入占全部收入10%以上,這樣的餐廳說明有外賣需求,就可以嘗試做會員外賣,向自己的客戶、會員推薦外賣業務,這是化被動為主動,重新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力。
而在門店、淘寶、京東等,有自己的半成品、成品或原材料銷售的餐企,比如像海底撈的方便菜肴、眉州東坡的半成品食盒等,餐廳已經有零售商品,而且之前有一定銷量。這樣的餐廳就可以嘗試會員商城,向那些曾經到店,或消費過外賣,或消費過零售商品的消費者,推薦到會員商城進行消費。
“三店一體”不局限于大型連鎖企業,其實腰部等企業更適合這種新模式的開拓,可以讓餐廳額外擁有外賣和商城的兩條增長線。
4、三店一體,幫助餐企實現會員閉環下的私域爆發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苦于無從下手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而“三店一體”正適用于那些場景割裂,或已有傳統技術架構但不知道從何下手建立私域的餐企。
“三店一體”通過同一數據庫,流量被一體化留存,使商家和消費者在商城、堂食、外賣、點餐、預訂、排隊等場景中實現覆蓋和互通。
烤串連鎖餐飲品牌豐茂烤串,就是在疫情下通過“三店一體”成功打造新模式,實現了2000萬儲值,緩解現金流壓力。
豐茂烤串在3月恢復堂食,但因為疫情原因,還有很多顧客不敢到門店進行堂食,又因為之前外賣占比較小,烤串外賣的口感體驗不好,所以復工以后生意也不見好轉,一度陷入兩難境地。
為了解決“門店線下客流少,同時顧客又想在家吃到美味烤串”的問題,豐茂烤串激活了之前的“串道家”品牌,同時和微盟智慧餐飲合作,依托會員大數據和導流,精準篩選群體,針對已有會員進行儲值2000元送品牌烤爐的活動,推出25天后,會員進賬2000萬儲值額,同時送出11000臺烤爐。
三店一體的新模式,讓豐茂基于私域流量的堂食會員、會員外賣、會員商城三店齊發,不僅讓企業在疫情下活了過來,還在后疫情時代,搶先占領了市場。
5、餐企的三店一體,主要流量來源應從“門店”入手
面對餐飲“三店一體”數字化的新模式,很多餐企,尤其是腰部企業,不知道從何入手去實施這個智慧餐飲方案,來把握住未來的餐飲紅利。
“沒有足夠的會員,沒有充足的私域流量,線上的會員外賣,會員電商業務的運營就沒有基礎,餐廳門店是最大的流量來源,從門店的堂食會員積累入手,也就是在線下的各種場景,像是預訂、排隊、點餐、支付、評價等,把數據都收集起來。”白昱說。
白昱認為,想要真正實現“三店一體”,要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打基礎”,以堂食場景為載體,大力發展會員,擴大私域流量,建設穩固的會員系統;
第二階段,“建體系”,建立“堂食會員、會員外賣、會員商城”三店一體數字化體系,選擇合適的產品,精準分析客群,制定業務策略;
第三階段,“精運營”,在不斷地嘗試和突破中精進,提升、改進,永無止境。
萬丈高樓平地起,“三店一體”的具體實施,依靠的是企業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積累,從門店入手,到整個體系的打通,再到精細化運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形成了整個私域閉環。
職業餐飲網總結:
微盟智慧餐飲總裁白昱表示,“城墻沒有筑牢,所以容易潰敗,如果在前期筑得夠牢固,可能就能熬得住,熬得過。”
餐飲數字化并不是疫情的產物,而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
企業未來要圍繞消費者需求去做創新和變革,不同場景下有著不同需求,停留在原地不與“數字化”接軌,就會被市場和你的顧客所遺忘和淘汰。
-END- 主編丨陳青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5天拆了6家餐廳,有人情緒失控、有人棄店跑路,我看見做餐飲最真實的樣子”
2020下半年餐飲業7大趨勢:最重要的事——活下來!
一年營收600多億,中國最大餐飲集團女掌門: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剛柔并濟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