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年餐飲創業路,跌到谷底再反彈,他有四個忠告:活著就好

    丨火鍋餐見田果

    做小火鍋,短短兩年,火遍鄭州大街小巷,全國發展上百家店。

    做潮汕牛肉火鍋,“生意好的時候,1天用13頭牛”。
    深耕餐飲26年,在火鍋領域連續創業,跌到谷底再反彈。
    他就是在業內頗有名氣的,汕錦記潮汕牛肉火鍋創始人吉衛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20多年的經營心得。
    入行
    “商業模式對了,一切就順了”
    他下過鄉,當過兵,上過軍校,做過法官。
    1995年,35歲的吉衛東承包了鄭州老飛機場(現CBD區域)附近一家單位的飯店。
    這家名為福慧閣的小店,80平方米,9張長條桌,兩張圓桌,但生意卻很紅火。“刨去一年二十萬的承包費,兩年我們掙了兩百多萬。”
    之后便打開了餐飲的大門,這期間,做快餐、做魚、做粵菜,有賺有賠,也堅定了吉衛東選擇餐飲這條路的決心。
    從2007年開始,“不安分”的吉衛東開始琢磨未來的出路,他去沈陽、大連考察,發現了時尚洋派的快餐火鍋。
    經過長達3年的調研,2010年,“我和你”歡樂火鍋在鄭州豐產路開業,“開業直接爆滿,從一樓到二樓的樓梯上,都是排隊的顧客。”
    ▲昔日的“我和你”歡樂火鍋
    借鑒了呷哺呷哺的精致、傣妹火鍋的低價位和海底撈的服務,短短兩年時間,從最初的4家直營店面,做到加盟門店過百家。
    在吉衛東看來,做餐飲選擇產品不難,關鍵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對了,一切就順了。”
    隨著周邊大小火鍋店的興起,扛不住同質化的打擊,最終,昔日火遍大街小巷的“我和你”慢慢走向沒落。
    或許,在旁人看來,他的轉折充滿了艱辛,但對于他來說,卻是十分的氣定神閑,甚至還有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意味。

    轉折
    “差異化,才是生存的理由”

    2014年起,火鍋行業吹起一股“潮汕風”,數以千計的潮汕牛肉火鍋店冒出來。

    “當時聽說,一個潮汕人在上海開了家火鍋店,叫九牛二爐,300平的店,一天賣10萬塊。”得知消息后,對市場十分敏感的吉衛東就去考察了一番。
    看到后,他便篤定地認為,潮汕牛肉品類一定可以“從支流變為主流”,原因有二:在麻辣紅海中,差異夠大;天然健康、新鮮,生命力長。
    回來之后,他沒有馬上開店, 而是先解決了最棘手的兩個事兒。
    一是牛肉。“潮汕牛肉火鍋看著門檻低,實際門檻非常高,本地牛不行,廣東的牛都吃光了,貴州的牛才行。”
    吉衛東帶領團隊全國跑,深入肉牛產區,經過多方面的對比,最終選擇了云貴地區的土黃牛,最后再把活牛運回鄭州喂養。
    ▲開店前,為了找到優質牛種,吉衛東曾跑遍全國各地
    二是味道。為了尋找最本真的潮汕味,那段時間,吉衛東干脆住到了潮汕。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當地一家百年牛肉鋪,與牛肉鋪的傳人一拍即可,學習到獨具韻味的牛肉丸制作工藝,并帶回鄭州。
    就這樣,第一家開進鄭州的潮汕牛肉火鍋——汕錦記,在2015年9月正式迎客。
    ▲2015年,第一家汕錦記潮汕牛肉火鍋在鄭州開業
    當年11月份,他就把店開到了北京,2016年8月,又去重慶、成都開店,11月去煙臺,在北方把潮汕牛肉風搞了起來。最多的時候,全國擁有41家門店。“生意好的時候,1天用13頭牛。”
    2017年,吉衛東卻不得不對汕錦記“做減法”。
    ▲門店升級前、后對比
    當問到為什么又把重心回歸到鄭州市場時,他無奈表示,“團隊管理跟不上、供應鏈成本高、合作商把控寬松,現實告訴我們,集中精力,優先打造強勢區域品牌,再放眼全國。”

