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暉
來源|品牌觀察報
“一杯咖啡蹭一天”,星巴克將咖啡廳打造成社交場所,打造滿足年輕人心理和社交的“第三空間”,助力其成為了行業巨頭。
但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星巴克的日子也不好過,前不久剛剛計劃未來18個月永久關閉北美的400家門店,一夜之間蒸發350億,降本增效自然是當務之急。
近日,星巴克推出第一家付費辦公咖啡廳——「SMART LOUNGE」概念店,打破自己的最大賣點,開辟了另一種全新模式。
貓爪杯、第三社交空間……星巴克從來不是一個只賣咖啡的品牌。
今年3月,星巴克嘗試用便利店、小店的邏輯做共享辦公,在日本推出第一家付費辦公咖啡廳——「SMART LOUNGE」概念店。
該店由星巴克日本公司與JR East鐵路運營商合作開設,落于新干線車站里,占地185平米,以商務用途為主。
為了滿足多樣辦公需求,「SMART LOUNGE」劃分出不同形式的工作區域:單人座位區、個人隱私包廂、付費私人包廂以及可供多人商談的共享會議桌——這便是這家店最大的特色。
全封閉式共享辦公空間,具有更好的隔音以及私密效果,以15分鐘為單位收費,價格在每 15 分鐘 250 日元(約15元人民幣),用JR East交通卡付費。
辦公套配也很齊全:USB充電孔、電源插座、掛鉤、LED燈、移動電源、WIFI。
近年來,星巴克熱衷于在日本打造各式主題概念店,透過它們可以窺見星巴克打造多元場景、俘獲細分人群的秘密。
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星巴克的概念店已經超過了13家,除了這一家具有功能性差異的概念店外,星巴克還在店鋪設計、用戶口味等方向上下功夫,打造不同風格和功能的概念店。譬如:星巴克溫室花園店、星巴克新宿御苑店、星巴克善光寺店。
(星巴克善光寺店)
(星巴克溫室花園店)
此外,日本星巴克還計劃今年初夏開設另一家“為工作增加附加值”的實驗門店。
很明顯,星巴克看準了行業消費人群細分,想要通過開概念店的形式,盡可能籠絡消費人群。
而細分人群這個概念,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流行了。沒有一個品牌能夠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品牌可以通過細分消費人群,通過營銷打造建立起適合品牌的概念店,從而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幾年前,淘寶提出「小而美」店鋪概念之后,就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消費人群細分的重要性。這個最早在電商店鋪中提出的營銷概念,目前已經被運用到了品牌的經營之中,以助力品牌建立不同形象和氣質的店鋪,實現多樣性的發展,也為品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把特定客群服務到極致,就是傳達品牌價值的最優通路。
星巴克在日本的場景創新——為商務人群帶來首個“辦公咖啡店”,說明品牌正在積極主動地通過場景創新為細分人群提供更優體驗,從而“一針見血”戳中痛點,“一舉俘獲”消費口碑,讓自身的品牌價值刻入消費者的認知中。
這一場“打劫”,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
星巴克付費辦公咖啡廳誕生的背后,是消費者對空間服務需求的提高。
他們面臨社會快速發展,異地辦公的壓力與動力增強,對空間質量的需求也隨之升級。目前雖有許多替代場景作為補充,但在環境和開放時間方面難以完全滿足需要,星巴克此舉在咖啡品牌市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作為介于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第三社交場所,“第三空間”是星巴克引以為傲的賣點。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無論是辦公、約會、讀書、寫作業,還是發呆,都可以走進星巴克,花30塊錢點一杯咖啡,就可以蹭一天,還連著免費WIFI,吹著免費空調。這也就造就了混亂、嘈雜的室內環境。
星巴克嗅到了商機,意識到了消費者對空間體驗的升級需求,開始了全新的營銷探索。
通過「SMART LOUNGE」付費辦公概念店的打造,星巴克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智能又舒適的體驗,并且與人們的生活相融合,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城市,成為一個可以與人們一起創作的場所和基地。
很明確,消費需求的升級催生了星巴克品牌的營銷升級。
所以,與大多付費自習室類似,星巴克的這種付費辦公營銷模式是順應消費市場需要,以人群細分,優化場景空間體驗,滿足品牌多樣性發展的舉措!
打造咖啡+空間生態
從“第三空間”上升到“第二空間”
曾幾何時,介于家庭與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一杯咖啡蹭半天的低翻臺率,不僅是星巴克的盲腸,而且也將其他咖啡店帶進陰溝里,幾乎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今星巴克第三空間與WeWork眾創共享空間邂逅了,星巴克第三空間內涵徹底變了,打造了咖啡+空間生態的全新模式。
社交、辦公、咖啡、創業等一勺燴,成為都市白領、自由職業、創業者及商旅人士共同選擇,不止是WeWork瑟瑟發抖,瑞幸的互聯網咖啡不過是故事大王而已。在日本推出專為上班族所設計”的“SMARTLOUNGE”概念店,可視為星巴克復興之道。
過往,中國人的”用錢之道“都是貫徹”實用主義“,每一分錢都是“用在刀刃“上,他們所愿意支付的是商品的”實際價值“。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消費水平已大大提升,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中產階級人口絕對值占全世界之最的國家。
2019年10月,付費自習室走紅網絡,成為新的“打卡”熱門地點。中國付費自習室模式源于共享經濟,共享空間領域潛力有待挖掘。2018年中國互聯網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73580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互聯網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超過九萬億。
根據尼爾森2017年CEO問卷調查顯示,對于品牌而言,消費升級是第一驅動力,消費者更愿意為卓越品質、超凡性能以及情感體驗買單。
可見,場景體驗時代,消費者其實很愿意為了環境為了氛圍買單。
如此來看,如今付費辦公,從第三空間變為了第二空間,如果這個形式可以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發展到第一空間。
結語
每一種模式都是市場需求的產物。
隨著現代年輕用戶群體對空間體驗需求的升級,催生了星巴克品牌全新付費辦公營銷模式。
星巴克在做多元空間場景構建方面的探索沒有停下過腳步,也許不久的將來,還能看到星巴克livehouse、星巴克電競主題咖啡館。
隨著瑞幸的基本出局,星巴克將更加奠定自己的王者地位!
但作為新的商業形態,付費辦公廳才剛剛起步,未來如何更加精準對接用戶的消費需求,是品牌需要考慮的問題。
您看好星巴克的辦公付費模式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
新思維、新模式、新機遇,關注餐飲業創新,關注職業餐飲網!
-END- 主編丨陳青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2020下半年餐飲業7大趨勢:最重要的事——活下來! 首家機器人綜合餐廳開業!“中餐+快餐+火鍋”模式,40多個機器人“大廚”! 一年營收600多億,中國最大餐飲集團女掌門: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剛柔并濟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