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作為餐廳的管理者,是對餐廳政策、經營標準、管理規范、經營目標和任務切實執行的靈魂人物。可是作為餐飲店長,想要管理好一家餐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店長在與員工相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 “兩難” 的問題,比如關系太近不好、太遠也不好……想要搞個團隊建設活躍一下氣氛,可是活動結束后的工作氛圍還是不盡如人意……
這是為什么呢?可能是你陷入了這5個誤區。
01
以為平時“稱兄道弟”就是管理
在工作中如果店長與自已的下屬總是稱兄道弟的相處,夢想著和一家人一樣的去工作,就會慢慢的給下屬催化一種印象,那就是自已會得到管理者照顧,能“罩著”自已。
可一但發現這個平時大哥大姐一樣的上級遇事并不“罩著”自已時,就會心里不舒服,時間長了,積怨自然就深了。礙于面子不離開,一但撕破臉離開就大多不再會來往,而這個級管理者還落得個“不仁不義”的下場。
02
誤區
把體育和娛樂當團隊文化建設
什么是團隊文化?團隊文化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合作,并且是向著一個方向努力。銷售門店里80%的業績是20%的人做出來的。
所以團隊文化就是80%的人在80%的時間里共同做著80%的事。而很多管理者會認為體育運動和唱KTV、聚會喝酒是組建團隊文化的事情,其實大部分都是娛樂、消遣。
什么可以提高團隊文化呢?就是在業余活動之余,多固定搞些“聚焦、集推、手拉手相互贊美、告別期許留言、客戶分析會、扒老底、請家人分享自已的工作心得體會、家庭郊游等”。
03
認為留住員工的辦法就是提高收入
為錢而來、為錢走掉的下屬很多,不然“挖角+跳槽”怎么應運而生的呢?錢固然重要,上班是為了賺錢,但對于那些已經感覺掙夠錢的人來說,錢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不然怎么會有“積級性不夠的員工”呢?
在與下屬交往合作的過程中,上級要不斷的有所成長,讓下屬感覺到與上級在一起共事,不光是為了賺錢,還要有更多學習的被影響的地方。
再就是一定要給下屬尊嚴和面子,還有自由的感覺。另外,當下屬工作時不要露出不相信下屬的言語和行為,只要下屬在規定時間里把活干出來了,不要計較他一些不傷大雅的語言和行為,如果感覺有不合適的言語行為,也要設計個培訓時間來講解。
04
誤區
認為師傅必須從老員工里選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老人就是有經驗的人,殊不知,有許多的新員工在性情,語言,禮儀,著裝、紀律等方面要比一些老員工要好多少倍。
我們可以把師傅層面上再定的再細一點,讓所有公司里的人都有發光發熱的機會,比如某個新人可以成為禮儀方面的監察官,去帶訓和檢查那些禮儀方面欠缺的老員工和新員工。
05
認為月初松、月底、月中緊
每個月初都是大多領導選擇放休的時間,認為月底松閑一下,到個7、8號再緊起來。
其實,月初這幾天反而是一個月里積累盤客源的最佳時間,因為當人開單以后,一切疲累都不在話下,就是讓休息都不愿休息,想趁熱再開一單,所以一般的休息都放在6號以后。
而月底反而不能逼,因為我們可能只看到了簽回來的單子,而那些折掉的單子是我們無從計算的,所以月底只去逼那些跟單不緊的下屬就可以了。但逼單也不能這個下屬去逼,而是上級親自去勘察后再確定要不要臨門一腳逼一下。
-END-
主編丨陳青編輯丨馬聰
推薦閱讀
1 | 餐飲人這樣發朋友圈,不僅不能引流,還令人反感! |
2 | 爆品菜一推出就被抄襲了,做好這5個環節讓同行難模仿 |
3 | 餐前、餐中、餐后服務創新做好這3點,顧客更愿意買賬! |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6627.html