    逆風翻盤
    “工作即表演,做第二定位”
    “我觀察到,2019年9月份,潮汕牛肉品類開始呈上升趨勢,但又遇到疫情,啪一下回去了。”
    吉衛東表示,疫后生意恢復比預想的好,大多都是300平米的店,工作日營業額15000元,周末能達到26000元左右,營收恢復到80%以上。
    談到未來如何活得更好,他分享了兩點做法。
    “工作即表演”
    “疫情給了我全盤審視品牌的機會,目前店里要提升的不是引流,而是留客,真正要發力的是企業根部的東西。”
    要想留客,除了產品,就是極致的體驗。汕錦記在培訓員工的時候都會講,工作即表演。
    什么意思呢?服務員涮肉就是表演,給餐具消毒是表演,連切肉、上菜都是表演。打造獨具特色的表演行為,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
    ▲2016年就推出餐具上桌后當著顧客的面開水消毒
    比如太二酸菜魚,在魚上撒菊花的動作,就很具有表演性;海底撈的變臉、譚鴨血的開鴻運……讓顧客有看表演、看戲的感覺。
    “做第二定位”
    “剛開始,大家都在談聚焦,疫情一來,聚到不合適的位置,就直接死了,現在連海底撈、巴奴也都在做第二定位。”
    吉衛東把第二定位,瞄準在客單價更低的“牛雜煲”上。
    牛是自己宰殺的,以前牛雜都低價賣掉了,現在把牛雜開發起來,賣出去,填補虧損。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毛利就起來了。
    ▲顧客對新品牛雜煲,好評如潮
    目前,該產品只是在汕錦記門店試水,吉衛東說,“吃過的人都說好,也堅定了我們做第二品類的決心。”
    談到今年潮汕牛肉發展趨勢,吉衛東自信表示,疫情之后,潮汕牛肉的品類特性,會更加符合餐飲消費價值觀——追求更健康的烹飪方式、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
    “時間越長,對我越有利,堅決不上辣鍋,即使現在比較小眾,但一直在往市場里拽人,肯定會成為一個大品類。”

    4點忠告:活著就好
    1.扛過疫情,還得扛過時間
    現在很多店看著生意很好,因為該倒閉的都倒閉了,店少了,所以你的生意才會看起來不錯。
    1929年,美國經濟大危機,但真正的倒閉潮是3年后,大批量關店。
    餐飲業也是同樣,店面會邊開邊關,預計3年后,餐飲市場才會恢復如常。
    2.抗疫常態化,危中找機
    雖然我做餐飲20多年,經歷過大風大浪,但這次經歷的是海嘯,仍準備不足,風險意識不夠。
    未來,做好抗疫常態化的準備,小病小災不會斷。
    對活下來的企業來說,關的店多了,競爭對手少了,機會也更多了,就看如何把握。
    3.戰略隨機應變,活著就好
    巴奴打海底撈是進攻戰,海底撈對巴奴叫防御戰,我在鄭州開汕錦記是側翼戰,夫妻老婆店叫游擊戰。
    遇到疫情,餐飲店又都開始打游擊戰了。
    疫情來了,活著就好,什么辦法好就用什么辦法。
    4.向內行學習,向專業看齊
    這次疫情,教訓了很多年輕人和跟風創業者。
    如果想進餐飲圈,就一定要先把自己變成內行,不能只一味看別人好、盲目跟風。
    哪怕用許多年的時間研究透一樣單品,也能在激烈的市場里站穩腳跟。

    -END-

    編輯丨程三月
    (圖片來源網絡)
    推薦閱讀

    為什么菜品越多的餐館,收入反而越少?

    2020下半年餐飲避坑指南:不要干餐飲

    從“雇人排隊”開始,我就知道這家店的生意不會差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381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15日 20:15
    下一篇 2020年6月15日 20: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